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王建,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内外对为什么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各种探讨与议论。本文对流行观点逐一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析“一带一路”目标定位。
5月14日,“一带一路”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29位国家领导,130多个国家代表,数千位国外嘉宾和媒体的盛会,标志着本届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时国内外对为什么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各种探讨与议论,比如说,是为了进入欧洲市场,为了输出过剩产能,为了接替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引领新全球化,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乃至为了创造人类发展新模式,比如“三个共同体”等等。
一个宏大的战略中包含了多元目标,这本来并不使人奇怪,但是在发展战略中,除了战略目标,还必须有战略重点,就是在多元目标中也必须分出主次。比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对外开放战略”的时候,就提出了以广东、福建为重点,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试点,在实际执行中又把重点放在了深圳,才有了对外开放以点带面的成功和今天的深圳,也才有了80年代后期的“沿海战略”、90年代初期以浦东开放带动的沿江、沿边开放,形成了以后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格局,为中国新千年加入WTO,抓住新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体制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么大的一个战略而言,明确其战略重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战略重点,才能理清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走,什么成本值得付出。本文就是想对目前对“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流行观点做一些评价,同时提出笔者自己的认识。
为进入欧洲市场?
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许多地方政府都已开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行动的货运班车,由于去程与回程列车明显不成比例,大约为3︰1,且去程特别是回程的空载率很高,和海运相比没有明显的经济性,所以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是长期战略,如果未来欧洲市场具有广阔增长前景,目前中欧货运班列间进出口贸易间严重的“出大于进”现象就会逐步消失,地方对货运班列的补贴也会逐步为增长的关税所取代。但是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会使欧洲市场的长期前景,不是扩大而是萎缩,不是开放而是走向某种程度的封闭。
第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实体经济正在走上逐步封闭的道路,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已经走到头了,不得不回调。欧洲与日本比美国经济虚拟化的程度要差,虽然还没有跟上美国的回调步伐,但欧央行已宣布将在明年结束量化宽松(QE),也要回调。
第二,以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衡量,虽然欧洲的经济开放度要高于美日,但欧盟的内贸率要显著高出美日,比如美国对北美的贸易比重只占40%,日本对亚洲的贸易占50%,但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彼此贸易比重都在60%~85%之间。比如美国对东亚的贸易能占到40%,但欧洲只占15%。所以深度开发对欧出口空间的意义,本来就不大。
第三,欧洲内部的经济运行状况与机制,也正在对欧洲各国扩大进出口造成强约束。
欧元统一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充更加优化资源配置,以形成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在欧元统一后的17年中,却形成了北欧生产,南欧消费,北欧出口,南欧进口,以及北欧储蓄,南欧借债的格局。实体经济增长率并没有比欧元统一前显著高出。不仅如此,在欧债危机后还出现显著停滞。因此,由于促使欧洲走向货币统一的经济增长动力并没有形成,就动摇了欧元的基础,因为这种格局的极限,就是南欧的消费规模逼近北欧的储蓄能力。
这其中的根据是,过去两年中,从欧元区银行间跨境结算系统(简称Target2)的债权债务净差,与德国年均新增净储蓄的规模比较,已经相等乃至超过了。Target2反映的是欧元区各国中债权与债务的累积额,目前主要是北欧国家拥有的债权不断增加,和南欧国家累积的债务不断增加,需要说明的是,其中80%以上的债权是属于德国的。在欧债危机开始时,Target2净差基本是零,其后就不断增加,2014年是4500亿欧元,到2016年末已飙升到8200亿欧元,两年猛增了3700亿欧元。这说明在过去两年,南欧国家以借债方式获得融资,从北欧国家的进口大增,而北欧国家把剩余产品以出口形式提供给南欧国家,获得债权。
如果北欧国家有能力持续向南欧国家提供剩余产品,Target2净差继续扩大当然没问题,但是新千年以来尽管在欧元统一后德国获得了巨大出口空间导致贸易顺差猛增,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顺差国家,但过去15年中平均每年增加的顺差也只有710亿欧元,其中2010年后的5年中平均年增只有700亿欧元。所以北欧国家的净储蓄增长,是跟不上南欧国家负债进口的需求的。走到目前这一步,北欧的净储蓄已基本吃的差不多了,因此维持欧元区统一的内部潜力就快走到了尽头,现在欧元区正在做希腊第三期债务安排,要求它继续压缩社保和居民消费,后面就是法、意、西等,都得靠压缩需求减少进口而平衡宏观供求,所以欧洲未来对中国的进口肯定是压缩的。
不了解欧洲经济与欧元的前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进入欧洲市场是没有意义的。
为输出过剩产能?
“一带一路”倡议是长期战略,至少要管20年,从这么长的时期看,中国的产能是不可能过剩的,因为中国还远没有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任务。比如直到2016年,中国的城市户籍人口才刚过5亿,人口的主体还是农民身份,而城乡消费差距仍高达3倍。中国的净储蓄供给能力也不是无限的,这就涉及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有观点认为,中国钢铁是过剩产能,但去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只有580公斤,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人均1吨,日本2吨。认为中国电过剩,但去年中国人均电力装机刚过千瓦,世界工业化国家人均1500瓦,美国2500瓦。认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中国目前百人10辆,美国80辆,日德65辆。
所以,中国的过剩是暂时的,一旦中国进入大规模城市化阶段,中国的产能就会显得严重不足。比如,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平均标准计算,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年产10亿吨钢也很正常,年产1亿台汽车也不会过剩,如果今天的13.8亿人口中有80%是城市人口,中国的生产规模就需要比目前增加2.5倍,这需要中国以9%的年均增速再增长15年才能实现。因此,不能以目前的总供求态势来制定长期战略。
当然在中期内利用国内的富裕产能,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多输出一些钢铁、水泥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产品,也是好机会,既有利于减轻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也有利于战略的起步和实施,所以中期内不应否定其积极意义。
为接替美国引领新全球化和美元地位?
