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新闻阁网络热点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网络新闻,让您了解一手娱乐、社会、民生、国家等热点综合资讯。

  有林丹,没问题。年龄不是问题,体能也不是问题,技术和经验让他足以应对一切挑战。

  在奥运冠军谌龙被淘汰出局,无缘世锦赛决赛和三连冠之后,34岁的林丹再一次成为中国羽毛球队捍卫男单霸主地位的希望。林丹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以2-0干脆利索地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名将孙完虎,历史上第7次闯进世锦赛决赛,距离自己的6冠伟业仅差一步。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在4强名单出来之后,很多人认为林丹和谌龙会师决赛的希望非常大,特别是谌龙作为里约奥运会男单冠军,和连续两届世锦赛冠军,无疑获胜希望最大。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抵挡住安赛龙的强势进攻,无缘争夺三连冠。

  捍卫男单霸主地位的重任又一次落到林丹肩上,这一次不同的是34岁的林丹已过巅峰期,相同的是林丹的技术依旧是世界最好的,对胜利的渴望甚至比以前更迫切。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这一次他的对手由以前的世界第一李宗伟,换成了现在的世界第一孙完虎。

  历史战绩看,此前双方总共交战12次,林丹以12胜2负占据绝对优势,从2009年首次交手到2015年的日本赛,林丹实现了对孙完虎的10连胜。从近期交战记录看,双方打成2-2,最近的一次交锋是4月的马来西亚赛半决赛,林丹2-1战胜对手,与李宗伟会师决赛。决赛中,林丹又战胜一生的对手李宗伟,首次在东南亚夺冠。一定意义上,孙完虎也成为林丹的福星。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从2005年世锦赛开始,到本次世锦赛,林丹总共7次杀进世锦赛决赛,获得5枚金牌。2017年再次杀进决赛之后,他向着6冠王目标又进一步。

  林丹从2003年起参加世锦赛,2005年就杀进决赛,但那一次他遇到了刚刚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的巅峰状态陶菲克,决赛中他以0-2完败,亲眼目睹了陶菲克成就集亚运会、奥运会、世锦赛冠军于一身的世界第一人伟业。而在那一刻,他也发誓要超越陶菲克的成就。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仅仅过了一年,林丹就开启了超越陶菲克的历程。2006年世锦赛,他一路战胜朴成焕、哈菲兹、陈宏打入决赛。决赛中,2-1逆转队友鲍春来,首夺世锦赛冠军。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更属于世界的“林丹时代”。2006年、2007年、2009年连续三届世锦赛,实现史无前例的三连冠。2011年、2013年连续两届世锦赛有实现双冠王。

  战胜孙完虎之后,林丹将再次站到决赛场上,去创造更加辉煌的6冠王伟业。34岁的年龄会成为障碍吗?林丹和他的粉丝不相信,技术和经验足以确保笑到最后。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长江图》剧照

  电影《长江图》在今年4月、6月各有过一次上映的意向,改了几次档期,今天9月8日上映。排片不足1%,从市场来上说,动静甚微。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一部值得说道的电影。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让导演杨超磨了十多年,让摄影大师李屏宾出手掌机,让制片人为一部文艺片下了3500万血本,让演惯了文艺片的男主角秦昊也抱怨这是他拍过最苦的电影,让剪辑剪出100多个版本,让欧洲三大电影节在今年华语电影全面“弱势”的局面下唯独给了这么一部电影奖项的加持。

  在艺术上,《长江图》无疑有它的高度,电影中的长江不止是一条物理上的河流,也是一条时间长河,在时空交错中,暧昧的女人和晦涩的诗歌串联起船长秦昊的航程。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长江图》剧照

  影评人水怪的观后评语,“八零末一代颓丧低落症候群知识分子的沿江还魂游。诗歌、性、情爱、吊丧包裹着的内心悲沧,在最后一刻依然无以释怀。旧世界素材群像延伸出这个国家民族的时代苍凉,而三峡区域的整体失魂与缺席,即是游魂流离失所的现状,亦是世纪罪证的另一个犯罪现场。罕见的华语独立电影工业代表作”,也许算是恰当而全面地评述了这部电影。

  的确,《长江图》有着巨大的野心,对于观众来说,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欣赏维度。故事算得上是扑朔迷离,不看到最后一刻解不开导演到底在绘制一幅怎样的蓝图,最终地理上的长江和时间里关于长江的记忆在片尾汇合,女人的真相也浮出水面,故事依然不是那么清晰,却能给人恍如隔世却醍醐灌顶的恍然。

