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第一代浙商大佬鲁冠球去世享年72岁

由 宫继梅 发布于 综合

  据新浪财经报道 10月25日消息,多位人士证实,第一代浙商大佬鲁冠球今天上午去世,享年72岁。鲁冠球出生于1945年,浙江萧山首富,现任万向集团董事长。

  1969年7月,他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1990年1月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1985年被《半月谈》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1994年,集团核心企业万向钱潮(11.800, -0.10, -0.84%)股份公司上市。

  2013年,登上中国富豪榜以235亿排名第十四名。曾担任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5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及其家族以650亿元时隔九年重回前十,位列第十。2016年10月13日,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鲁冠球以550亿元财富,位列第18名。2017年10月12日,2017年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家族以491亿元财富,位列第37位。

  延伸阅读:

  初中毕业后,他就找师傅学铁匠手艺,那时候鲁冠球只想当一个车床工人,能够养家糊口就行。1969年,遇上全国精简2000万工人的政策,生活艰难的他被下岗了。

  回农村后,他开始修自行车,后来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于是凑了一些钱办了小加工厂。当时,做生意不但可耻,而且犯法,只能私底下偷偷干。

  一被发现,加工厂就换个地方,犹如“猫捉耗子藏”,直到最后一次被查处,他把所有家底、印章和账本都交给了大队,加工厂终于办不下去了。

  为了还办厂时借的钱,他还把爷爷留下来的三间旧屋都卖掉了,鲁冠球成了人们眼中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1969年中央出台文件,每个人民公社,可以搞一个农机修配厂,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就被公社邀请去接管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他变卖所有家产,筹集了4000元,带领着6个农民,靠着一只火炉、几把榔头,在一个84平米的平房里,办起了公社的农机厂,鲁冠球的事业总算是开始了。

  修配厂创立后10年,工厂又改成“农机厂”、“轴承厂”、“链条厂”等厂牌,到底要做什么?

  鲁冠球自己心里也不清楚。直到1979年,《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从此改变了鲁冠球的人生。

  当时,鲁冠球判断出国家将要大力发展汽车业,于是决定砍掉厂里其他项目,专攻汽车底部不起眼的零件——万向节,就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他还把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很快,万向的产品,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其企业性质,还是一个乡镇企业。

  万向厂成为法律意义上真正的家族企业,是从1988年开始的。

  鲁冠球是共和国历史上产权意识最早苏醒的企业家之一,为了获得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他以1500万元的天价,向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一半的股权。

  后来,当地一家政府的客车厂濒临倒闭,他又伸出援手,条件是政府的股份变为1/3。

  4年后,浙江万向集团挂牌成立,1992年开始,企业进行股份化改组,次年1月10 日,“万向潮A”在深交所上市,鲁冠球成了最早拥抱资产市场的民营企业家之一。

  越做越大的万向集团,在2000年之后,先后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百年老店美国洛克福特公司、美国UAI公司,一举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

  目前,万向集团在美国、德国、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万人,而且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大牌的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12% 。

  早在1991年,鲁冠球就登上了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来源 / 新浪财经

  编辑 / 武兵


  2016年,距离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万向集团收购美国豪华混合动力跑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已过去两年,其首款车型Karma Revero将由万向旗下的Karma公司在美国生产,2017年或将在国内上市。

  今年71岁、曾随国家领导人四年三次访美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常以笑脸示人。作为最受中国人尊敬的老一代企业家,鲁冠球说话中气十足,每次出场都有一股强大的气场。

  鲁冠球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他要做洋人的老板。今天,他做到了。

  从小铁匠到全球行业领袖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今年71岁的鲁冠球15岁辍学,做过打铁匠。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了狂热的爱好。在1969年以4000元起家,他至今已经创业47年。鲁冠球说“别人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鲁冠球对自己的国际化道路从未放弃过。

  1990年,鲁冠球开始谋取国际市场。他的“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1991年,万向产值过亿。当年5月,鲁冠球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

  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这是鲁冠球为整合海外资源而投下的一枚重要棋子。3年后,万向集团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的大门,成为为通用提供零部件的OEM。

  2000年,万向收购了第一个购买万向产品的海外公司美国舍勒;2001年,万向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美国七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UAI,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先河。

  2003年,收购全球最大的翼形万向节传动轴一级供应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2005年6月,收购美国方向连杆企业——PS公司,成为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三大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2007年并购美国AI公司,标志着万向直接进入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层。

  如今,万向已经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2005年之前,万向在海外投资的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在海外工厂的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80%,远远高于美国同行平均水平。2008年《福布斯》(中文版)评价鲁冠球:“万向集团在美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成功并购和发展,使其掌舵人鲁冠球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袖。”

  抓住新能源汽车新机遇

  鲁冠球心中始终有一个造车梦。

  2013年1月,万向完成对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收购。此次收购,曾被业界解读为其发力电动零配件的一个重要动作。次年2月,万向美国分公司以1.49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得美国电动车公司菲斯科,获得整车制造技术。2015年,万向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新能源客车企业,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共同开拓节能环保汽车新市场。自2013年起的短短3年间,万向从汽车零部件厂商逐步发展成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研发与制造的企业,待Karma汽车实现国产,万向的新能源汽车闭环产业链就完整了。

  从1999年涉足新能源汽车至今,万向新能源研发投入已超20亿元。万向不停地搞技术研究,不停地从通用等跨国公司挖高管,试图用现代管理模式支撑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民企错过第一波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机遇,今天不能再错过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居全球第一。鲁冠球的新能源汽车布局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做“洋人”的老板

