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路子,无论男女老少或者资历高低,似乎都能在创业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创业的这条路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其实,关于创业,并不是只有高大上的互联网创业才能让大家铭记,那些小本创业依旧可以让你发家致富,只要你能用心去经营,你就能赚得自己的N桶金,变成高富帅或者白富美!
前段时间,北京的一个煎饼大妈火了,在这位大妈的煎饼摊,一名顾客拿到煎饼后,认为大妈少给自己打了一个鸡蛋,结果这位顾客被暴击!煎饼大妈说:我月入3万,怎么可能少给你一个鸡蛋,此消息一出,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表示很受刺激。
其实,月入三万的大妈并不是传说,在浙江金华市卖了8年烧饼的杨师傅和记者谈起这个话题时,坦言他靠一个个烧饼攒起家业,养育儿女,最多的时候他有7套房子,还不包括店面。
大家可能不知道,早餐行业一直都是个富矿,这是早餐行业一直以来的一个秘密,有专业机构预测中国人的早餐总消费4年后将达到1.95万亿,尝过投资房地产的甜头,那些靠卖早餐发家的人就不会放下这个赚钱的行当。
卖烧饼的杨师傅说,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利润也还好,当谈到是否会子承父业,杨师傅犹豫了,杨师傅认为,留房子不如留手艺,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几个能吃得了这份苦了。
很多年轻人看不上这种小的店铺,但是这种早餐店铺一旦打开知名度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很多年轻人看到这些类似的新闻后,就不梦想着去迪拜捡垃圾了,他们想要在国内卖烧饼了!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若侵权请告知)
2009年,浙江金华的杨师傅夫妻在市区开了一家早餐店。杨师傅做烧饼,他老婆炸油条。一个月下来至少能赚3万元。2009年底,杨师傅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那一年开始,他每隔两三年就会投资一套房产,最多的时候,手上攒了7套房,还不包括店面。
有
网友
纷纷评论
:
我们也去卖烧饼吧,至少住的地方就不用愁啦。也有网友说:
又想骗我去卖烧饼
,
而且一买就是8年。
可是,我们又有谁知道杨师傅的辛苦呢。杨师傅说:“做烧饼在和面、发酵、火候等各方面都会影响烧饼的口味,所以做烧饼杨师傅选择全手工。”卖烧饼大叔走红,因为机器代替不了杨师傅
凌晨1点起来和面
凌晨4点开始准备烘烤
凌晨5点准备售卖
虽然,做烧饼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不要看别人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别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辛苦。
不要看不起小摊小贩,他们可能学历没我们高,工作也没我们体面,,穿的可能也没我们好,也没我们那么会享受,但是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靠自己的劳动赚的钱真不比我们少。
(2017-09-05)
大叔卖烧饼8年攒了7套房!他却说这不算什么……你也想去卖烧饼?还是先看看背后这些故事
2017-09-03
郑州新闻广播
前段时间,北京的一个煎饼摊大妈火了。一名顾客拿到煎饼之后,坚持认为大妈少给自己打了一个鸡蛋。大妈辩解不过,脱口而出:“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消息一出,网上热议,许多网友表示深受刺激,评论区里同时涌现出不少类似这个煎饼大妈的路边摊隐形富豪。
月入3万元的煎饼大妈不是传说。在金华市区卖了8年烧饼的杨师傅和记者谈起这个话题时,坦言他靠一个个烧饼攒起家业、养儿育女,最多的时候手头上有7套房子,还不包括店面。
他说,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利润也还好。话题一转,谈及子承父业的话题,他犹豫了:“留房子不如留手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几个能吃得了这份苦了。”
网络配图
金华早餐界的财富传奇
2009年,杨师傅37岁,家住农村,学过烹饪。为了养活一双儿女,他卖过肉、打过工,村里的红白喜事,常请他去掌勺。攒下一些积蓄后,夫妻二人一商量,决定做做餐饮小本生意,于是就在市区的一个弄堂里开了一家早餐店。
