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1年度第四批集中开工仪式文昌分会场活动举行,文昌国际航天城科技创新平台等12个项目宣布开工。今年以来,文昌市集中开工了3批34个项目,总投资44.13亿元。
2020年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挂牌,同时成立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一年多来,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蓬勃开展,“三横五纵”路网、公用设施、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航天超算、长光卫星应用、清华大学文昌附中高中部等一批项目入驻建设。
“航天是文昌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强劲引擎。文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扎实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表示。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文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百姓有了更多幸福感。
设施更加完善 旅游带动增收
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文昌发射场附近的龙楼镇,早已忙碌了起来。
4月28日晚,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广场上响起了《东方红》等经典旋律。这片空旷的广场已成为航天爱好者观看发射的好去处。“大家会跟着倒计时一起倒数、屏息,静候令人激动时刻的到来。”科普中心讲解主管苗育介绍。
碧海蓝天,椰风阵阵。每逢火箭发射的日子,镇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航天热”带火了旅游。转型吃上“航天饭”“旅游饭”的镇上居民,习惯用航天大事记录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2019年12月,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龙楼镇一下子涌入17万人观看;2020年7月“天问一号”升空,前来观看的人数近20万,主营地道文昌美食的“爽爽美食城”生意火爆,当天就做了30多桌饭菜;今年天和号核心舱发射,龙楼镇海边村的网红民宿“海暇民宿”十分抢手,客人们提前一周就把客房预订一空……
海边村原是一个小渔村,十几户人家散居在海边上,村民们向海而生,祖祖辈辈靠海吃海。随着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公路修进了村子,路灯照亮了街道,“微公交”方便了出行,航天旅游热带火了昔日的小渔村。
在民宿里打工的林金珠、郑丹凤等村民看着进进出出的客人们,高兴得合不拢嘴。“每个月都有3000多块钱的固定收入,做梦都想不到。”林金珠说。
加大民生投入改进公共服务
在文昌航天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刚走出航天小学校门的孩子们聚在配备齐全、装饰一新的“儿童助长之家”,在驻点老师的辅导下,阅读、绘画、做作业……航天小学的400多名学生中,80%来自航天发射场搬迁家庭。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享受就近上学的便利。
“政府‘买单’,免费托管,有效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驻点老师吴俊翻介绍。
围绕国际航天城建设,文昌加快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教育、医疗、交通、就业、乡村文化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民生投入,一批批配套和惠民项目落地。根据规划,除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外,文昌将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协调、分级布局,按照步行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配套教育、医疗、养老、文化、运动、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020年,文昌市用于民生的投入就达65.65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8%。
“航天城建设,把整个城市建设都带动起来了。环境好,生活质量高,平时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文昌市民王占友说,“作为航天城的受益者,我愿意为文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海南自由贸易港专场活动在海口举行。在活动开幕式暨院士专家论坛上,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11条关于支持科技创新政策。
“我们正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国际交流的合作平台。文昌国际航天城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说。
海南省委、省政府将建设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列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先导性项目之一。文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为全面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文昌将大力发展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制及应用、航天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商业航天,着力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推动航天科技产业形成百亿级产值;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搭建航天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航天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互动。
在文昌航天路与问天路交汇处,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镌刻着苍劲的“砺剑”两字,寄托着文昌航天人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也表达文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好文昌国际航天城的信心决心。
如今,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推广极简审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海南分院等26家单位签约落户,近300家企业注册入园,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航空航天论坛……文昌方向明确,正在扎实推进国际航天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