爆发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伤害了美国的元气。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不仅提出要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等经济组织,也要退出全球气候条约,甚至认为北约对美国也没有意义。这种从经济到政治上全面退出世界领导地位的势头,让很多人认为是出现了中国提前接替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机会,国际上也有希望中国接替美国继续引领新全球化的呼声。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接替美式全球化的制度框架吗?笔者认为这样判断是错误的。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向是明显的“西向”化的,即陆路与海路的交通方向都是向西朝西亚、欧洲和非洲延伸的。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虽然包括了世界60%的人口,但却只涵盖了30%的经济规模。但是,在中国的东面即环太平洋地区,却集中了世界40%的人口、50%的贸易和60%的经济。二战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在环大西洋地区,但是随着二次战后日本、亚洲四小和中国经济的相继崛起,世界的经济中心就不断从环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
此外,从历史上美国从世界政治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看,虽然美国1890年工业就超过英国,在一战前GDP就超过英国,却是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才正式接替了英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期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而且是在两次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后才得以接替英国地位的。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在2010年工业规模超美,但是GDP超美尚需时日,认为中国在未来不远时间超越美国显然就是误判了。美国在成为世界霸主之前,早就是南北美洲的霸主,中国要想走向世界,必先走向亚洲,然后才是世界,不能还没走稳就想跑。
其次,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有明确的地缘空间去向,是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各种经济政治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是为取代美式新全球化是不可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为接替美元的战略地位同样是不可能的。
从全球货币使用结构看,美元占比超过40%,欧元占比超过30%,再加上英镑与日元,发达国家的货币就占到了全球的八成以上。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全球货币支付结构也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美元的使用,包括贸易、投资和储备,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太平洋为“美元湖”,但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朝向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却是欧元的天地。
欧洲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同时也因为中东和北非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显著强于美国,例如在埃及的贸易中,与欧洲的进出口规模是与美国的6倍。虽说是“石油美元”,但是在欧元诞生后,中东有些国家如伊朗,就开始发展用欧元结算石油出口。所以,地中海是“欧元湖”,“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是越向西,欧元的势力就越强。因此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奠定人民币取代美元的基础有些文不对题。
当然,在冷战结束世界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货币不仅为实体经济服务,也越来越多地为虚拟经济服务,乃至为虚拟经济服务替代了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货币使用的主体。比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货币交易的最大单一商品是石油,年均高达万亿美元,由此使美元脱离黄金后仍能拥有货币霸权。
而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世界最大的单一商品竟成为货币本身,其货币交易的内容,主要是利率衍生品与汇率衍生品。在2010年前后,世界年均货币交易额就超过了2000万亿美元,是全球年GDP的二三十倍,近几年日交易额曾达到10万亿美元的高峰,是世界年出口额的一半还多。而最大的国际货币交易市场就在伦敦,最大的交易币种是美元,占比超过2/3,这种变化是美欧经济朝向经济虚拟化演变的结果。
那么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虽然人民币在世界支付货币中的占比目前只有不足2%,排名也很靠后,但是中国却是世界第一的实体经济大国。因为中国的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的目标还没有完成,还有很长的实体经济道路要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应该是随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而自然推开的过程,比如,中国应首先追求人民币的周边化,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建议
对于一个具有明确地缘指向的战略来说,赋予其过多的全球战略目标内容,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全球战略应该用其他全球性的战略设计来解决。如果排除了获取欧洲市场、输出过剩产能、接替美国新全球化的领导地位,以及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这些目标后,中国的力量如何跨出国界向西延伸?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如何以最短的距离和最低的成本推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看,陆路通向中东与非洲的捷径是阿富汗、伊朗和沙特,或者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然后经埃及进入非洲。海路应出缅甸入印度洋,再进入海湾和非洲。所以,上述国家才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战略节点,由此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所经的沿线国家,也要尽量减少不必要政治麻烦与经济负担。
智库:对接“一带一路” 我国自贸区发展迎来新机遇
2017-09-30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金之玥) “通过‘一带一路’与自贸区战略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将有利于在国际经贸合作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称,我国已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区,涵盖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0%左右,初步形成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大楼。图片来源:中新网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契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天然吻合。例如,老挝通过互联互通成为连接周边国家枢纽的“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哈萨克斯坦的以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为核心的“光明之路”计划、印度尼西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等。
