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希元,生于80年代初期,是个建筑设计师,毕业后正好赶上了房地产的飞速发展期。我曾给业内大师打过下手,现在经营着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建筑是什么,室内设计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从大学时期就一直困扰着我,希望能随着这个时代一起探索答案。
这是我的团队改造的一个双层别墅,大约500平米,它获得了2015年筑巢奖金奖。这个空间不仅体现了传统的中式风格,还契合了居住者的需求。我设计了两间收藏室,一间是开放式的,能看到窗外的景致,另一间则完全私密。我的团队设计过许多高端别墅,有些甚至造价过亿。
对于许多高收入群体,住宅需要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在过去,有的客户曾经参观过卢浮宫,希望自己的家和宫殿一模一样。而现在,客户们对审美的需求变得更加隐性,会更关注空间氛围是否与自己的个性吻合等问题。
除了豪宅,我还参与过胡同里的小户型改造。不少本地家庭的人员逐渐增多,20平米的房子需要满足三代人的起居生活。房屋对于他们而言,仅有一个需求,那就是找回属于生活的尊严——独立空间。如果我能把小户型改造好,他们就能在胡同里安心居住,不必离开从小生长的房屋。
与北京卫视合作的节目中,我需要改造一间百年民国老宅,面积只有19平米,住着一家三代五口人。为了能划分独立空间,我在二层搭建一间新的房屋,老人住楼下,年轻人住楼上,为此还设计了一个隐藏的楼梯,这是我给老房设计的手稿。节目组给出的工期只有一个月,当时把我给愁坏了。
屋主金大姐与桑大叔在这间老宅住了几十年,交由我设计后,整个屋子大变样。每个人都拥有了独立房间,还增加了厨房和卫生间,采光也改善了很多。这间屋子的总造价约为23万。因为是公益性质的项目,没有收取设计费。俩夫妇都很喜欢现在的屋子,经常收拾,使用一年后依然保持良好。
过去的生活水平有限,不少人认为室内设计并不重要。而到了现在,则有不少客户认为自己也能做设计,设计师仅是帮忙画个图纸。桑大叔的房子火了以后,不少人前来参观,才恍然大悟专业的设计师有多么重要。
金大姐和桑大叔夫妇的房屋窗台前,植物透着股生气,路人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屋内规整大方的设计。许多人会疑问这家人是不是很有钱,但实际上里头住的是普通老百姓,只不过屋子被认真地设计过。
眼界开阔,审美多元,准确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是我认为一个建筑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从我的办公室望出去,在没有雾霾的天气里能看见国贸的钢筋水泥,还有旧式的胡同和平房,这些空间里都住着我的潜在客户。
我大学学习的是环境艺术,毕业后进入这一行,跟着业内的名师工作了几年,后来与伙伴成立了一个设计事务所。建筑和设计其实是两个分开的行当,但在许多国家,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同一个职业,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从内而外本为一体,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每个人对房屋的需求不一样。比如人们经常谈论的豪宅,它服务于高消费群体,核心需求不在于上下水、吃饭、厨卫系统等,而是刚需以外的功能。餐厅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社交功能。能否通过房体现居住者的身份和品位,这一点特别考验设计师的能力。
我们正在开会讨论一个设计方案。我的团队人员都很年轻,他们的工作经验可能不及我丰富,但在设计理念上,彼此能产生一些有趣的碰撞。创造一个合理又富有美感的空间,常需要整个团队一起努力,通宵思考方案也是家常便饭。
我们设计一套房子的费用系结合房子本身技术解决难度及面积而定,收费在500元-1500元/平方米不等。这是一位年轻同事的桌面。对于刚入行的设计师来说,基础练习必不可少。我读大学那会儿还是手工画图,现在基本都靠电脑作业。
居住环范围境涵盖很广,除了住宅以外,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包括酒店、民宿等。以住宅来说,服务群体大多为中高收入人群,来自各行各业。虽然我逐渐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声誉,但这一行的竞争十分激烈,还面临着国外设计师的竞争,为此我也经常学习、充实自己。
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对于房屋的关注点或许有所不同,但对于家的概念,则是一致的。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一个家的轮廓线。不管富有还是贫穷,只要将情感融入到空间之中,就能组成一个美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