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义桅
近段时间,七国集团峰会和北约峰会前后脚在欧洲举行。综合各方消息来看,虽然峰会旨在关注俄乌冲突,但未出席的中国还是成了“隐形嘉宾”之一。
这些年来,西方为什么大会小会、会上会下一直拿中国说事儿,根本原因在于,原来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让中国做大做强了,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还正在成为世界市场。个别国家的对华贸易战失败了,便只好换一种方式,来打断我们伟大复兴的进程,希望继续主导全球化。于是,近年来美国以全球化应向数字化、绿色化、健康化等转型为借口,刻意再造全球化。尤其是疫情以来,美西方加速重组全球供应链,并借俄乌冲突大搞集团政治,试图将全球化变为小集团的“板块化”。
推行这样的策略,美国的主要抓手有二:一是所谓印太经济框架。从重返亚太到重返印太,不仅意味着战略收缩,更是资源重置。印太框架里,美日韩芯片半导体同盟以及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是关键。
二是七国集团、跨大西洋关系的重组。刚刚结束的G7峰会提出了全球基础设施倡议,实际上就是打造全球化的骨架,因为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健康等基础设施是军民两用的,这一议题不只涉及到供应链的安全、联盟体系的强化,还体现了所谓的价值观。
一手是经济上逆全球化,另一手是安全上集团化,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美西方能够继续主导全球化进程。
北约作为美国称霸的工具,也服务于再造全球化的根本目的。邀请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北约峰会是第一次。个中目的,还是以中国作为系统性挑战的借口,强化意识形态和阵营对抗,为北约建立新的合法性。
北约30个成员国里除美国、加拿大外都是欧洲国家,却都不同程度存在安全无法自主的问题。冷战后,北约一直寻求从纯粹军事集团转型为政治军事组织,即军事扩张加意识形态挂帅。捍卫西方价值观成为政治正确,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被塑造为抵抗俄罗斯“扩张”的“英雄”。被反俄情绪绑架下,北约和欧盟的命运,已然违反了欧洲有识之士“欧洲的安全应由欧洲人掌握”的基本理念,也让“欧洲的安全不应针对也无法绕开俄罗斯”的理智声音被抑制。
欧盟27国中21个是北约成员国。1998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提出有名的“三不原则”,即欧洲国家防务建设不能与北约脱钩、不能与北约重复、不能歧视北约(非欧盟成员国的北约盟国)。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军工复合体一直在拱火烧油,欧洲军工体系尤其数字化体系愈发依附美国,欧洲的战略自主更加无从谈起。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更像是要把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小圈子”,通过北约这个“大筐”融合起来,进而更好实现打压中国的目的。
物极必反,北约扩张极至也是衰弱起点,这更像是某种西方悖论。美国试图制造全球板块化,大搞意识形态对抗,更可能导致美国霸权的进一步衰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