  “长江图”上走过的地方,事实上是被三峡淹没和埋葬的城市,这其中现实的关照,但不带一点说教,只让人唏嘘。摄影的部分,江上氤氲的迷雾,在胶片的质感下呈现出流动的诗歌感,这部很可能是“中国最后一部胶片电影”的画面的确让人怀念那久违的视觉记忆。诗歌,或者用看电影的方式阅读一本诗集,《长江图》和之前上映的《路边野餐》都触及到了将两者贯通的那道边界。

  影片的制片人王彧,是王超、李杨等第六代导演们都合作过的好搭档,也曾经与贾樟柯合作过《三峡好人》,这是他又一次拍摄长江。如今他会做不少商业性更强的电影和合拍片项目,但对于杨超,他总是无法拒绝。“《长江图》完全是个人爱好和帮忙杨超,不随波逐流,一个导演真正想表达、没有功利心的时候,我会不计成本的帮他。”

  从制片人眼里,看着这部电影诞生的过程,也是看着胶片消亡,看着电影人面对自身创作观念和观众市场的的变化,看着电影技术改朝换代环境变天的一幅大图景。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长江图》的制片人王彧。  东方IC 资料图

  【对话】

  高成本文艺片致敬胶片情结

  澎湃新闻:3500万元的成本对于一个文艺片很高了,身为制片人为什么会通过这样的一个预算?

  王彧:一开始肯定不可能想到这么高。最早1500万预算。主要是因为请李屏宾,还有用胶片,这些综合成本高,制作成本倒不高。

  胶片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介质,对观众来说,可能看不出太直观的区别,但是对我们学院派出身的人来说,我们对胶片还是很有感情,这个情结是绕不过去的。我现在要是看到胶片还是会可高兴了呢。

  那时候胶片已经在尾声了,所有洗印各方面的条件有很多限制,加上在长江拍,胶片一批批的托运、洗印,整个消耗的成本特别大。并不是要拿那么多钱拍文艺片,那会死的。

  澎湃新闻:电影最初拿到戛纳的奖励已经是十年前,十年里电影经历了哪些波折?

  王彧:其实前六年的时间基本还是导演自己在磨剧本,因为这个电影更偏作者电影,包括中间断断续续的看景,又不断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但大多数旁人也不太帮得上忙。

  确实在这部电影横跨十年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变了,胶片不能洗了,市场也火了。我差不多跟第六代同龄,经历了几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我跟贾樟柯合作的时候,还没有民营公司拍电影,就产生了很多地下的所谓独立电影。这些人也不是就要游离在体制外去拍东西,但开始有一些独立的思考,包括接触西方的流派,接触先锋的思想之后,他们要寻求表达。我们在学校学的是模拟技术,结果模拟到数字的转变那么快,毕业的时候学校学的技术已经过时了。

  技术的变化,导致这个片子到拍完,总共有胶片、数字、DV三种介质,我们还要套底片,这个技术很多人已经不会了。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长江图》剧照

  澎湃新闻:市场的变化对这么一个作者电影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王彧:2002年民营公司开始冒出来,中国电影和整个中国经济一起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电影的形态变化,娱乐片贺岁片出现,电影往市场化走。我自己也从一开始做很多偏艺术的电影,转型去做合拍片,杨超也去做了《小英雄雨来》这样的主旋律的片子,中间大家不但面临整个电影环境的改变,也面临很多生活的问题。

  经历了前后十年到前年,我们想着再启动一轮补拍,决定要把它拍完。中间拍了很多轮,时间跨度太长,甚至根本没办法剪辑,中间过程很痛苦。

  最终影像和剧本之间有距离,而且中间经过十年这么大的变化,再重新组织这个故事,导演自己的想法也在摇摆变化。我也不断地跟他说,回到自己最初的想法,因为这种选择确实很难。

  市场当然也有影响,给你的是一个很繁荣的电影市场,这是我们在开始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在剪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你现在必须要面对观众、面对市场,这对创作者来说是很难的两个方向。我们也尝试过把它剪得更娱乐化,但是往娱乐化这个方向走整个基调和气质就不对了。最后套底混录的时候,剪辑师发现已经剪了一百多稿。剪辑师很痛苦,因为已经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了。