杨师傅做烧饼,他老婆炸油条,维持生计不成问题。此后8年,杨师傅的青春就耗在了面团和烤炉里。杨师傅做烧饼,从零基础入行,受到吃货们的追捧,还一度成为“网红”,现在每天要卖三四百个。一个烧饼卖3元,一根油条卖2元,店里还卖包子、馒头、馄饨、豆浆、福建羹……70平方米的小店,7个人轮流招呼,还忙得晕头转向。一个月下来能赚多少?杨师傅说,刨除成本,至少有3万元。
刚开店的时候,杨师傅的烧饼卖2毛钱一个,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15倍。“原来吃份早餐两三块钱,大家吃得实惠吃得饱最重要。现在,一顿早饭吃下来,十几块钱很普遍。大家对口味的要求高多了,大老远开着车来我这吃早饭的大有人在。”在金华早餐界,杨师傅并不是最赚钱的一个,“江南有一家卖红糖馒头的和市区一家连锁煎饺店,一年可以赚7位数。”
2009年底,杨师傅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那一年开始,他每隔两三年就会投资一套房产,最多的时候,手上攒了7套房,还不包括店面。房产投资为杨师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也有两处商铺投资,砸在了手里,卖不掉、租不出,自己也用不上。“我不是个做大生意的人,尝试过很多投资方式,还是凭手艺吃饭最稳当。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实打实、风险小,利润也还好。”
土烧饼漂洋过海
去了加拿大日本
说起自己做的烧饼,杨师傅还是挺骄傲的。从进货、和面、调味,再到火候、时间的把控,他都有自己的一番摸索,最终抓住了一群顾客的胃。杨师傅的烧饼,外酥里嫩,第一口下去,尤其惊艳。
饼皮上是密密麻麻的黑芝麻,被烘烤得饱满喷香,一口咬下去,内里裹着的是翠绿的香葱。和普通的烧饼不同的是,杨师傅烧饼的葱用料十足,薄薄的一层夹在饼间,其鲜嫩的口感与香脆的饼皮对比鲜明……每天,杨师傅的烧饼炉子前,都是等饼出炉的人,饼等人来买的情况少之又少。他说,做了这么多年烧饼,最难的就是保持产品新鲜、稳定的质量,从顾客的反映来看,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今天早上5点钟,店里来了个大妈,说要买32个烧饼。当时我还在买菜进货,6点回到店里,她还在等我。”一炉烧饼25个,32个得等两炉。杨师傅一边烤饼,一边和大妈闲聊起来。原来,这么多烧饼都是要寄到上海的,大妈的女儿在那里。
“上海的餐饮比金华发达啊,想吃什么吃不到,再说这烧饼寄过去也没有刚出炉的时候好吃吧?”杨师傅有点纳闷。“她小时候我常带她来你这儿吃早餐,她就喜欢吃这家的烧饼,每次回来都来吃一趟。最近,她刚换了工作,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不就馋了吗,打电话让我给她寄去。”大妈说,平时她也会给女儿寄吃的,但都是自己做的,饺子、饼、面包都寄过,每次寄东西,还会贴上一张用便利贴写的纸条,一条条地列好保存方法、加热步骤。这次的烧饼便利贴,她是这么写的:“1.收到就放冰箱速冻;2.要吃的时候提前拿出来;3.洒些水在表皮;4.微波炉中火加热1分钟。注意:容易上火,不要暴饮暴食。———妈妈”
网络配图
前不久,还有一个60多岁的大爷在杨师傅店里买了30个烧饼。这个大爷,杨师傅看着眼生,不是常客。谈话中,他告诉杨师傅,自己旅居日本,这段时间回来探亲。在国外的时候,常常想念家乡的味道,特别是烧饼油条加豆浆的早餐组合。这次回来,他特意跑了好几家店吃早餐,吃来吃去,觉得杨师傅的烧饼做得好,就决定带些回去消解乡愁。
暑假里,一个常客带来了一支大部队:儿子的台湾游学生朋友们。“我儿子在台湾的时候,跟着他们品尝了台湾味道。这次他们来做客,我带他们来尝尝金华早餐。”
还有一次,一个老年人订烧饼,说是在加拿大定居的女儿想吃了……
“我的小姨子在北方做生意多年,早些年回去带的都是酥饼,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改为带我家的烧饼了。”烧饼漂洋过海之后还好吃吗?杨师傅笑着说,他也不知道,倒是从顾客口里听过千奇百怪的加热方法,烤的蒸的煎的都有。“主要吃的还是一份乡愁吧。不是有部片子叫《深夜食堂》吗。其实我的店可以叫清晨食堂,客人来来往往都很有人情味的,做烧饼的时候我可以听到各种信息。天天来的客人一段时间没来,我也会惦记。你们坐办公室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杨师傅说,他店里的食材,用不起市场上最好的,但都是自己家里人也都在吃的。“包子里的蔬菜,是批发市场里的中等货;炸油条的油一个早上换两次,是大豆油而不是棕榈油;添加剂都是符合食用标准的,烧饼里不放添加剂。大家来我店里吃就是信任我,砸自己招牌的事不能做的。”
机器暂时还代替不了烧饼师傅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实体商品店受到电商平台的冲击,餐饮行业则插上了外卖的翅膀。8年来,杨师傅的早餐店,倒是变化不大。
“外卖不敢做。店里等烧饼的人都排起长队了,本来就是供不应求,哪里有工夫接外卖的单子。”杨师傅也没考虑开分店,店里的核心技术———做烧饼,除了他没有人能顶上,再开一家店,谁做?
