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其实不同人种的区分,并非单纯看肤色而已,举个例子来说肤色普遍偏棕的南亚印巴人,其实属于白人,印度是全球白人数量最多的国家。虽然东亚属于黄种人,欧美多属于白种人,然而从实际来看,东亚人的肤色比大多数的欧美人更加白皙。
首先要从人种划分的历史来看。
古代的中国并没有按照肤色来划分人种的相关概念,这样的概念是欧洲人率先开始的。当时华夏区分华夷的标准,主要是眼睛、毛发与服装。并没有看肤色白不白。
由于古代的中原王朝实力强悍,所以18世纪之前的欧洲一直将中国、日本等东亚地区的人视作白皮肤,与他们自己一样。比如明朝时期来华的葡萄牙人皮列士在自己的书《东方志》中描述当时的明朝人“他们跟我们一样白”。因为在欧洲人眼里,肤色越白意味着文明程度越高,欧洲古代以肤白为美,贵族为了美白甚至使用水银之类,几乎不惜代价。
然而随着清朝建立,东亚文明在欧洲人眼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尤其到了18世纪后期以后,清朝等在欧洲人眼中就是落后的象征。当时瑞典科学家卡尔·冯·林奈建立起一套人种分类体系时,将东亚地区的人群划分到蒙古人种之内,并以颜色为区分,称为黄种人。
当时的欧洲人认为,肤色越浅意味着文明程度越高,而黄种人介乎于黑人与白人之间。随着近现代欧美的强盛,人种的概念在全世界普及起来,于是“黄种人”逐渐成为了东亚蒙古人种的另一个代名词。
所以说,黄种白种的区分概念,起初就充满了主观意味与偏颇,而且并非以实际上的肤色为划分的依据。然而这样的概念,中国人欣然接受了,而日本则极力证明自己是白种人,近代的日本甚至曾考虑与西洋通婚,以改其种。
中华文化之中也一直以白为美,所谓“一白遮三丑”,从古至今中土审美之中“以白为美”的标准都没有改变过, 除了女子之外甚至很多时期男子也主要以白为美,魏晋时期更有“何郎傅粉”的典故。如今的中国人依旧以白为美,然而欧美却开始流行美黑,追求古铜色、小麦色等偏向于深色的肤色,很多情况下中国人的确要比大多数的欧美人更白。
欧美虽然将自身定义为“白人”,然而实际上欧洲真正皮肤白皙的也只是中北欧、东欧地区的原住族群,像是挪威、丹麦等国的人群的确金发碧眼白皮肤,而其他尤其是意大利等国,就并非如此了。总体来说,欧洲地区的人,越北起肤色越白,金发的也越多,而欧洲比较低纬度的地区人群,肤色都没那么白皙,甚至比东亚人更像是黄皮肤。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