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捡废品捡来爹,究竟怎么回事?电视里播放着新闻联播,出租屋内收拾得非常整齐,饭桌上还摆放着刚刚吃过温热的土豆茄子酱,两个老头儿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样的场景在普通人的家中并不陌生,可这场景在69岁的贾西坡老人家却有不一样的感觉。
20几年前,贾西坡为了生计,孤身一人从安徽来到哈市,并以收废品维持生计,就在他沿着江边收废品的时候,却“捡”回了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爹”,并将这份父子之情延续至今。
这个坐在沙发上与他一同看电视的89岁陈国山老人,就是他捡来“爹”。20年来的不离不弃,也赢得了邻里邻居们的交口称赞。
26年前贾西坡为讨生活,告别妻儿从安徽省涡阳县马店镇来到哈尔滨,以收废品为生。他已经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捡”回了陈国山,只记得是在20年前,当时他在道外区的一个公园捡废品,累了便坐在江边公园里休息,听旁边的几位老人聊天。其中有位老人名叫陈国山,结过婚但没儿没女,老伴儿已因病去世了,他便再也没找,一个人借住在薛家镇的朋友家,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陈国山每天没意思,便一个人从薛家镇溜达到道外江边与这里的老人们聊天。
刚见到陈国山时,贾西坡的父亲刚去世不久,越聊越觉得老人与自己的父亲很相似,心生可怜,“要不您跟我一起住得了。”陈国山见贾西坡说得诚恳,也没多想,点点头立马就答应了,第二天便提着个小包裹住进贾西坡租住的小屋。当时房东也是位73岁的老人,这三个人在一起住了大半年,直到陈国山的朋友帮忙找到了警校胡同的那间半地下室。再次搬家前,房东对着他们爷俩儿说:“贾西坡这人老实,你们又处得跟父子一样,要不干脆认父子得了!”贾西坡听这话,立即跪在地上,给陈国山磕了个响头,从那以后,贾西坡便叫陈国山“爸”。
从那以后,贾西坡始终管陈国山叫“爸”,像是为了弥补去世的父亲留给自己的些许遗憾一样,尽管收废品的日子无比艰难,生活拮据,贾西坡却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竭尽所能,给了陈国山无微不至的照顾。
现在这对父子搬到了民生社区,过着平淡却幸福的“父子生活”。贾西坡现在白天给小区物业打扫卫生赚钱,担心老人在家有事,还为老人买了手机方便联系;老人的手抖得厉害,拿不了筷子和勺,爷俩每次吃饭就面对面坐,喂老人吃一口,老贾自己再吃一口;为了方便老人喝水,老贾在杯子里插了根吸管;为了方便老人起夜,老贾就在床头安装了各种功能的灯;为了照顾老人口味,老贾学会了腌酸菜、辣白菜,每个月还要省下钱为老人买些水果……
贾西坡“捡”了个爸,消息很快传回安徽老家。乡亲们有的说:“贾西坡对他亲爸,那是真孝敬。他爸没了,他趴在坟头哭了好几天。谁要摊他这么个孝子,那真值了!”
如今,69岁的贾西坡早已儿孙满堂,在安徽老家也有几十亩地,生活比以前富裕了不少,儿子、女儿都希望他回老家养老,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哈尔滨的这个“爹”。
从2008年起,贾西坡每年都带着老人回老家过春节,贾西坡全家也都非常尊重、孝顺老人。与陈国山聊天时,他总是满脸洋溢着幸福。
贾西坡当年并没有想到,自己与老爹这一过就是20个年头。而在陈国山心里,儿子早已超越自己的生命。陈国山对记者说,“要是没有他,我肯定活不到现在。所以我总是跟他唠叨,‘你可要好好照顾身体,出去干活多加注意!你要是没了,爸就没了……’”
“只要陈国山出门,身边肯定有儿子贾西坡。陈国山一会儿见不到儿子,也会四处找,前几天社区组织游玩活动,陈爷爷就像孩子似的,一会见不到儿子都不行。”民生社区主任张阳对记者说,贾大爷这个老头儿特别倔,自己有困难从来不对任何人说,每次都是社区工作人员主动问才将自己的难处说出来。社区为了贾大爷上班能更近一点,为其在物业找了一份环卫的工作,可贾大爷说什么也不离开现在所在的物业,说是有感情了,而且物业老板还对他特别好、特别照顾。
陈国山的身体让儿子照顾得非常好,面色红润,虽然耳朵有些听不清、手有些抖,但他听儿子说话却听得很清楚,还不时地当翻译,将贾西坡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
贾西坡说,“这生活已经非常不错啦,啥都有,社区还时不时地送生活用品,困难的那些年都熬过去啦!”陈国山与贾西坡讲诉他们经历的时候,还不时地拉着彼此的手,两只被岁月留下痕迹的双手搭在一起,画面极其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