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多数担负着直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任务。比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地理位置交汇点,是我国首个被纳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的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聚集等重要作用和功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则主要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打造物流、投资、贸易枢纽。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点,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可以发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和人文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对接力度。
同时,报告建议,为实现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对接,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依托,不断完善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让更多的省份和国家参与进来,进而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效率,从而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关注“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2017-09-30)
广西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
2017-05-10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社南宁5月10日电题:一湾相挽十一国 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
新华社记者 王念、王军伟、潘强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连接中南、西南和北部湾,与东盟陆海相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西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
北部湾上,构建四通八达的“海上高速”
辽阔的北部湾将广西与东盟紧紧相连。早在西汉时期,广西合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这里可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港口合作正迎来新时代。
近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控股企业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接管工作,此举标志着“文莱-广西经济走廊”旗舰项目的顺利落地。
“早在2015年,我们就完成了马来西亚关丹港40%股权收购,获得其60年经营权。”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周小溪说。
同时,东盟国家也在积极融入中国的港口开发。全球知名企业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此前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
太阳初升,在钦州港作业区大榄坪外贸码头,汽笛阵阵鸣响,“海上巴士”往来穿梭。短短数年,钦州港已开通24条内外贸直航航线,构成四通八达的“海上高速”,已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广西北部湾港包括钦州港、北海港和防城港,有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达35条,初步形成了面向东盟的物流集散基地。周小溪介绍,广西正以北部湾港为基点,加快推进与东盟47个港口的海上互联互通,全力构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随着泛北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开放合作平台不断升级,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争当“排头兵”
“这袋白糖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缩影。”广西建工集团董事长金宁运拿起一袋白糖说,这袋白糖是用中国技术、泰国甘蔗在泰国生产的。
广西建工集团在泰国共建设了3个现代化制糖厂,95%的生产设备来自中国,产品纯度、出糖率全球领先,目前已得到业界认可。
“随着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合作。工厂的运营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带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机遇’。”金宁运说。
在印尼首都雅加达郊外,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印尼制造基地前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基地将于今年8月投入运营,届时将带动多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年产能力预计达15万辆整车。
公司副总经理练朝春说,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国内企业确定与上汽通用五菱一起到印尼设厂,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正在为当地机械制造水平提升带来新机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广西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到了全国开放的前沿。”
承接东部、服务中南西南,“支点”作用凸显
近年来广西以“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发展定位,加强通道建设和跨省区产业合作,有效服务了西南、中南和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目前,北部湾港已经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出海口,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所属口岸进出口的货物货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每年贵州都有30%的进口原料从防城港登陆直入“黔道”。
广西努力为中南、西南地区“借道”广西进军东盟提供“支点”。湖南已在钦州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及专业配套码头;云南将在北部湾经济区集中建设园区。重庆、四川等省市纷纷与广西签署合作协议,在广西沿海布局产业园,打造临海产业“飞地经济”。
在发挥陆海联动的同时,广西还最大限度地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联动东中西的作用,通过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广西内河通航里程58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过亿吨,沿江7市涌现50多个工业园区,机械、电子、制药等支柱产业快速成长,与北部湾经济区共同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建人说,广西正极大拉近与周边省份、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各大经济板块的时空距离,联动东中西的效应不断提升,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高效流动。