机器换人的想法,杨师傅倒是一直都有。早餐行业招人、留人太难了。店里的5个工人,就做上午的早餐生意,杨师傅包吃包住,每人给3000元一个月,时不时还有人抱怨工作累、收入低。再说传统手工做早餐,速度有点慢,如果机器能帮上忙,杨师傅就可以考虑扩张的问题了。这些年他陆续买了六七台机器,光是压面机就有3台,大多都已闲置。两台和面机和的面只能用来做包子,做烧饼还远远不能达到杨师傅的要求。
8年做一块烧饼,杨师傅说,很多微妙的变化、技巧,目前的机器还难以匹敌。比方说发酵,冬天的时间和夏天的时间就不一样;再说口味,夏天就应该比冬天淡一点;而火候、气温不同,同样的温度烤出来的饼也大不一样。“我烤了这么多年饼,每次开工前,都要放一块面粉进炉试试心里才有底。光靠一成不变的机械程序,现在还做不出品质好的烧饼。至少在我的店里,机器还代替不了烧饼师傅。”
杨师傅最近听说,上海一家著名的小笼包连锁店引进了全自动包子机,他正打算去尝尝,如果口味不错,他准备买一台回来。
网络配图
月薪3000元的早餐工作,
留不住年轻人
早餐行当不轻松。杨师傅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凌晨1点半起床,和面、发面、醒面、买菜、进货、拌馅……做好准备工作。发面的时候,可以打个盹,但是又不能睡死。清晨4:30,工人们来了,包包子、蒸馒头、做豆浆,食物的香气在店里弥漫开来。到了5:30,杨师傅就开始生火,擀面,准备迎接第一个顾客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杨师傅就一刻也不离开烤炉了。从擀面到烤饼,十几个步骤,他要一个人一气呵成,再循环往复,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面粉。顾客排起长队,络绎不绝,他忙得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最多只有拿起案板上的凉茶喝上一口的时间。围裙下面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手臂上的烫伤红痕总是在“推陈出新”……客人走了,盘点生意、准备第二天的进货清单、打扫卫生,直到吃完中饭,杨师傅才能休息。下午,是杨师傅补觉的时候。晚饭后,他睡得很早,因为第二天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的睡眠总量不少,但是跟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都不一样,人家睡觉的时候我干活,人家上班的时候我睡觉。”早餐生意是停不下来的,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放个假,探亲访友都来不及,哪还有旅游度假的时间。杨师傅夫妻俩,几乎没有带两个孩子一起外出欢度过周末,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得过来帮忙。杨师傅的娱乐时间比较少,和朋友聚会的时间也不多,大多数朋友也都是做餐饮行业的。有空的时候,杨师傅最喜欢去顾客口中新开的美食店,尝尝东西好不好吃,看看人家的店是怎么管理的。
45岁的杨师傅是店里最年轻的一个,当年与他一起学厨艺的师兄弟,有的成了酒店大厨,有的自己开了饭店,只有他守着一家早餐店,日以继夜地做烧饼。曾经也有90后的年轻人来他的店里工作,有的是来拜师学艺的,有的是来打工的,但都没留下来。干得最长的,做了两个多月;最快的,三天之后就走了。“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在我这里每天工作大概7个小时,赚3000元,他们更愿意去送外卖。”杨师傅轻叹了口气说,勤快点的外卖员,一天可以做70单,每单至少能挣3元钱,相比坚守一家小店,跑腿的活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会不会让子女做早餐行业?杨师傅沉思了一会儿,说了句:“太辛苦太枯燥了,至少现在他们还不会想做。”杨师傅说,他一直在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希望换个大一点的店面,把环境、卫生、产品都做些提升,采取入股的方式再引入几项特色小吃,换种经营模式来做烧饼油条店。到那个时候,店里做的就不只是早餐的生意了,自己就不用从早到晚地为烧饼忙活了,或许就可以问问儿子愿不愿意来做烧饼了。“毕竟,留房子给他不如留手艺给他,踏踏实实地打拼过,就不容易学坏了。”