  中间的过程中有圈内的朋友来内部看片,有的很喜欢,有的觉得非常不好,对杨超也是很大的打击。到最后我强推着他说必须定稿了。我们最后定了一稿,我就让他不要再想这件事了,都交给我了。我去送影展,我去找渠道,你去写剧本,你去看景,你去准备你的下一部片子去吧,你必须从这里边出来了。他必须先跳开一段时间,老沉在里面这么多年,不疯也要得自闭症了。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长江图》剧照

  不是文艺片是艺术电影

  澎湃新闻:你怎么定位这个影片的类型?它和一般我们看到的文艺片其实也不太一样。

  王彧:这个电影为什么一直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是因为它真的很难被界定。它有时间的变化,有时空的流逝,有魔幻的意味。

  这个电影跟五代六代都不一样,五代是大色块大时代的表达,六代是小人物在社会中的挣扎和反思。这个电影我到现在都没法归类,我们只能说这个电影在用影像讲述时间的流逝,其实跟现实中电影拍了那么长时间也是相契合的。

  我们不回避它的艺术片属性,因为它毕竟不是一个商业片。但是我们要区分它和大部分文艺片的区别。因为文艺片大多是低成本,有一个简单态度的表达,那我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时空上的东西,一种美学观念的实践。时间的流逝,三峡、长江代表了中国一种命脉。

  它不像大多数文艺片那样表达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这个片子其实在美学上是跟那种文艺片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它是个艺术片,它一定不是个所有人都会喜欢的电影,它会更宏大一些,它会需要一部分人真的花心思去读解,这个跟主流观众的观影需求和习惯肯定是脱节的。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希望的是,能有一部分年轻观众愿意来读解这部电影,而不是追捧这部电影。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长江图》剧照

  澎湃新闻:可以说这样的电影是挑观众的吗?

  王彧:一定是的。其实三峡的事,中国的变化,可能是90后已经不能理解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是要有人去思考的。艺术片需要承担的社会功能,希望是可以启发人们去思考吧。

  早年我曾与贾樟柯拍摄《三峡好人》,你看到那时候没有淹没的部分逐渐淹没,到这个戏(《长江图》)的时候已经都淹掉了。我们那个船在江上走的时候,底下都是一座座城市,这种感觉是很特别的。最初想做一种倒映的感觉,是眼前的城市和被淹没的城市的一种呼应。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摄影师李屏宾(左)获得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中间是导演杨超,右为王彧。

  澎湃新闻:《长江图》是今年柏林电影节的“独苗”,后来戛纳和威尼斯再也没有中国电影入围,它也就成为今年唯一进三大的片子,而且接下来可能会成为今年的“冲奥片”,你觉得在奖项的方面,《长江图》有哪些气质是打动西方评审的?

  王彧:今年送柏林的时候已经有点晚,赶了个很粗糙的版本,一开始也就是碰碰运气,但对方很快回复要求更高版本,我就知道差不多了。后来后期也没做完,也没有蓝光,只交了720P的标清,即便这样也入选得奖了,说明柏林对这部电影的选择是很笃定的。因为这个类型的片子这几年中国电影里根本就没有。

  澎湃新闻:这样的片子大概票房不会很好,对于导演来说,他的个人表达已经完成,对于制片人来说,这会是一种“失败”吗?

  王彧:在宣传引导上,我们希望让喜欢这个类型的人能够进电影院看到这个电影,如果真的挂羊头卖狗肉,让不喜欢这个类型人的买票来看,他们也是会很痛苦的。他们的追求和我们的表达是碰不到一起去的,这是双方相互都不对等。

  包装是很多电影要面对的问题。主流观众已经是90后了,那你如果不给他们所喜欢的元素,他们就不会去看电影。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的传达,让想看这类电影的观众去看到它。这个电影不可能大卖,但它要找到它的观众。我们也不会用我们崇高的艺术性去绑架观众,观众有选择的权利。

  而且其实片子海外反映和销售都是比较积极的,回本应该没问题。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独家记忆”:不能只怪排片少,昨天看时小厅里只有六个人。。

  网友“xuhua”:去哪里可以看到呀?很想看啊!

  网友“山南水北”:影像诗

  网友“高度黑白”:影片的气质独一无二的

  网友“有酒思鲈”:无与伦比的华语电影,排一场也要去支持。

  网友“kaywmdhgak”:太心疼排片了,这样的电影看不到简直是今年的一大遗憾!

  网友“overlap”:好想看,但附近的影院都好像只有一两场或者干脆没有

  网友“小盆友独爱小Loli~”:想看但是。。。没!有!排!片!