点击查看专题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2017-05-10)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关乎中国两个一百年复兴的重要的战略。“将改革进行到底”,其本质就是让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将中国的贸易与世界贸易全球化不断的融入加深。进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目标。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后,世界上既有积极参与的国家,也有用怀疑的目光看待的国家。尤其是海上一带一路,受到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家的疑虑。这必然给中国海上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挑战。
海上一带一路,主要途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海湾等水道。如果竞争对手,采取某种中段,比如类似于银河号事件,就会给中国带来麻烦,阻滞“海上一带一路”的顺畅通行。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带动的国际商业交往,国家贸易的日益频繁,特别是对外部资源,如石油资源的依赖,是中国未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实质性课题。
历史上世界传统大国强国,威胁中国商船航行主要以第二岛链为基础,辐射中国出入太平洋、印度洋的海道,尤其是南海、马六甲、印度洋通道。传统强国最近几年已经将目光从欧洲转入亚太地区,一些周边国家也将目光转向中国的一带一路。个别国家存在制衡、遏制中国海上通道的企图。过去执行的近海防御不足以支撑未来海上一带一路的安全环境。
因此,建立海上贸易安全通道,是中国优先考虑的课题。实际上中国早已经着手这种安全保障的架构。
加拿大媒体《汉和防务评论》曾在2016年1月载文称,中国首部(战略预警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已经进入测试尾声,预计不久即可交付使用。
地基战略预警雷达,是国家主要海洋战略防御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应该是对来袭的水下、地面、空中、轨道武器进行有效预警,是维护国家商船通道的有效的保障力量。按常规看,地基战略预警雷达探测距离应该超过3000公里,而超过5000公里的探测更会给中国商船和保护商船的海上力量提供早期预警。如果按《汉和防务评论》所预测的那样,中国的路基预警覆盖范围足可以覆盖包括第二岛链在内的干扰目标。可以说其战略预警应该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提供精准的保护。
日本根据中国于2015年公布的白皮书,曾暗示中国将开发战略预警卫星。《汉和防务评论》则在2016年5月预测中国已经立项研发弹道导弹预警卫星。
《香港南华早报》今年9月27日以“中国研发新雷达技术以揭下隐形战斗机的伪装”为题,报道了中国破解隐形飞行器的太赫兹雷达先进反制武器。《香港南华早报》说:“中国最大的武器制造商,已经完成对一件用于侦查隐形危机的新装置的测试,并且如果在卫星和飞机上得到应用,这项技术可能会成为军事上的致胜法宝”。这则报道接续了《汉和防务评论》2016年5月预测的中国已经立项研发弹道导弹预警卫星的报道。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曾在一架直升机模型上测试太赫兹雷达。报道说,新装置能够产生稳定且连续的辐射,平均功率最高达18瓦特,而微脉冲峰值最高接近1兆瓦特,与某些军用雷达相当。如果这件装置的功率水平真的像报道说的那样,那么F35机身防雷达涂层看起来就会与丝袜一样薄,一样透明。中国很快就能从很远的距离获得F35的回波图像,并且有些细节会显得非常清晰。
《俄罗斯自有媒体网站》记者弗拉基米尔.图奇科夫在今年8月曾撰文称“中国打造呑啮北约潜艇的怪兽”,“中国科学家接近实现潜艇革命”。该文说:“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新型磁力仪可在数公里之外捕捉到最微弱的磁场。这种仪器的基础是超导量子干扰仪(SQUID),利用了量子力学原理,SQUID能记录外部磁场影响下电子干涉情况的改变,这种改变具有非连续的阶梯式特性”。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和工程部主任凯茜.福利认为,中国率先在SQUID侦测潜艇方面获得了成功。
目前,中国的低端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战略储备和研发将有助于确保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海上“丝绸之路”将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实现“合作共赢”,确保中国提出的未来双赢的世界贸易格局,有效排除非正常干扰。来自空中、地面、水下的“中国的火眼金睛”将是破解诸多难题的重要力量。
丹青居士
2017.10.5
(2017-10-06)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共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这一周以来,31名中国工人在赞比亚被抓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持续关注。经过中国政府的持续协调沟通,终于得以解决。31名同胞已经在当地时间6月6日上午获释,目前已抵达赞比亚铜带省首府恩多拉市的恩多拉国际机场,预定将搭乘当地时间下午3点半(北京时间晚间9点半)起飞的埃及航空班机返国。
中国外交部门进行交涉的口径,对赞比亚政府方面有所不满。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4日紧急约见赞比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班达,就赞比亚铜带省警方近日抓捕31名中国公民事提出交涉。林松添表示,中方理解并支持赞方依法打击盗采矿石等非法行为。但此次赞方在没有提供确凿证据、不出示执法证件的情况下,不加甄别地针对中国公民开展抓捕行动,其中包括1名孕妇和2名疟疾患者。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外交辞令上,用到“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那已经是有相当大的意见了。
这次交涉的对象可是赞比亚啊!要知道,在历史上,中国和赞比亚之间的关系可是杠杠的铁兄弟关系啊。在历史上,中国和赞比亚之间的交往中,有许多已经写入新中国外交史中值得永远铭记大力宣扬的事情,比如:
1964年10月29日,刚刚独立不到一周的赞比亚,就同新中国建交。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作为中非友好合作象征的坦赞铁路,连通的主要国家之一就是赞比亚。这条跨越非洲大裂谷的东非交通动脉,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全线完成。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赞比亚独立运动的领袖卡翁达总统(1964-1991年执政),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任期内曾4次访华,和中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主席当年影响世界的“三个世界”论断,就是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卡翁达时提出来了。今天中国外交上关系最紧密的“巴铁”,我们的表述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类似的表述,卡翁达早早就对中国提出过——早在1967年,卡翁达首访中国后,就称中国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
当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而抬轿子的非洲兄弟中,赞比亚无疑是主力。
坦赞铁路以外,中国还长期大力支援赞比亚的经济社会发展。1967年以来,中国承担了坦赞铁路、公路、玉米面厂、纺织厂、打井供水等共70余个项目。赞是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项举措中受益较多的国家之一,恩多拉体育场、医院、农村学校、农技示范中心、疟疾防治中心等有关项目落实顺利。2001年,中方免除赞方债务3.3亿元人民币,占到期债务的30%。2007年2月,中方再次免除赞方8600万元人民币债务。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情谊与密切现实合作的国家,突然对中国31名员工实施并不太友好的抓捕,并惹得外交部公开表态反对?在为被抓捕同胞被释放回国高兴的同时,赞比亚对中国企业和员工的态度转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深入反思。