  初中都没毕业的鲁冠球,被管理学大师们尊为“农民理论家”。鲁冠球自我管理严格,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

  他长期保持的工作习惯是: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到公司,晚上6点45下班回到他那1983修建的农家小楼里,和妻子一起吃晚饭;7点开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8点处理白天没忙完的文件,9点开始看书看报;10点半冲个澡后继续学习,零点准时睡觉。这些年,率领万向征战四方之余,鲁冠球撰写了120多篇切中中国经济要害的理论文章,是中国企业家著述最多的人之一。

  鲁冠球说过,要“做洋人的老板,用洋人的资本,收购洋人的企业,赚洋人的钱”。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更多浙商故事,敬请期待

  (2016-08-16)


  温羽之

  之所以将鲁冠球、宗庆后、马云他们三人选为代表,除了“首富”这一因素,更重要的是其标杆意义:鲁冠球在改革开放初期即被邓小平亲自点为乡镇企业的样板,直至今日屹立不倒。马云则被定义为通过商业改变中国社会生态者。而夹在中间的宗庆后,则因为在中国的顶级富豪当中具有象征意义:他是为数不多草根出身、艰难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扎着崛起的一员。他没有一个掌握资源的父亲,也没有一个能开着跑车为其做账的母亲,更没有身居高位的岳父。在浙江,他和鲁冠球、马云一样,是个“神级”人物。

  鲁冠球与宗庆后都出生于1945年,从年龄上看,属同代人。但是从两人的创业历程看,却属两代人。鲁冠球的创业元年在1969年,宗庆后是1987年,而马云则是1999年。

  鲁冠球和宗庆后虽分属两个创业年代,但却有着许多共同点。两人的学历水平都不高,但有着中国农民的大智慧。特别是鲁冠球,他就像一株深深地扎根于土地的野草,不满足于土地,努力向上攀援,使万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这种既能扎根于农村,又具有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对今天的中国商人极具启发性。

  鲁冠球有一股钱塘江抢潮头的精神,是真正意义上的时代弄潮儿。当我们试图探寻的是一个时代,以及时代潮流当中人如何屹立潮头,成为潮流的领导者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他所拥有的是野心、梦想和远见,看不到的是他所付出的是勇气、感知力和承受力。

  宗庆后尽管号称城里人,但是直到20多岁才进城。所以,宗骨子里是个农民。他一开始卖产品时,不进地级市,回避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高端产品的正面竞争,坚持走乡村包围城市之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宗对农村市场更有把握,他对农民的心理更了解。他所从事的,是传统工业中最传统的部分。他没有倒卖地皮,也没有建设所谓的地标建筑。他只是卖水。他只是依靠自己,依靠员工,一瓶水一瓶水地卖出了“中国首富”。

  鲁冠球和宗庆后的区别在于,鲁的成功靠的是强大的学习能力,而宗靠的是天赋。鲁能够在让万向继续巩固其在汽车配件领域的领导地位的同时,又在金融领域深度拓展,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宗是个天生的营销家,他对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即便在企业家群体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天赋。

  当然,鲁和宗之所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若非为生活所迫,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创业时所依靠的,是本能的冲动与找回失去时间的紧迫。譬如宗庆后,他创业时既有生活的压力,也有内心的驱动。两种力量综合起来,辅以他的天赋、勇气和努力,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儿幸运,就成就了今日的“中国首富”。

  而马云与鲁冠球、宗庆后最明显的区别,除了年龄,就是文化程度的差异。在浙商群体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凡第一学历是大学学历的企业家,往往极富头脑,极富理性,特别是70年代末、80年代读大学的企业家,他们在读书时期就是天之骄子。这其中以宋城集团的宋卫平、贝因美的谢宏为代表,这两位算得上是当代企业界“儒商”、“哲商”的代表。相对而言,马云读书成绩并不好,考了三次才考上当地的一所师范院校。即便如此,马云依然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教育。学院派出身的企业家与农民企业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天然地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更何况马云学的是外语,这本身就是一种技能、一种工具。假设他大学念的不是外语,就不可能那么早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也就不可能知道和掌握互联网这另一门的工具。所以,马云能如此强悍地借用当代社会的新工具,能从工具(外语)到工具(互联网),都与他所受的学院教育有关。当然,马云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可能还是在于其自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功利主义思想。知识之于马云,只是单纯的工具,未必构成价值观。

  年龄、成长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进入世界的角度不同,同时文化程度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商业习惯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2000年以后,鲁冠球基本淡出公众视野,他就像一头巨大的鲸鱼潜伏在水底,深不可测。不可否认的是,鲁是一个有政治情怀的企业家,他一度非常关心政治,深谙中国传统与现实。

  最近几年,宗庆后极力为民生代言,各种场合不乏鼓与呼。总体而言,朴素有余,力量有限。宗是标准的企业家,首先关注的是他的企业和员工,对社会的关注是第二位的。宗不善言辞,无法在公开场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

  而马云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喜欢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的企业家。他以创业者领袖、教主自居,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布道者的姿态。但他所说的未必是他内心真心主张的。毫无疑问,马云改造了中国的整个商业生态,颠覆了国人的购物习惯。但是,他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也连带着影响到了年轻一代。

  毋庸置疑,过去三十多年,在中国境内出现的创业型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鼓舞人心的事件。而以鲁冠球、宗庆后、马云为代表的三代浙商正符合“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极力倡导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有勇气往前再迈一步,并且承担风险;他们能够透过重雾,努力看清未来的方向。不要小瞧这种勇气—三十年前,他们努力张望的姿态,正是对“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证。

  作者系新媒体人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