  (1970-01-01)


  如果说有哪一种癌症可以被人类预防,或许宫颈癌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有消息称,今年7月刚刚宣布在中国拿到宫颈癌疫苗批件的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却在3个月后突然宣布,从最早进入的市场——美国退出,被外界质疑其销售的二价宫颈癌疫苗已经过时了,这一消息一时之间引起多方关注。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那么宫颈癌疫苗效果如何,到底有没有必要?其实,除了疫苗,宫颈癌还有其他预防手段。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王华英教授说,不管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宫颈癌都有法子可以预防。其中HPV疫苗虽然从问世至今只有十年,但从跟踪五年的数据来看,预防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宫颈癌之所以能有疫苗,是因为大部分宫颈癌是由一种简称为HPV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这种病毒一共有100余种亚型,除人类外,动物也能感染,主要感染人的生殖器,还会感染口腔、咽喉、指甲下层。研究发现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编号为16和18的亚型病毒感染有关。而女性生殖器一旦感染了这两个亚型的HPV,会有1%的HPV感染最终发展成为浸润性宫颈癌。目前绝大多数女性感染HPV的途径是危险的性行为。

  “宫颈癌主要发病因素是病毒感染,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因素,例如早婚、早育、多产、不洁、宫颈损伤等。但那些并不是主要原因,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王华英教授强调,感染了HPV并不等同于患了宫颈癌,必须持续感染,才有癌变。王华英教授说,人类有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抵御病毒的侵害,一般60%~70%的病人可以靠自己免疫力清除感染,只有20%~30%的病人会有持续感染。

  这部分持续感染的病人在感染之初会先出现炎症,之后会进入癌前病变,最后才发展成宫颈癌。而这个过程,可达数年至十年之久。这也就突出了体检的重要性。

  “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低和社会的经济地位有关。上海地区,女性生殖道癌症中宫颈癌是排在最后面的,且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从全国来看,其发病率就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很多农村妇女没有这方面意识,也不做体检。”王华英教授分析,30年前,患宫颈癌的女性一般都是五六十岁,现在60岁以上上海女性的宫颈癌发病水平始终在下降,而25-54岁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已是1990年代的10多倍、1980年代的20多倍,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性生活有关。”

  “(宫颈癌致病因素)也有一些特例,可能和遗传、基因等有关,但这部分情况相当少见。此外,在宫颈癌中,最常见的鳞癌和腺癌,这两种都和病毒有关。但不排除还有别的类型。比如神经内分泌癌,这个和病毒没关系,主要与基因变异有关。”

  如何预防宫颈癌?王华英教授指出,疫苗当然很好,但在还未有性生活之前接种效果才是最好,但目前大部分就诊患者都已有性生活或者病毒感染。因此,每年一次的体检更值得推荐。“有经验的医生,在妇科检查时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没有问题。再做个宫颈刮片,看一下细胞有没有异型。即便发现已经有异型,马上做个小手术,就能治愈。但很多人一直不看妇科医生,等到不舒服了再来看,病灶已经很大。这时候就要动大刀,花费大,耗精力,效果也不一定比小手术来得好。”

  此外,还要从生活方式上预防HPV感染,女性应当避免性生活紊乱,要使用避孕套,避免危险的性行为。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牢骚满腹的老王”:这种文章对六价疫苗只字不提,舆论学真是学的好。

  (1970-01-01)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2014年9月1日,即将卸任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权义 澎湃资料

  2014年9月,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室里,朱清时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谈及教改和南科大时,言语间透着谨慎,但仍有问必答。彼时,他即将卸任南科大校长。

  2015年7月,合肥。澎湃新闻记者在中国科技大学再次见到朱清时。再聊起教改,他神色间不再拘谨,畅所欲言。此时,他过上了退休生活,可以研究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古砚台、人文科学。

  “在南科大的五年里,我们做的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而首届教改班毕业面临的考验是,社会是否承认自授学位。目前来看,他们已经被承认了。”赋闲后,朱清时根本闲不住,每天早上,他都会浏览新闻、南科大网站、查收邮件和微信,偶尔帮南科大的学生写写推荐信。

  他给澎湃新闻记者看了最近南科大的学生发来的录取邮件和照片,眼里满是喜悦。如今,在首届教改班实际就读的41人中,有3人提前毕业,并已在国外攻读相关课程;5人申请延迟毕业;23人被世界名校录取;还有部分学生也申请了国外高校,目前在等待录取通知;还有几人去了国内大企业。

  “南科大的实验还在继续,它证明了:好的老师、高的师生比和去行政化对治学的重要。”

  朱清时曾先后担任中科大、南科大校长,他从未远离教育改革领域。即使是现在,他仍心系中国教育的一举一动,“中国教改势在必行,说到底就是不要按行政化意志去办,要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去办。”

  【对话朱清时】

  澎湃新闻:最近,“复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被指部分‘抄袭’”和“清华北大招生办失态‘争抢’高分生源”闹得沸沸扬扬,您是否关注,怎么看这些问题?