赞比亚的态度转变不是偶然的,此次中国企业员工在赞比亚的被逮捕,某种程度上只是赞比亚政治经济生态在发生微妙变化的一个缩影。
一、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是怎样成为中国铁杆朋友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大力支持积极援助非洲国家的发展建设。这种支持和援助,是全方位的,既有政治上的声援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有经济上的无偿支援帮助建设,而且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也正因此,中国收获了一大批非洲朋友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在中国支援非洲建设的具体形式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进行了一定的转变。比如:
从指导原则上看,建国初期对非援助特点是紧密配合政治和外交战略需要,贯穿着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国际主义原则,以政治利益和政治效果为优先考虑,经济效果兼顾。
广为人知的是,为支援非洲建设,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64名工程人员甚至献出了生命。实际上,中国当年不仅支援了非洲建设,更是支援了非洲革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非洲摆脱西方的殖民统治、谋求民族独立的进程中,中国就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使中国的无形影响在独立后的新非洲无所不在。
比如,在阿尔及利亚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谋求独立过程中,中国曾提供7000多万元人民币包括物资、军火和现汇的各类援助。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明确地说,“阿尔及利亚的解放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和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影响。”
在六七十年代莫桑比克、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国独立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非统组织解放委员会以及各解放组织驻非洲国家的机构予以各类援助。据非统组织解放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1971年至1972年,非洲解放运动自非洲以外获得的武器援助,中国占75%。中国曾向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给予武器和军用物资援助,我军事专家在坦桑尼亚营地为莫桑比克培训了近万名自由战士。在南非,为终结种族隔离制度,中国政府曾积极支持南非两大民族主义组织非国大和泛非大,包括培训军事人员。曼德拉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创建了武装斗争组织“民族之矛”,并向中国派遣了一批指战员接受培训。非洲第一代开国领袖大都对毛泽东十分敬仰,卡翁达曾赞颂毛泽东是“游击战争的伟大领袖”。
再看看毛泽东去世后,非洲各国领袖的哀悼和颂扬。卡翁达说:“毛泽东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进行无私合作”,“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无私地献身于全人类事业”,“是被压迫者事业的不妥协的旗手”……阿尔及利亚领导人布迈丁主席称颂“毛泽东是第三世界的一个榜样”,“永远是各国人民的抵抗和斗争的象征”。几内亚总统杜尔说:“全世界无产阶级失去了现代史上世界革命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马里总统特拉奥雷赞扬说:“毛泽东的业绩和制定的原则以及他的政治家品质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毛泽东主席像一颗明亮的巨星,以夺目的光芒照耀着整个世纪。”
二、美国日本的非洲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留下的这份丰硕遗产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以及从非洲进口的资源迅速增长,大有赶超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非洲丰富的能源和资源成为中国崛起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之一。西班牙《起义报》引用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
【“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从2001年至2003年的每年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至2005年的每年约15亿美元,2006年增加到70亿美元。2012年7月,中国宣布未来3年为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据计算,2010年至2012年中国的投资总额为1010亿美元。”
】
根据2012年1-10月的数据,沙特、安哥拉及俄罗斯占据中国原油进口的前三位。2012年中国从非洲小国安哥拉进口的原油比俄罗斯还多。非洲是继中东之后,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地,占2012年1-10月总进口量的23%。非洲丰富的能源和资源成为中国崛起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国力量相比拥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传统的美国和西方更加受非洲所欢迎。
美国及西方对毛时代开始的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特殊友谊一直耿耿于怀,他们试图重返非洲,意图重建其新殖民主义统治,排挤中国力量。2007年2月,美国宣布成立非洲司令部,2008年10月非洲司令部正式全面运转。在美国非洲司令部的计划中,安哥拉和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一南一北的两个关注焦点,美军计划中的战略支点由北往南分别是马里、塞内加尔、加纳、加蓬、乌干达、赞比亚、纳米比亚。
(美国非洲司令部的计划图)
统观美国非洲司令部计划,很明显是在根据三个目标进行军事部署:1、哪个国家有丰富的石油之类的资源和能源,便在哪个国家或者其周围进行重点军力部署,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2、中国的影响在哪个国家深厚,哪个国家便进行重兵部署,如赞比亚、马里等国。3、其次是考虑地缘战略因素,如乌干达、加蓬、塞内加尔等国。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占据重要的地缘要津,排挤中国的影响,其根本的目的是获取非洲的石油。美国国务院顾问J・彼得・法姆曾公开指出,建立非洲司令部的战略目标是“确保获得非洲丰富的油气和其他战略资源”。2008年2月19日,美国海军上将、非洲司令部副司令罗伯特·默勒在非洲司令部的一次会议上说,确保“非洲的自然资源向世界市场的自由流动”是非洲司令部的“指导原则之一”,他同时还明确指出,“石油供应的中断”、“恐怖主义”及中国“持续增长的影响”是美国非洲利益的重大挑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势力在非洲大陆的活动,成为美国军队进入该地区的最大借口。但是由于对殖民主义传统的强烈憎恨,由于新中国的非洲的广泛影响,非洲国家对美国非洲司令部普遍抵制,美国在非洲部署军队的计划一直不太顺利,于是,通过美日欧资本开道,驱逐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就成为西方的重要战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持续加大在非洲投资,输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打击当地的左翼社会主义政治势力。
三、警惕中国野蛮私企使赞比亚的政治天平导向美日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非洲支援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都是国有企业。这是由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状况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以及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参与非洲开发建设的中国企业,在原先的国有企业之外,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这符合中国自身经济体制发展变化的趋势,调动多层次力量参与,从原则上说,是值得鼓励的。此次被赞比亚方面逮捕的31名中国企业员工,就是属于铜带省基特韦市和钦戈拉市的7家中资民营矿业公司。
