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 军
随着欧洲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一些旅游景点逐渐向游人开放。然而,人们发现,希腊标志性的景区雅典卫城发生了变化:一道长几十米、宽2~8米、厚达45厘米的水泥路面出现在雅典娜神庙旁。有人形容这条水泥路“如同一块打在古老文化遗址上的补丁”,不仅破坏了卫城的原始韵味和历史沧桑感,且是对卫城“圣岩”的亵渎。
希腊雅典卫城雅典娜神庙。刘军摄/光明图片
始建于公元前580年的雅典卫城位于希腊首都雅典市的卫城山丘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卫城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集中了希腊庙宇、廊柱和雕刻的最高水平。雅典卫城命运多舛,遭受过战争和自然破坏、宗教亵渎、文化掠夺,但历经沧海桑田的卫城残垣断壁丝毫没有减弱其辉煌的气度与魅力。人们在爱琴海炫目的阳光下,踏着2500多年来被世人脚板磨平的卫城土路,在庙宇、石柱和散落在四处的大理石废墟间寻古访幽,探索希腊黄金时代的政治、哲学、建筑、艺术和科学理想。
旅游业是希腊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2020年,欧洲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希腊旅游业遭受重创,许多旅游景点被迫关闭。希腊文化部提议,利用这个旅游“空白”时期加快卫城文化古迹的修复工作,并重新铺设一段“平整”的水泥地面。希腊文化部的报告认为,这样做可以方便残障人士无障碍参观,此外还可以为卫城神庙修复工作提供方便。据介绍,卫城的神庙修复工作至少还要持续20年,而高低不平的地面给工人搬运每块重达数吨的大理石造成极大不便。此间舆论界认为,希腊文化部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卫城被人为地增添了一道“现代风景线”,不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
在卫城从事了40多年修复工作的考古学家塔努拉斯表示,水泥路面掩盖了长达2500多年的卫城历史痕迹。用水泥覆盖路面的做法对卫城“圣岩”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改变了希腊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理念。希腊残障人联合会主席巴尔达卡斯塔尼斯表示,官方表示铺设水泥路面是为了方便残障人士,但联合会却没有收到过官方的咨询信息,在水泥路面完工的典礼上,也没有邀请残障人士出席。希腊考古学家协会主席库特索姆巴说,在旅游地设置轮椅通道有一定的规则,如倾斜度不能超过6度,但卫城水泥路的有些地方超过了14度,因此铺设水泥路不免让人怀疑有假残障人士之名,行增加旅游人数之实的目的。她说,每年旅游旺季都有众多大型游轮停靠雅典,有时候数千游客蜂拥至卫城参观,修水泥通道可以“引导”游客在最短时间参观完毕。也有网友表示,卫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希腊文化部的做法是对文化遗产的亵渎。还有一些人在网上将卫城水泥路恶搞成高速公路、保龄球道等来表示不满。
有媒体向希腊文化部提问,为何不向公众集资,而是让希腊船王奥纳西斯设立的奥纳西斯基金会投资138万欧元铺设卫城水泥路,文化部回答称是为了节约时间。但有媒体近日却“爆料”称从世界某大时装品牌的新闻公报中看出了端倪。该品牌曾于1951年在卫城举办首场秋冬时装秀。而就在下月17日,该品牌将于雅典卫城举办新品时装秀以纪念其首场希腊时装秀70周年。
一位希腊艺术评论家强调,世界各地的著名文化遗产地都曾举办过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将现代生活与文化古迹结合增加了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了解,也是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业内人士都知道,一场大型时装秀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该时装品牌在卫城举办纪念时装秀也应是很早就确定的。言外之意是,这段水泥路或是因时装秀而铺设。日前还有消息称卫城水泥路的捐款者之名将被刻在卫城城墙上。一些考古学家愤怒地表示,雅典卫城伟大的设计师菲狄亚斯和卡里克拉特都没在卫城留下任何印记,2500年后又有谁敢把姓名刻在城墙上。
希腊一方面需要游客支撑其旅游业的疫后复苏,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文物古迹安全,这就涉及了如何协调“大规模旅游”和文物保护之间矛盾的问题。库特索姆巴认为,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文化古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不能因此忽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是旅游业之本,一旦遭到破坏,旅游也就失去了文化内涵。残缺的文物古迹折射出人世间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而“全新的”改造和修复会让文物失去历史和文化价值。二战后,欧洲浴火重生,在大规模的重建过程中,曾出现过针对古建筑、古城墙,乃至文化遗迹盲目大拆大毁、推倒重建的现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几十年来,欧洲各国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要求古迹修复遵循“尊重历史,修复如旧”的基本原则。
此间评论人士指出,几十年前雅典卫城曾出现过几段水泥路面,但这不是今天继续效仿的“依据”。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也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今人不能成为历史的终结者,保护文化古迹须从现在做起。
(光明日报布鲁塞尔5月11日电 光明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 军)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