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海盗电影中,世界九大臭名昭著的海盗王一齐亮相,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其中竟然有一名长着华人面孔的女性海盗王,她叫做“清夫人”。
清夫人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在航海生涯中积攒了无数的财富,最终的结局是隐居于中国广州。这个角色并非是编剧突发奇想的凭空创造,她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中国的郑一嫂。
郑一嫂原名叫石香姑,1775年出生于广东新会的疍家。1801年,她嫁给了一个姓郑,诨名郑一的男人,才有了郑一嫂的名号。这个郑一可不是普通男人,他是个疍家贼头目。
明朝末年,广东珠江一带常有郑、石、马、徐四姓疍家贼出没,疍家又名艇户,是指东南沿海地区终年生活在船上的人家,这些人并不在陆地置业,而是跟着船四处讨生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疍家并不入籍,官府任由其自生自灭,死后不准在陆地埋葬,只能葬在沙滩处,所以疍家人一般都非常团结,能彼此理解处境。郑一嫂的娘家石家与夫家郑家都是疍家贼,也就是出生在疍家当了盗贼的人,这个概念与西方的海盗有些相近。
康熙收复台湾后,郑成功部下的部分残兵流向珠江口为盗,珠江四姓疍家贼与残兵交融逐渐分化为红、黄、蓝、白、黑、紫六旗帮,郑一就是红旗帮的首领。
郑一骁勇好斗,雄心勃勃,一直想统一六帮,成为珠江口疍家贼的大首领,郑一嫂则大气贤惠,机智能干,跟随在郑一的身边,辅助丈夫的事业,郑一身边的人都尊称她为“龙嫂”。
然而天不遂人愿,1807年,六个帮的海盗历经多轮谈判与整合终于形成了统一的联盟,而功绩初成的郑一却在一场激烈台风来临时坠海身亡,年仅42岁。郑一去世后,珠江口集结的众多海盗顿时失去了领导,在经过商议后,大家共同推举郑一嫂为首领。
郑一嫂成为红旗帮首领后,很快显示出高超的手腕,拉拢老资格海盗,扶植新生力量,还公布了一系列严格的法令,终于安抚住众人,稳住了局面,把海盗们管得服服帖帖。
在她的苦心经营下,红旗帮拥有船只500余艘,部下3万余人,以香港大屿山为基地,有自己的造船工厂和贸易通道,武器装备非常先进,活动范围由珠江口延伸到琼州海峡。
因为纪律严格、人数庞大、装备精良、水性极佳,郑一嫂所领导的红旗帮在海面上几乎没有对手。这么庞大的海盗队伍,寻常的过往商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郑一嫂将目光投向了大型外国商队,这些外国商船根本不是郑一嫂的对手。
1809年,红旗帮拦截一艘英国船只,斩杀数十名英国士兵,震惊了英国政府。为了打击郑一嫂的海盗帮,清政府与葡萄牙、英国联合组成了联合舰队,计划突袭大屿山将红旗帮一网打尽。
事先得到消息的郑一嫂坐镇大屿山,一边猛打主力部队,一边出其不意突袭广州城,虎门总兵被杀得措手不及。联合舰队撤退期间,又遭到伏击,经过九个昼夜的激战,联合舰队覆没了一大半。
后来,大清水师有展开了几次围剿行动,结果是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被杀、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被俘、虎门总兵林国良被打死,还赔上了战船二十多艘、火炮三百门。不管是洋人还是清廷官兵,在海上遇到郑一嫂这帮海盗总是会吃足苦头。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红旗帮内部出现了派系冲突和权力斗争,有些首领被其他帮派收买,带着手下人船离开,使郑一嫂的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清政府趁机招安,然后利用投降的海盗打击郑一嫂。这些前海盗比官军要难对付得多,他们既了解海盗的出没规律,又有官府的后勤支持,打得郑一嫂损失惨重。
在多方权衡之后,郑一嫂最终决定接受招安。1809年4月17日,她亲自带领17名妇女儿童组成的代表团与两广总督百龄谈判,两方最终同意郑一嫂解散所有船只队伍,仅保留一艘用于贩卖食盐,而清政府授郑一嫂诰命夫人,封她的第二任丈夫张保仔三品官。
从此,让西方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头目郑一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海盗驰骋海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留下的空白将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所填补。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郑一嫂积极参与进去,还曾为林则徐出谋划策,也算是为国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