国有企业管理相对规范、技术力量雄厚,一直在非洲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得到非洲社会的较高认可。比如这几年新修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等,都是由国字号的中铁承建的。虽然考虑到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技术指标只相当国内的普通铁路,但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无疑已经是其交通运输发展史上一次百年跨越了。因而是一张在非洲宣传中国形象的绝佳名片,国内的媒体也乐意报道这方面的消息。前几天,蒙内铁路通车的消息,就在国内媒体上被热炒,读者也都喜闻乐见,自豪感大大增长。这是应该的,但不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的全貌。
正是由于长久以来新中国对非洲的无私援助,将美国全球围堵中国的战略打开很大的缺口,并为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实施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
搭乘着中国与非洲深化合作的快车来到非洲的中国私人企业,在非洲当地有的也做得风生水起获利颇丰,但收获的社会评价往往比较复杂。在将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带到非洲国家来的同时,中国私人企业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例如,存在“血汗工厂”之嫌,对本地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保障制度非常不规范,甚至明显存在克扣压榨工人工资等行为。这样的事情在赞比亚就经常发生,并一度引发了广受关注的“科蓝煤矿血案”。其次,金钱开道,行贿收买官员,挑战当地法律规定。例如,根据赞比亚现行法律,外国人不允许从事零售贸易,但中国人在赞比亚拥有大量的店面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然,老板是不会一直在店里的,他们可能一个人拥有五六间不同的店面,每天只是巡视,在一家店出现很短的时间。这些看不见的中国人,却供给着卢萨卡市民大量的廉价日常用品。中国商人是怎么做到的?主要就是靠行贿当地官员。《赞比亚每日邮报》曾经就有头版新闻是 “商人行贿反腐败委员会官员1500万克瓦查”,而据该报报道,行贿的商人的名字叫“LiangGe”。
自2012年9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已经为赞比亚当地的矿业采掘行业投资了超过20亿美元,提供了10000个就业机会。但该投资项目在当地并没有获得丝毫赞誉,反而丑闻连连。2013年2月,赞比亚政府因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吊销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所持有的三个Collum煤矿生产许可证。
美国收买赞比亚官员,是国家战略,一般是通过大企业收买顶层政治人物,与此同时配合意识形态渗透,这一方面非常隐蔽,另一方面有长期规划和战略,普通老百姓基本感受不到。而中国私企贿赂当地官员考虑的都是短期经济利益乃至蝇头小利,从而被媒体及民众广泛知晓,损害了中国国家形象和战略影响力。
2012年8月4日,赞比亚中资私人企业科蓝煤矿(Collum Coal Mining Industries ltd)突遭当地员工冲击,因为工资和工作环境问题,与赞比亚本地工人之间发生冲突,并引起工人骚乱。51岁的中国员工吴生崽,被砸死在矿井中,
此次暴力事件造成中方人员1死4伤。
而在此前,2010年10月15日,同样在这个科蓝煤矿,当地矿工在抗议低薪酬和糟糕工作条件的示威时发生骚乱,两名中国管理人员开枪,造成11名当地矿工受伤。这招致赞比亚国内主要政党之一爱国阵线总书记温特·卡宾巴批评中国企业“与赞比亚政府串通,虐待赞比亚工人”。他说许多中国企业支付着“奴隶般的工资和条件”,并经常忽视安全法规和劳工法律。
2011年9月22日,中国在非洲铁杆朋友赞比亚反水,爱国阵线领导人迈克尔·萨塔当选赞比亚总统,此人曾公开接受台湾当局的金钱贿赂,他素以反华著称,曾主张要把所有的中国商人赶出赞比亚,“寻求与台湾建交与中国大陆断交”。自2005~2011年期间,他持续地、激烈地抨击中国在赞比亚的投资,他在2010年对路透社记者说:
【“中国和其他亚洲矿业公司在赞比亚推行‘奴隶’般的劳动条件。”
】
而爱国阵线的另一领导人、赞比亚的副总统盖•斯科特(Guy Scott)曾说,白人比印度人好,而中国人最坏。由这样的政治人物成为赞比亚的总统和副总统,说明西方的力量已经在赞比亚大幅增长。
2011年11月,为了兑现之前限制“中国专横”的承诺,刚上台的迈克尔·萨塔成功地将国家特许开采税增加了一倍,达到6%。为了弥补中赞之间的“全天候的友谊”,87岁的老总统卡翁达于11月不得不紧急亲赴北京。要知道,正是由于毛泽东的中国为赞比亚修建的坦赞铁路,赞比亚才成为世界最大的铜矿出口国,而自卡翁达之后的历届赞比亚总统都由于感恩而坚定地奉行亲华政策,中国也成为赞比亚最大的投资国。迈克尔·萨塔当选,预示着赞比亚的天平正导向西方一边。
迈克尔·萨塔
当然,新中国及毛泽东在赞比亚的深厚影响不是一下子能够消除的。迈克尔·萨塔、盖•斯科特等人获得政权后不得不表现出务实的一面,他们仍然表示欢迎中国到赞比亚进行投资,但是相比而言,他们更加欢迎西方的投资——毛泽东为中国在赞比亚和非洲奠定的独特政治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迈克尔·萨塔的当选至少是个重要信号:当年那些毛泽东为中国结交下的非洲铁杆盟友,正在一个个逐步远离中国!2014年10月28日,赞比亚总统萨塔于当地时间28日晚间在伦敦病逝。萨塔飞往伦敦治疗前,任命国防和司法部长埃德加·伦古为代总统,可见埃德加·伦古与萨塔的关系。2016年8月15日,埃德加·伦古在大选中以50.35%的得票率胜出当选总统。
今天,赞比亚政客对中国的指责固然有其自身哗众取宠的一面,也有美日势力的渗透和影响,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近十几年来,美国及西方在原来中国的铁杆盟友赞比亚的势力日渐增长,终于达到了将赞比亚变成反华国家的临界点,这里面也有中国方面的原因。比如,中资私人企业科蓝煤矿先后发生多次重大冲突事件,与其在赞比亚将国内血汗工厂那一套搬过去,实行很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原始野蛮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私营企业管理办法不无关系。造成中国员工1死4伤的冲突事件的导火索,是科蓝煤矿在赞比亚国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拒绝按照新的工资标准向工人支付工资。曾在科蓝煤矿的井下工作过的当地人乔纳抱怨,在科蓝煤矿“没有安全帽,没有靴子,什么防护设备都没有”。此外,为了降低成本,还长期大量雇佣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工,雇工时间超过6个月(依法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由于临时工为非工会会员,无法通过工会组织要求正当权益,在劳资纠纷面前往往处于弱势,造成当地雇员心理失衡。最后只好采取暴力手段维护权益,才酿成惨案。
此次被赞比亚政府抓捕的中国私人企业,主要涉嫌非法收购被盗采的矿石。虽然事件过程中,赞比亚政府存在定向执法嫌疑,背后也隐约可见由印度人控制的铜矿企业KCM公司因为竞争关系而向政府施压的痕迹,但是从此前的情况看,部分中国私营企业确实会从非法矿场购买便宜的矿石,因而给当地警方抓住了把柄。
因此,虽然在过去中国与赞比亚之间有着长期而深厚的传统友谊,但是近些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在赞比亚的这些作为,确实给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西方媒体基于对中国的偏见和敌视立场,抓住一些事件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在非殖民论”等观点,推波助澜,并在相当范围内影响到了赞比亚普通民众。从2011年开始萨塔等相关势力的当选,足可见赞比亚政治天平的导向及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的印象。
四、警惕新自由主义和野蛮私企破坏一带一路战略
