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i
碳排放不达标不要紧,但要是只在中国不达标,或者是只在中国不达标格外严重,那就值得深思了。因为这关乎着态度问题,关乎着你是不是足够重视中国受众。
最近,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统计了近年来大众、丰田、现代-起亚与本田四家跨国车企在中国、美国、欧盟的乘用车车企二氧化碳限值达标情况。
数据显示,四家车企同期在中国的不达标情况较其在欧盟或美国更为普遍。
说白了,就是相比于外国,大众、丰田、现代-起亚、本田,在中国的不达标情况是最为严重的。
在国外排放法规普遍比国内严苛的情况下,这些跨国车企反而在中国的不达标次数最多,它们难道就是专门欺负中国人,专捡软柿子捏吗?
大众的困境
报告统计显示,2016-2020年间,大众、丰田、现代-起亚、本田四家车企在中国均至少有两次不达标,大众则有两次。
其实大众并没有过于着急转型的理由很简单。作为一个老牌车企,它的燃油车品牌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起整个大众集团的运营。就拿大众去年的销量来讲,大众去年全球共销售93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在其总销量中的占比仅为5%。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大众的2030战略中,大众提出将在2022年之前对国内市场单独投放150亿欧元,对电气化、自动驾驶、数字化移动出行进行研发升级。
所以相比于丰田、本田、现代-起亚三家企业,大众在电气化上的转型,以及对于中国电动市场的态度还算值得肯定的。
丰田、本田、现代-起亚,“日韩系”的痛
报告统计显示,2016-2020年间,丰田五次不达标,本田有三次不达标。
这其实已经是日系车的老毛病了。和大众一样,像丰田和本田,它们有着相当长的燃油车耕耘历史。说白了,就是它们的燃油车根本不缺卖,所以并不着急转型。
除了经济原因外,在电动化转型上,日本车企在思维上不算太开阔。比如丰田CEO丰田章男就表示不太支持电动化转型,甚至还放言说“转型纯电动会摧毁日本经济”。
对于现代-起亚来讲,近些年,韩系品牌在国内市场遇冷也是事实。面对新局势,现代-起亚不是没动作,而是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氢燃料电池这一块,对纯电动这部分并没有太多技术推进。
专门针对中国人?
其实这些跨国车企,之所以在中国和外国有着不同的市场碳排放差异,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中国从2016年起逐年收紧乘用车燃料消耗标准,但在经济处罚方面仍落后于欧盟标准;
- 车企在不同市场中采用的汽车燃料效率技术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市场间的碳排差异;
- 由于SUV车型碳排放量相对较高,这也是造成车企碳排放不达标的重要因素。
写在最后
碳排放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些习惯“吃老本”和“躺平”的老牌企业了,真的应该紧张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