  朱清时:这不过是人心浮躁的表面现象。平时大家说高校如何好或领导说如何好,都不算数。高校招生实际上是高校的一次大考,学生愿不愿来,反映了社会的真实评价。高校招生激烈、抢生源是正常的、是好事。

  关键有两点要看清楚:一是,这个竞争一定要有底线、要文明。不能背后诋毁,也不能公开攻击别人。要让学生、家长和社会看到学校的真实情况,自己去投票。二是,所有高校都想招到好学生,可关键要看什么是好学生?如果高校招生竞争,把好学生简单等同于高考高分,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现在,舆论错把焦点放在学校承诺的奖学金上。其实这是正常竞争的一部分,世界著名高校在竞争好学生时也承诺给奖学金,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中国高校的钱是政府给的,是纳税人的钱,那么,政府有没有规定不准用这个钱发奖学金,钱花的合不合理、合不合法,这才是问题。

  澎湃新闻:高校在招生的时候怎么甄别真正的好学生?

  朱清时:光凭应试教育、题海战术训练的高考高分来判定就偏了,这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把应试教育跟好学生连在一起。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清华北大的压力很大,有些失去理智。他们压力大我理解,一是钱学森之问,清华北大首当其冲;二是最近几十年清华北大花了国家很多资金,而1998年5月北大校庆上要建一流大学的声音还回荡耳边,可如今已是2015年,它们是世界一流大学了吗?所以压力大,迫使他们追求这些,希望让社会对他们有一流顶尖的印象。

  抄袭我也说是表面现象,抄袭是必然的,为什么?如果你的队伍水平不高,却又要给它设定高水平要求,它要完成任务怎么办,只有抄袭。

  中科大、南科大当初也做过宣传片,没有抄袭,就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但做出来的总不满意,就觉得水平不太高。如果这个队伍水平不高,就要承认现实,做到能做的水平、程度。这跟中国现在的经济、科技状况很相似。现在中国有的科技就是在模仿,都是研发水平、人员队伍水平不够,但又要得到市场,只好沿用别人的思路。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所在,那么可以怎么解决呢?

  朱清时:中国高校的问题光靠招生来提高水平,都是表面的,关键是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教师队伍扩大没有、水平提高没有?人才引进的怎么样,包括自主培养的人才怎么样?把这些分析清楚就知道中国教育状态了。

  虽然一直在强调注重人才,近年各院校也引进了很多人才,可为什么水平没有提高?实际上,引进人才有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真正做到让一流人才汇聚中国高校。“千人计划”已实施好几年,到底引进了多少人,引进的人才中有多少是全职,为什么引进人才计划没有达到目的……这都值得研究。

  澎湃新闻:从两起“学府风波”来看,他们都有一个“通病”?

  朱清时:就是人员水平不够,又要设定高目标。招生时教授水平不够、学校内涵不够,但又想达到一流大学的印象,只有去抢状元、抢好学生。

  澎湃新闻:所以您在创办南科大时,也是坚持建立好的教师队伍这一核心?

  朱清时:南科大做的最核心的事,就是建一个一流的教师队伍。

  高师生比也是为了招到好教师。好的教师会来,除了待遇、工作条件之外,就是高校有没有条件让他好好发展。如果师生比很低,学生很多,教师的教学任务很繁重,没有能力、时间做研究,学术不能发展,那他很快就会被挤干。

  有人说,高的师生比不符合国家需求,但国家培养大学生应是不同类型,有些大学生需要提高素质,好好为社会工作;有些大学生会成为钱学森说的大师,就必须有高的师生比才行。

  如果教师队伍做不到一流,再靠行政行为把学校做强、做大都没有用,没有内涵,教师队伍做不出成果,都是虚的。

  澎湃新闻:多年来一直在提教改,可在改革这件事情上,好像历史越悠久的院校,在改革推动上的难度越大?