网友说:
@一抹夏微凉灬:我们家附近有一家卖大饼的。也是好几栋楼房好几辆车。我打算去他们店旁边开一家卖烧饼。
@东汉文昭甄皇后甄宓:我们学校买烧饵块的大叔说,他每月净利润一万以上。
@汲沦蒂捕宰倒:做什么买卖都比给别人打工赚钱,这是真的。
@_Aseity:不要光看到人家的收入,还要看到人家的辛苦。
@尘埃中一粒沙s:主要是人家有了钱就想着投资,我们有了钱只想着吃。
@木易不是yang:这个是挺赚钱的,但是一般人坚持不下来,太辛苦了。
@一颗两颗三颗西瓜籽:我家楼下做早餐的那对夫妇,干了二十年了,有一天失眠我才看到天黑着人家三点多就推车过来开始准备新一天的忙碌,这种苦不是谁都可以的。
@我吐比喝厉害:我也想去卖烧饼!可惜我姓武!好气啊不然也是年入百万。
来源:辽沈晚报、金华日报、新浪微博
广告
点击播放
GIF/956K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2017-09-03)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但还是阻挡不了吃货们品尝美食的热情,也阻挡不了各种餐饮店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崛起。早餐行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目标顾客应该为广大单身男女青年。根据小编自身情况来说,小编从未在早上自己煮过早餐,原因很简单,起不来。很多朋友应该也是这样。而对于大部分已经结婚或者有孩子的朋友来说,一般都会选择在家里做饭,自己做饭总是比较健康卫生的。
今天小编看到一则新闻,浙江金华的杨师傅竟然靠卖烧饼攒起家业,养儿育女,虽多的时候手上竟有7套房!怎么办到的?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那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吧:
2009年杨师傅为了生计,在金华市区一个弄堂里开了一家早餐店!他是从零开始入行的,他做的烧饼,得到了吃货们的喜爱,有些人还从其他地方开车过去他的店里吃早餐。2009年底,杨师傅就已经收获了第一桶金。
从一开始的一个烧饼2毛钱,到现在的3块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也在涨,所以一个烧饼3块钱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而且从2009开始,他隔一段时间就会买一套房,最多的时候,手上有7套房,还是没有包括店面的,厉害了我的哥!杨师傅能靠卖早餐买7套房,可见其早餐店的受欢迎程度,小编佩服佩服!
小编觉得,早餐行业虽好,但也是杨师傅起早贪黑靠自己的努力才有所得,上班族虽多,但是若杨师傅没有在上班族上班之前就开工做早餐,能有得赚吗?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想,“早知道我也去卖烧饼算了”,“我这就辞职去卖早餐”。不要冲动,没有注册个体工商户就想要去卖早餐?你是想被罚款吗?有符合登记条件的投资者;有符合登记要求的经营场所;符合登记机关要求的其他条件,这些条件你满足了吗?若满足了,可以注册个体工商户了,要营业,还要记得取得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哦!
