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贵了,不能买”“太贵了,不值这个价格”……父母担心孩子大手大脚,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会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太贵了”,来抑制孩子的购买欲望。在向来节俭的父母辈眼中,对孩子进行贫困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节俭,但大多数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学会节俭的同时,或许也会丢掉很多重要的东西。
一次次被拒绝的孩子看起来是懂事了,但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秀丽看来,孩子们隐藏起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委曲求全,当他们长大后明明渴望物质享受,却时常陷入“我不配、我不该”的自卑当中。最后,多少钱都没办法弥补心里的“黑洞”。
“孩子对物质有追求,是他的本能。父母不应一味满足或压抑拒绝,而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欲求,并做出正确的回应。”吴秀丽说。
孩子提出购物需求时,别急着拒绝或打断,而是先听听孩子为什么想要。如果不过分,适当满足他的欲望是可以的,如果孩子是虚荣心作祟,父
母就要坚持原则,耐心解释,杜绝无节制的消费。有些孩子被拒绝会在地上“撒泼”“打滚”,此时,家长要放下面子,耐心地蹲下来,平静地告诉他,“妈妈知道被拒绝,你很难过,想哭就哭吧,哭完咱们一起回家,妈妈等着你。”有原则的教育,有底线的爱,才是真正爱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以为打开手机点一点,东西就能到手。”吴秀丽建议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过程。比如,让孩子参与劳动,给予适当的报酬。
教育专家尹建莉这样说,她从女儿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给她固定零花钱,并完全允许女儿独立支配使用。就算女儿花钱被骗,或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她都不批评,而是及时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果然,女儿变得越来越“精明”,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与其替孩子决定怎么花钱,不如和孩子做好约定,给他“消费自由”的机会。
相信孩子的智慧,孩子学会管好钱,日后也会懂得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