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1日上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最新的人口“家底”正式亮相。
摸清人口“家底” 事关国计民生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摸清人口“家底”,事关国计民生。从大的方面来说,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关心的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幼儿园学位应该有多少、社区应建几个公园等等,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要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体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人口普查,是对国情国力的一次摸底。结合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化对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有助于早日实现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
充分发挥逐步显现的“人才红利”优势
经过多年反思,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演进最有力的支撑之一。适龄劳动人口不足,必然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养老体系压力剧增。此外,中国还面临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从人均看中国还不够“富”,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还有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待迈过,但人口增长已经开始减速,人口红利递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对此也不必即刻陷入焦虑。“举国围观人口数”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关注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积极应对人口增长减速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认知公约数。再加上先发国家的经验教训,事实上已经留有大量时间缓冲,用以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铺开政策设计,以政策对冲趋势。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劳动力素质提高了。这几年不少人关心一个问题,“我国已经走出人口红利期了吗?”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9438万人,与2010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但是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由此可见,中国正从“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与支撑了过去几十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崛起的“人口红利”相比,正逐步显现的“人才红利”将支撑起未来几十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帮助我国实现产业升级。
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我们的应对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最终指向:让个体的人,能够更好地自我实现,获得更低成本的生存环境。人口是个无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汇,但应对人口问题的落点,只能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人。全民围观人口数据,其实也意味着人口决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现实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口数据支撑。这些数据背后的“秘密”,与14.1178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挖掘数据背后的“秘密”,未雨绸缪,充分利用人口发展带来的新优势,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必然能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微言大义:
@沉小鱼lovely:任重而道远,希望后代能越来越好。
@从未如此信:我国地少人多,控制人口是对的,现在拼的是科技、人口质素、社会环境等,吃人口红利的时期已经过了。
@雨巷深处:解决好人口问题,很关键!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人口大国,光数量上大可不行,还得拼质量。从此次最新查出的人口“家底”上看,虽然我国人口增速逐步放缓,但是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而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将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只有摸清人口“家底”,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口质量提升,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