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0.9公里找到桩!破解充电难让新能源车无忧续航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杜梨
平原地区3公里找到桩、核心区0.9公里找到桩……北京日前印发“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清晰可感的建设目标,让不少车主很是期待。
截至2021年底,全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25.6万个,平原地区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社会公用充电网络已趋于成形。但对接到广大新能源车主的现实体验,目前的布点和2:1的车桩比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有的车主每充一次电得专程跑个三五公里,充电场站效率偏低,甚至“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此外设备损坏情况也较为普遍,有时满怀希望跑到才发现是僵尸电桩。种种“充电难”都加剧了“里程焦虑”,尤其到了电池活性下降外带还有暖风额外消耗的冬季就更为突出。
“里程焦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过之坎,充电桩等配套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发展,“能不能充”的问题基本解决,但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好不好充”“方不方便”的升级需求愈发紧迫。这也鲜明体现出充电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回望从无到有的发展初期,不少企业狂热跑马圈地,反而忽视掉了布局合理、后续运维等重要问题。进入“下半场”,相应服务必然要有一个精细化升级的过程。无论是更多更密布局,还是大力推进换电模式,只有在优化充电体验下功夫,方能稳住车主的心。
破解“充电难”,不只是硬件设施问题,很多现实梗阻都需要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求解。比如,目前普遍反映的私桩难进小区问题,拦路虎究竟是物业还是电力容量,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跟进;再如,鼓励探索和推广车电分离模式,必然面临电池标准如何统一、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现实难题,也需要政府与企业联手破题。据预测,“十四五”时期,北京新能源汽车将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向200万辆跃升。优化充电体验,缓解“里程焦虑”,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好续航的基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出发更早,市场更大,在“换道超车”之后居于领跑地位。但随着众多世界老牌车企入局,争夺市场蛋糕的难度明显加大。直面问题、补足短板,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是决胜“下半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