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今天10时22分,寒露,天气渐寒,万物衰退。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脚不露,防“寒从脚生”

  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后,别再“秋冻”了,更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注意及时添加衣物。

  防“寒从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此时的气候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这些季节性的常见病都要充分防范。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

  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放置空气净化器,可以放一点净化空气的绿植等。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养肺生津、健脾益胃

  寒露养生食谱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

  对付秋燥可以选择“朝盐晚蜜”:“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此外,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多事之秋”,慢性病及时治疗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可谓“多事之秋”。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必要时必须进行中医治疗,中药、针灸、艾灸、埋线等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哮喘等有很好疗效,为能在冬天过得舒适、避免生病,对于此类疾病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

  李铁红,北京阳光万物中医研究院院长,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北京中仁中医院等医院特约出诊专家。点击最上方可关注,或添加个人微信号 beijinglitiehong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寒露,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俗称“秋老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寒露 10月8日 养阴防燥 润肺益胃

  节气特点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前后。我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意即: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节气民俗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观红叶

  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秋钓边

  秋钓边

  此时阳光不若夏季猛烈,深水区难以被晒透,所以鱼、蟹都移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正是临水垂钓的大好时机。

  节气养生

  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起居调养|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则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闻天”的情况。因而,应须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

  |运动调养|

  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具体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揾(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审),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练此功,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饮食调养|

  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节令美食

  沙参百合银耳汤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沙参百合银耳汤

  原料:干银耳20 g,百合 10g,北沙参10 g,冰糖适量。

  做法:清水泡发银耳,去蒂后撕成小朵;百合、北沙参洗净备用;把银耳、百合、北沙参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中性矿泉水,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煮1小时。出锅前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滋阴润燥、养胃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秋季多干燥,食用后可以滋润五脏,预防多种秋季流行病。此汤有一定的助消化、减肥的功效,适合肥胖人群食用。

  节令中药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当归、桑葚、菊花等。肺燥咳嗽者,还宜选用甜杏仁、川贝母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更多本草养生经典,关于“本草小生”!

  (2017-10-02)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寒露(图片来源网络)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2017-09-29)


  2017年寒露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2017年寒露后天气还热吗?在日常生活中,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非常重要,影响农耕饮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们都知道,寒露节气之后,天气渐渐转凉。

  在日常生活中,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非常重要,影响农耕饮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们都知道,寒露节气之后,天气渐渐转凉。那2017年寒露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2017年寒露后天气还热吗?下面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内容。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2017年寒露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2017年寒露是2017年10月8日10:22:05,农历2017年八月(大)十九。(农历丁酉年)

  寒露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是属于进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代表秋季正式开始。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释::“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就是说寒露时期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将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以及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进入了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冬季了。古时候就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的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寒露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2017年寒露后天气还热吗

  1、气温降得快更干燥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据了解,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气频繁南下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频率和强度都会加大,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见的事。

  4、天气降水稀少、雷暴几乎消失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意味着一年中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2017-09-01)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有一个白露,还有一个寒露,很多朋友就容易糊涂了。

  关于这两个节气,有句谚语:“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应再赤膊露体;而寒露节气之后,就不宜再像夏天那样光脚,凉鞋该收起来了。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的9月7号-8号。而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0月7日到9日。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两者相差一个月,寒露时比白露时天气凉了很多。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还没有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的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时的气候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气温下降快,往往一场秋雨过后,温度就会下降10℃左右。其次是地域差异非常明显。此时华南地区平均温度大多数在22℃以上,海南则要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和江南一带则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和华北、黄淮气温在8-16℃之间,秋意渐浓;而此时西北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就已经到了8℃以下,是入冬的节奏了,青海等部分高原地区的平均气温甚至到0℃以下了。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从寒露开始,雨水逐渐减少,天气趋于干燥,昼热夜凉。此时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而中医所谓的“燥邪”最容易伤肺和伤胃。这个季节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等症状,也容易掉发和便秘。所以养生的重点要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针对这个“燥”字,寒露节气的饮食养生,就主要在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适当多吃甘甜、清淡和滋润的食品,补脾胃,养肺肠,益胃生津,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少吃辛辣刺激和熏烤类食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水果。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涂擦护肤霜等保护皮肤,防止皲裂。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寒露以后气温不断下降,空气干燥,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感冒病毒的繁殖,使得感冒成为这个节气的多发病。急剧的降温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肺炎,还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复发,这些疾病都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寒露之后就不宜再“秋冻”了。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和脚部的保暖。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脚部的保暖呢?因为在人体各部位中,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而且脚部的脂肪层很薄,所以生理结构决定了脚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而脚部受凉,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造成纤毛运动减弱,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因此有所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在气温骤降的寒露时节,脚部保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除了要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这样做可以起到扩张血管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有益于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随着寒露时节天气转凉,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开始减退,此时人们特别是女性容易出现体寒和手脚冰凉等症状。因此,寒露节气最好减少绿茶、白茶、黄茶等性寒之茶的饮用,改喝茶性较温热的红茶,御寒暖身,暖胃助消化,预防感冒。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不过,一说到养生,不少人往往就理解为各种吃补品,这可是一大误区,殊不知乱进补反而会补出病来。所以此处必须指出一些进补之忌,给大家提个醒:

  一忌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二忌虚实不分,不是虚症不宜用补药,而且虚症还分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如不对症服药,会反受其害。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需要严格区别,但起码也要分清偏寒还是偏热,如果补反了,只会雪上加霜;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三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四忌凡补必肉,动物性食物虽具有较高的营养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过多摄入脂类、糖类等物质,反对健康不利;

  五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六忌重“进”轻“出”,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也要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七忌恒“补”不变,任何药物和食物都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而且不同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

  八忌越贵越补,燕窝、鱼翅之类贵重补品其实并无奇特疗效,反倒是红薯和洋葱之类十分平常的食品,反倒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凡食疗都要针对特定对象和适应症,“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因其贵贱来分高低。

  作者:苏州小来

  (今潮社)

  (2016-10-10)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903 字。

转载请注明: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来了 不能再露脚了 防“寒从脚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