  朱清时:是这样的。从中科大校长到南科大校长,我体会得很清楚。其实,办学最核心的是教师队伍水平,要改就要提高教师水平。可在历史悠久的大学里,教学队伍的历史包袱太重,沉淀多年的教师队伍可能很大部分不合格,如果不改革,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

  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把水平不高的教师整顿出去,重建教师队伍。这实际上是过去一二十年,当大学校长的人都想做的,但发现做不到。因为要想把教授队伍里不合格的整顿出去,就涉及个人利益,会遭到强烈反弹,我们也没有体制给他们安排出路。如果要继续改,教师队伍会不稳定,为了稳定就得停,改不下去。

  南科大这五年做得最成功的,就是建了一支很优秀的教师队伍。南科大的行政和学术是分开两条线,行政不干预学术,学术能够独立自主。要想把教师队伍建好,就必须这样。

  澎湃新闻:在创办南科大时,曾有港科大教师质疑您想建一所内地“香港科技大学”的初衷,现在回头看争议,您会否给出不一样的回答?

  朱清时:经过这五年,我想回答可以更准确。当初说建成内地的香港科技大学,是因深圳在香港边上,而且香港科技大学很优秀,所以想在深圳建一所像香港科技大学这样的大学。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家都误解了,以为就像香港科技大学那样建校。中国的国情根本不能那样建,不能把“建成像香港科技大学那样的学校”与“像香港科技大学那样建”混起来。

  所以,如果现在要提的话,比较准确说法是建成“新时代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当初在昆明已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了,杨振宁、李政道都是西南联大的,它实际办学时间只有七年左右,却培养了很多大师。

  当时西南联大的现实环境很恶劣,却有三个重要经验:一是,有一批很好的老师;二是,师生比要高,使学生有充分机会和老师接触、交流,通过研究来学习;三是,把行政干预降到最低,西南联大就是最典型的“教授治校”。

  所以,南科大想做的事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建一所学校,好好学习西南联大的这三点。只要这三点能坚持下来,其他条件再差学校都能办好。

  澎湃新闻:之前您也提到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本是学校自主的核心权利,现在被不少人认为浮于形式、走偏了?

  朱清时:自主招生无疑是大学有自主权的一个标志,但现在的自主招生已变得比较形式主义。就是华约、北约,联合起来又出一道考题,等于第二次高考,没有意义。

  真正的自主招生应是每个学校单独考,考学生跟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否一致。自主招生应看学生是否适合自己学校,不要简单地说学生水平高不高、好不好。在教育上,不应简单说什么是好,应该说适合的才是好的。

  真正的自主招生应像国外的大学那样面试,如牛津、剑桥、耶鲁、哈佛等院校每年都有面试官到中国来面试申请人。面试官很有技巧,问各种问题,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做出反应,半个钟头就可以对能力、素质、兴趣、性格等有所了解,这是考试做不到的。

  但中国学生太多,做不到。其实不用每个学校、学生都这么做。钱学森说的,没有培养出大师,是指国家需要少数学校、少数学生,按照这个学术大师的标准培养。所以,南科大追求的就是小而精的研究型学校。这样的学校对国家来说注定只能是极少数的,但要提高国家的水平,这种学校必不可少。

  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一刀切,都按一个模式办。几乎各院校都想办成综合性大学,其实综合性大学是需要的,但不需要每个都是,也需要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院校。为何会一刀切?就是行政化所致。因为教育部掌握着教育的所有权力,他们对好坏的标准很简单化,认为怎样做最适合,那大家都这么做。就像在亚马逊的原始森林中,有价值高的红松,也有杂草和其他植被,如果都砍掉其他植被,只种红松,那亚马逊的生态就会被破坏。中国教育的生态就这样被破坏了,都办成一种学校。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像南科大这样不一样的学校。希望大家不要说,以后南科大模式全国推行,那是不可能的。允许南科大这样的存在,去弥补其他学校的不足。

  澎湃新闻:就您了解,现在教育方面改革的情况是怎样,能否预测一下未来发展?

  朱清时:如果机制不改,教改只会越改越乱。机制就是谁来指挥教改。从中央到地方,教育部是关键,改革要做的事情都必须它同意通过。而它的思想就像亚马逊原始森林那样,一定要统一一个好标准。

  实际上,教育是要从底层做起的。就像亚马逊原始森林,要让生态自己去竞争,优胜劣汰。靠教授去竞争,然后达到“教授治校”。

  中国教改势在必行,不管愿不愿意。因为中国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出现了刚才说的企业、大学宣传片都去模仿。这样不光是经济发展受影响,民族也会衰落,所以一定要把教改改好。

  现在的问题是,教改何时能走上正轨?说到底就是不要按行政化意志去办,要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去办,就像当年按经济规律发展一样。教育不像经济发展那么直接,会影响大家饿肚子。教育干得好不好,几十年后才看得出来,所以不急迫。但现实已经变得急迫了。

  按照教育规律发展,不要去强压。我相信只要政策好,教育就可以自然发展。这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微雨落花”: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可是现在呢?有多少人上不起学?