此次中国企业员工在赞比亚被抓捕一事,暴露了由于部分中国私企在非洲表现不佳,使新中国在赞比亚长期积累的政治和文化信誉正在被消耗,赞比亚政府及部分民众正在美日印的挑唆下远离中国。与此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往面临的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首先是,不能任由新自由主义私人资本逻辑来并主导和支配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往来,非洲无疑是重要区域之一,从目标上来看,也是皆大欢喜的大好事。但是从实践层面,不能过分指望私人企业和资本按照资本逻辑来承担这一重任。私人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及对工人和环境的压榨率最大化的,只要有盈利空间,劳动者权益、法律规定、生态环境约束等等,都是其要一一克服的障碍。在历史上,西方列强在中国、在非洲都是这样做的,并且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中国和非洲之所以结成兄弟般的友谊,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携手共同反对资本主义国家为在全球市场追求剩余价值而进行的殖民统治。中国和非洲都曾经是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剥削的受害者,更有理由提高警惕。
今天,美日西方资本已经披上了高度伪装,非常注重他们的企业责任,还通过NGO等各种方式在非洲搞环保、民生和福利,并借机输出颜色革命。因此,中国必须有自己系统的战略应对。
其次,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遭遇,更凸显了国内转变升级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国家所实行的诸多经营管理方式,无疑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国内私人资本强势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赞比亚的私营企业所存在的压低工人工资、安全防护缺失、不签劳动合同雇佣临时工、行贿收买官员等问题,直接就是其在国内野蛮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翻版。然而吊诡的是,恰恰是在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赞比亚等国,由于当年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其劳动法规的标准之高、执法水平之严,是当前中国所不及的。赞比亚国内的工会组织力量也很强大,能够代表工会会员进行谈判维护利益。这些让习惯了在国内毫无束缚自由发展的中国企业感到不适应,并经常向媒体大倒苦水。可是事实上呢,这只能说明,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私人资本发展得太任性、太肆无忌惮、太缺乏来自执政党、政府、人民大众及法律的约束了,恰恰是赞比亚这个落后国家在某些方面照出了中国发展方式中的重要缺陷。值得我们反思。
再次,要加强对中国走出去力量的驾驭协调,打造以国有企业为龙头、引导规范私营企业参与的格局。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来反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所主导的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新型的发展方式。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只有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构世界市场的旧有路径,真正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毫无疑问,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优势之一,就是在经济上实现无产阶级执政政党对经济事务的高度驾驭,以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推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非洲的建设发展,能够取得成就,主要是这一体制优势的延续和发挥。而出现问题,则主要是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学者及官员对改革开放的干扰、破坏、误导,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海外,执政党对中国的私人企业的发展所进行的驾驭、监督、引导和协调严重不足,甚至让资本反噬权力、控制舆论,某些官员成了私人资本的傀儡。进而使中国有老一辈革命家所辛辛苦苦开创的、由中国国有企业所继续维护的中非友谊与合作共赢的总体局面,被部分唯利是图的私营资本所损害,甚至有可能会挑战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
总之,当今非常需要积极加强中国在亚非拉地区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监督、驾驭和引导。外交无小事。任由那些野蛮的私人资本的无节制增长,不仅在国内会破坏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颠覆国家社会主义性质,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瓦解党的执政基础,输出到国外还会导致更大的颠覆性错误。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U159672352”:好吃懒做的民族,是不是很久没有援助马上援助10亿什么都好说。
网友“U70085186”:都贪到外国去了
网友“0P田园P0”:社会不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就不会有今天。有发展,就是有变数。回顾历史是算老帳。应对今天才是能为。友好,就往来。不友好,就不往来。
(2017-06-09)
两千多年前,驼铃古道上留下了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的美名。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一些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中国品牌正逐步走出国门,与沿线各国合作发展。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创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引来世人对“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啧啧称赞。彻底改变全世界人民对于中国制造还停留在模仿制造的错误认识,不仅在基建和通信等行业企业走出国门以实力震惊了国外友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些国家的第一条轻轨、第一条城轨、第一条高速公路……都是由中国企业承建。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振华重工等标志性品牌用实力收获了国际市场的高知名度。而且令人欣喜的是也不断有国内针对个人消费类产品的优秀企业也走出国门,把代表全球最领先技术的产品带给更多国家的消费者。
在个人消费类产品市场中不仅仅有华为和小米等优秀的公司把产品带给沿途国家,抢占了本来应该是国际巨头公司苹果和三星等国外企业独领风骚的领域,在其他更细分的领域也出席了一批顶尖品牌的产品占领高端应用市场。
全球首条8K HDRHDMI2.1线材来自菲伯尔FIBBR
菲伯尔FIBBR作为全球最先进的民用光纤HDMI线材品牌也越来越多的被各国用户所了解,并在今年喜获多项全球大奖以及专业认证,进一步奠定了菲伯尔FIBBR在行业内的领袖地位以及坚实的跨出了成为国际化品牌的第一步。在金秋这个收获果实的季节FIBBR迎来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以及大奖:
在影音专业领域及定制安装领域的影音年度盛会CEDIA 2017大展上,获得来自AVSForum总编斯格特•威尔金森 Scott Wilkinson亲临FIBBR的展位为FIBBR品牌授予Best of CEDIA 2017大奖,菲伯尔FIBBR作为华人品牌线材产品获得HDMI线材领域的唯一一个Best of CEDIA 2017大奖。
菲伯尔FIBBR科技光纤HDMI线材获得在美国影音权威媒体Technology Integrator(技术集成)杂志2017 EXC!TE大奖,是这个产品品类中唯一一款获奖产品。
菲伯尔FIBBR的光纤HDMI线材经过严苛的测试已经获得ISF专业认证,并成为全球首家获得ISF认证的光纤HDMI线材品牌。ISF是显示设备的行业标准之一,它致力于改善和提高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和显示效果,从建立至今就一直作为测试和认证高端视频消费产品的权威机构。能获得ISF认证的产品,其性能和品质都符合ISF实验室对高质量影像、电影以及娱乐视频制作重放的要求。菲伯尔FIBBR的光纤HDMI线材经过严苛的测试已经获得ISF专业认证,并成为全球首家获得ISF认证的光纤HDMI线材品牌。ISF是显示设备的行业标准之一,它致力于改善和提高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和显示效果,从建立至今就一直作为测试和认证高端视频消费产品的权威机构。能获得ISF认证的产品,其性能和品质都符合ISF实验室对高质量影像、电影以及娱乐视频制作重放的要求。