(2017-09-05)
读《水浒传》,常会生出一些疑问:武大郎沿街卖烧饼,怎么没有遇到城管找麻烦?王婆开茶铺,为何不在门口空地多摆几张桌子?答案怕是只有一个,宋代清河县政府的管理搞得不错,商贩知法守法,与城管的关系也算和谐。
身兼数职的“城管”
开宝九年,大祖赵匡胤发表重要讲话:“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用白话说就是:“把街道整治整治,大窄了;违章建筑也拆拆,好让百姓高兴!”随后又逐一细化形成律条。如《宋刑统》增加了这么几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所谓“侵街”,就是指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后一条是对破坏环境卫生的处罚。
有了法规,必然需要执法队伍。宋代的“城管”构成比较复杂。譬如县衙,并无专职城管,多由衙役、保甲长兼任;州府一级设有“监市”或“场监”,热闹的商业一条街,还设有“街道司”。街道司的职能非常接近如今的城管执法队。如开封府有多个街道司,属下各五百士兵维持市场秩序,身兼城管、税务、工商管理等职能,还要兼顾抓小偷以及防火救灾。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除街道司长官之外,其他成员均不在编,乃是外聘的临时工。
管理刚柔并济
开封是北宋京城,从宣德楼往南是御街,长约307米。一听这街名,就知道是皇家专属领地,但它其实是个菜市场,平日里闹哄哄的,只有皇帝出宫时才戒严一下。这个街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街道司和“监市”在一百多年里却能与菜贩子们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说起来有几条经验可总结:
一是多动嘴,每天派人巡视时,不忘敲锣宣讲“城管法”,有司也常常通过张贴文告的形式晓谕商贩遵守法规,尽可能让每一个商贩知道什么时候该雅静,哪些地方不能设摊,正铺之外不能搭建偏铺,等等。二是多动手,如在正街两侧设置“表木”,其作用类似今天市场上画的界线,超越了即是违法,商贩们一目了然。三是不知者不罪,宋代“城管”带武器巡逻,既威慑商贩,又允许现场“暴力执法”,但对初次犯法且查证属于确实不知情的,他们就不会动粗,下个“处罚通知书”责令整改。
1056年,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斯年,惠民河水位暴涨,庵了南半城,包拯经实地调研发现,由于沿河两岸商铺违章搭建“偏铺”侵占了河道,甚至还有达官贵人筑堰修建水上园林,以致水泄不畅引发洪灾。于是,在宋仁宗的支持下,由包拯牵头指挥,法院(左、右军巡院)、城管齐上阵,拆除了许多违章建筑,却没有处罚任何一个商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河道不是街道,朝廷并无相关律令禁止搭建。
相安无事之道
社会生态本来如此,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如果城管文明执法、宣讲到位,同时商贩守法经营,不占道不违章,他们之间就可以相安无事。南宋的临安城闹市区,有卖羊肉的店铺,在门前置活羊数只,穿戴红马甲,每天在那儿咩咩地叫唤,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这在今天肯定影响市容了。但根据当时规定,这个商家的做法没有逾越“表木”,就不算占道,哪条法律规定不让羊叫唤呢?所以,路过门前“理市治序”的南宋首都“城管”也只是围观看热闹。
还有一王家药肆,因为病人少,便请名匠刻制一头木牛置于门口,请嗓门大者模仿牛叫。创意显然剽窃了卖羊肉的,因为没有占道,也不算违章搭建,所以“城管”们照乐不误,甚至讥嘲王家老板拾人牙慧。
宋代的城管商贩关系如此“和谐”,背后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众所周知,宋代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就社会阶层而言,商贩的地位仍远不如自耕农,他们对“城管”执法的惧怕与顺从,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只要他们知法,必守法,哪个底层平民敢跟政府较劲儿呢?许多违法犯罪,都是在法盲状态下或被逼无奈时产生的极端表现。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来假设一下,武大郎是流动摊贩,若当街卖烧饼,影响车辆与行人通行,“城管”焉能不管不顾?王婆若在门前开夜市扩大营业规模,“舍外半丈”之地肯定不够,她的占道罪名怕也跑不掉。“城管”如果听之任之,他们的头儿是要因失职被连坐的。也就是说,这两位邻居如果不守法,挨打是一定的,“杖七十”,屁股开花,小命儿大概也丢了一多半。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许苧之”:那时候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
网友“安布映像”:制度设计的不错
网友“安卓手机用户”: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