  网友“教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淘汰谁?

  网友“微雨落花”:学校不是为了挣钱,否则是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

  网友“撞穿南墙往北走”:没错

  网友“Worldchanger”:把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放在什么位置

  网友“Ich”:高薪,高社会地位形成的上岗竞争必然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出现

  网友“维常之华”:问题是他们还有底线?

  网友“远西回声”:朱先生讲的很好。向朱先生致以敬意。

  网友“阿曼”:正三观,好文章

  网友“松风涤影”:活到老学到老

  (1970-01-01)


  12月13日凌晨,2016年法国欧洲杯决赛圈分组抽签揭晓,在欧洲杯从16支球队扩军至24支后,曾经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死亡之组”已经成为了过去,全部六个小组难觅真正的强强对话。

  E组比利时与意大利的直面已经算是莫大的安慰,考虑扩军后每组前2名和成绩较好的4支小组第三进入16强淘汰赛的“宽松”规则,人们似乎很难对小组赛届时的激烈指数抱有过去那种期待。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法国巴黎,2016欧洲杯分组结果。 视觉中国 图

  “死亡之组”如今成为记忆

  曾几何时,欧洲杯决赛圈赛事向来是“死亡之组”诞生的温床。1980年到1992年只有8支球队,1996年到2012年有16支球队参赛,在“欧洲无弱旅”的态势下,死亡之组层出不穷。

  1996年的德国、意大利、捷克和俄罗斯;2000年的葡萄牙、罗马尼亚、英格兰和德国;2004年的捷克、荷兰、德国和拉脱维亚;2008年的荷兰、意大利、罗马尼亚和法国;2012年的德国、葡萄牙、丹麦和荷兰……

  几乎每一届欧洲杯你都能轻松回忆起三支一流球队小组赛死磕的画面,激烈的竞争甚至让世界杯亚军在随后的欧洲杯小组不能晋级成为惯例,1994年的意大利、2002年的德国、2006年的法国、2010年的荷兰莫不如此。

  然而当16支参赛队变成24支后,一切发生了剧变。

  事实上,去年欧洲杯预选赛时这种担忧就已经出现,按照参赛球队和最终晋级球队数量的比例,本届欧洲杯的晋级率高达恐怖的44.4%(53支参加预选赛的球队加东道主法国),此前的晋级率不过33%(16支决赛圈球队)和25%(8支决赛圈球队)。

  当时欧洲媒体纷纷表示预选赛形同鸡肋,最终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有5支球队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杯决赛圈,分别是斯诺伐克、威尔士、北爱尔兰、冰岛和阿尔巴尼亚,2011年时威尔士和冰岛的世界排名甚至在国足之后,2012年国足的排名也曾经力压北爱尔兰和阿尔巴尼亚。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小组赛嗅不出死亡的味道

  当相对弱小的球队大量涌入决赛圈后,球队分档进一步细化,想抽出个死亡之组理论都已经不成立。

  几乎所有的小组都是一支传统强队搭上三支欧洲二三流球队,其中还不乏冰岛、阿尔巴尼亚这样过去的鱼腩,两支强队同组操戈很难看到。

  事实上,E组比利时和意大利狭路相逢仅仅也是因为意大利不巧被挤入了第二档球队,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和瑞典的E组也被认为是本届欧洲杯实力相对均衡的一个小组。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E组球队名单。 视觉中国 图

  除此之外,西班牙、捷克、土耳其和克罗地亚所在的D组勉为其难被当作潜在的“准死亡之组”,但你能嗅到死亡的味道吗?

  在没有强强对话的情况下,也许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同组届时都会成为最主要的看点之一。

  更重要的是,扩军到24队的欧洲杯,足有16支球队可以小组出线,很多小组都可能有3队晋级。4支队能够出线3支,这本来就把“死亡之组”的感觉弱化了很多,这次抽签中“死亡之组”就有些“硬挺”的味道。

  欧足联为财政消灭“死亡”?