菲伯尔FIBBR有源光缆产品是以光纤代替传统铜线作为内芯材料的新型消费类高速电子接口传输方案,产品主要包含USB、HDMI、DVI和DisplayPort等系列,应用领域涵盖数据中心、云计算系统、机器视觉、远程教育、安防监控、医疗、家庭影院等。通过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原则,菲伯尔FIBBR有源光缆系列产品近年来持续升级换代,不仅推出了高达18Gbps速率符合HDMI 2.0要求的线材还全球首发推出了支持56Gbps传输达到8K HDR传输需求的次世代光纤HDMI线材,满足未来家用音视频高品质传输的最高要求。
事实上,就如菲伯尔FIBBR品牌一样,不少中国企业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顶级技术厂家,中国企业已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企业中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优秀品牌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断加快。就如菲伯尔FIBBR一样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品牌正在用品质、实力、诚信闪耀世界舞台。区别于传统的“Made in China”,菲伯尔FIBBR产品在海外市场中体现的的是中国制造的绝对技术竞争实力,改变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旧有认知,过硬的技术与优秀质量产品使得菲伯尔FIBBR在“一带一路”中成为中国品牌输出的最好例证,菲伯尔FIBBR成为体现中国实力的特别版本的“中国名片”。
关于菲伯尔(FIBBR)
菲伯尔科技作为国内顶级的光纤领域研发生产一体商,是长飞光纤光缆和台湾威盛的成员公司,在核心技术与科研力量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菲伯尔产品经过技术与实力的沉淀,产品于2015年9月份上市。菲伯尔产品研发之初,是为了满足Hi-Fi用户的需求,为发烧友提供能够满足极致视听体验效果的线材。菲伯尔生产的HDMI高清视频线,摒弃传统以铜线作为传输媒介,选用光纤作为内芯材料,能够在较长的距离下无损地传输4K高清图像及高保真的音频。由于光纤在数据传输方面的绝对优势,随着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光纤线材由于无损传输的特点已经在线材界不断提升影响力和地位,逐渐成为高端线材的主流产品。近日,FIBBR经过严苛的测试已经获得ISF专业认证,并成为全球首家获得ISF认证的光纤HDMI线材品牌。
(2017-10-25)
深化中国对外经贸合作
首先,创造市场机会。从丝路路线图我们可以发现,它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亚和中东欧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及转型经济体。相比这些国家,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冶炼等行业的技术更为先进,经验也更丰富。“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帮助沿线国家加快自身经济发展,也将深化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总体上,各个国家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因此获得显著提升;客观上,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进出口规模等,必然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企业也将获得更多的海外潜在市场机会。
其次,多途径利用全球资源。2014年,中国主要进口能源分别为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会不断上升。外加中国本身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当匮乏的国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15年中国原油储量为18bbl/人(注①)。据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公开的数据,亚洲进口产品最主要的为燃料 (fuels),占总进口比约6.31%,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未来,中国能源供需缺口将不断加大。此外,依据U.S.EIA公布的2016年世界石油储量占比,保守地将“一带一路”按65个国家计算,我们发现“一带一路”国家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比约57.11%(注②)。因此,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密切合作,可以降低中国在境外利用能源的难度。不仅是能源,其他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也有类似情形。“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理念可多元化和稳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范围内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还可消除中国与全球资源类国家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与投资的成本。
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期待各国共同实现规模经济利益。虽然一个国家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市场,但是相比整个国际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本国市场都是狭小的,单纯依赖本国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能力有限。若各个国家共同建立一个大市场,则可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依据沿线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评估结果(黄群慧,2015),丝路途经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差异较大,互补性很强。因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参与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可以帮助各国企业拓宽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非经济意义
维护世界和平。各国间冲突的原因通常是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太大、利益或资源分配不均,“一带一路”则通过增加国与国之间的深度经济合作形成利益联盟(Jacques,2009;Kang,2007)。虽然频繁的经济交往增加了贸易摩擦,但却能够降低军事和政治的冲突概率。因而“一带一路”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正循环发展模式。
①通过将2015年中国石油总储量25 billion bbl (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http: // www.eia.gov/beta/intemational/)除以同年中国大陆人口总量137 462万人(来自中国国务院,网站:htp: //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得出该指数。因为中国的石油储量数据仅更新至2014年,为得出最新结果,所以我们结合两个国家的数据计算。
②丝路国家实际石油储量占比可能更高,因为U.S.EIA在2016年仅提供了17个国家的数据。
内容来源:
《
“一带一路”当中国和欧洲邂逅在波罗的海
》
作者: (法)让·保罗·拉尔松,李东红,主编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chengx835”:一箭多雕
网友“呼延妍”:长远战略
网友“U66351253”:高,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