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各有不同,但具有很多共同特点,值得探究。俄罗斯人想不通这三个小国为何会成为欧盟和北约的反俄急先锋,与俄罗斯割裂,而不是发展与巨大邻国的经济合作。有人认为,长远看经济利益终将占据上风,波罗的海三国会意识到仅靠欧盟不足以使其摆脱边缘地位。有人认为现状合乎自然规律,这些国家地处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前沿,会因两大力量中心关系的紧张吸引更多资源,因此不希望这种紧张得到缓解。
恢复独立之初,成为西方一部分在三国战略中占据压倒性地位,而非促进西方和后苏联空间的某种融合,但这有助于从后苏联政治和商业关系中获益。
对俄罗斯来说,途经这三个国家的对欧贸易路线很方便,但并非唯一。俄罗斯正在波罗的海发展自己的港口基础设施,并且还有其他海路可用。在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减少经济接触并重新分配贸易流显得合情合理。同时,双方仍在升级边境口岸,实施边境合作项目。在政治关系毫无改善希望的条件下,俄与三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以惊人的稳定性维持着大量游客和商人往来。没有这种流动,这三国的旅游部门就不可能在疫情大流行后全面恢复。政治关系恶化与维持人员接触不会永远并行,前者会逐渐影响后者。由于政治经济关系低迷,往事成为三国和俄罗斯对话的中心。双方对二战和战后三国留在苏联体制内抱有不同看法,都在或多或少地认真寻找论据支持自己的立场。随着档案的开放,历史学家进行实质性对话的范围似乎应扩大。但历史证据在紧张的国际环境中被用于揭穿对手的错误。历史辩论的气氛不会自动改善。政治应放松对交换历史论据的要求,只有双方都意识到恢复互谅的好处大于今日时,才可能做到这一点。
在对俄关系处于僵局的同时,波罗的海三国的政治历程已走过多个阶段。从俄罗斯的角度看,波罗的海三国的大部分内政变化无关紧要,几乎不会改变双边关系的基本性质。在数量庞大的俄语少数群体地位问题上,俄罗斯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政客的不满也没有改变。他们中的一部分仍保留着“非公民”的中间身份。俄语学校维持到不久前的教学被叫停,试图代表俄语社区的政治力量被边缘化。波罗的海三国大部分精英认为,俄罗斯的外交行动及俄罗斯发展与这些国家俄语居民的联系,只能证明其在本国生活中尽量减少俄罗斯因素是正确的。对俄罗斯来说,这种反应再次证明波罗的海三国人不具建设性,对双边关系投资毫无意义。作为欧盟批评俄罗斯的先锋,波罗的海三国对重启问题丛生的对俄关系更多的是害怕,而不是希望再次尝试。另一方面,俄罗斯不想在琐事上耗费精力,在西方整体不妥协的条件下,正在其他战线上寻找胜利。避免彻底断绝接触已成为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的一项实际任务,并且必须说服部分政治精英相信这一点。(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战略评估部负责人)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