  消灭“死亡之组”谁之过?欧洲杯扩军是普拉蒂尼作为欧足联主席重点推行的新政,也是他当初竞选欧足联主席时的一个重要砝码:一方面可以笼络更多的欧足联成员国,实现自己的政治需求,另一方面扩军后导致的赛事场次大幅度增多对于电视转播费用的提升以及赞助也是一个直接的刺激,对于欧足联的盈利大有帮助。

  以2012年欧洲杯为例,欧足联获得了16亿美元的电视转播和赞助收入,总共31场比赛平均每场入账5161万美元,如今场次从31场增加至51场,欧足联的金元蛋糕进一步做大,参赛球队获得的奖金会增加,有球员参赛的俱乐部获得的补偿会增加,要知道4年前欧洲杯的参赛队奖金(2.1亿美元)与俱乐部补贴(总共1.24亿美元)已经大大超过世界杯。

  如今,在普拉蒂尼的执掌下,欧洲杯在规模和总盈利上也大有比肩世界杯的趋势。

  这是欧洲杯之幸?这也是欧洲杯之殇!毕竟除了本国球迷,没有多少人愿意观看冰岛与匈牙利、阿尔巴尼亚与瑞士的比赛。

  淘汰赛才是真正的欧洲杯

  分组抽签揭晓后,网路上也一片戏谑:“欧足联为了增加看点,应该把俄罗斯和乌克兰、俄罗斯和土耳其分在一组”“我只能默默等待黑马”“小组第三都能出线,最后一轮可能产生垃圾比赛或者故意打平输球挑对手的情况”……

  没有死亡之组,球迷们只能没事找乐子了,不过也有一种观点,因为分组强弱分明,届时所有强队很可能“保送”晋级,强强对话会留到1/8、1/4决赛。

  好吧,一切的一切都等到明年的法兰西之下揭开谜底,这是一届精彩的欧洲杯还是一届最无聊的欧洲杯,所有人拭目以待。

  可以肯定,随着扩军已成事实,属于过去的、有关死亡之组的太多美妙记忆都将就此尘封。

  2016年欧洲杯抽签结果如下:

  A组:法国、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瑞士

  B组:英格兰、俄罗斯、威尔士、斯洛伐克

  C组:德国、乌克兰、波兰、北爱尔兰

  D组:西班牙、捷克、土耳其、克罗地亚

  E组:比利时、意大利、爱尔兰、瑞典

  F组:葡萄牙、冰岛、奥地利、匈牙利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纯净水”:荷兰被淘汰了呀

  网友“墨风”:没进决赛圈敢信?现在的荷兰谁喜欢

  网友“建筑教育培训”:好像没看到荷兰队啊

  网友“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哈哈哈

  网友“追梦的小猪”:我大德国必赢!

  网友“alan”:再不济也比世界杯强吧,世界杯烂队成灾了都

  网友“一本正经洛大奇”:威尔士2011年世界排名低于中国…4年过去了…

  网友“orchi_zic”:94世界杯也有这样的情况,要刺激只能寄希望于多出那届E组4队同分的奇葩排名了

  网友“orchi_zic”:也是,如果没有冷门的话,确实给人感觉激烈程度要差一点。但是不少像荷兰丹麦塞尔维亚这样的强队和准强队预选赛托大没能入围,给了阿尔巴尼亚之类的看客机会。从下届开始如果强队从预选赛开始就重视,说不定进入正赛的球队水平差异会小一些。

  网友“泉心”:意大利咋能成为二档呢,完胜比利时

  网友“建筑教育培训”:好像没看到荷兰队啊

  网友“建筑教育培训”:好像没看到荷兰队啊

  网友“里昂”:说的中国队好像能赢这些弱队似的

  网友“orchi_zic”:没有死亡之组?BDE不是死亡之组谁是?

  网友“东方既白”:扩军到24队的欧洲杯,足有16支球队可以小组出线,很多小组都可能有3队晋级。4支队能够出线3支,这本来就把“死亡之组”的感觉弱化了很多。

  网友“orchi_zic”:没有死亡之组?BDE不是死亡之组谁是?

  网友“东方既白”:扩军到24队的欧洲杯,足有16支球队可以小组出线,很多小组都可能有3队晋级。4支队能够出线3支,这本来就把“死亡之组”的感觉弱化了很多。

  (1970-01-01)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777 字。

转载请注明: 林丹11-2打爆世界第一, 7进决赛剑指6冠, 谌龙遭淘汰还看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