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整改不能成“马上造假”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魏飚、王皓)1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马上整改不能成“马上造假”》的评论。

有问题要整改,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造假蒙混过关……近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基层干部面对监督部门发现的问题,更多是在口头解释,有时发现解释不管用,就用半天时间火速造出一份假材料……原本应该是马上就办、落实整改,却变成了“马上造假”、应付整改。

面对上级检查发现或者群众指出的问题,用解释、搪塞甚至不惜以造假应对整改,反映了目前少数干部不讲政治、不守规矩,“对上说一套,对下做一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这些现象绝非个例,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不管是媒体曝光,还是纪检等相关部门通报,一些涉及组织生活、生态环保、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名义上办结销案、实则弄虚作假的问题。

有的乡镇为应付巡察整改“回头看”检查,发现整改工作台账中无机关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内容,遂要求组织人事干部伪造一份巡察整改专题组织生活会文字材料。对此,一位巡察办工作人员尖锐指出,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巡而不改,不如不巡。

有的地方为应对环保督察,甚至临时将盆栽苗木摆放在原本应开展生态恢复的场地,把草皮直接铺设在混凝土地面上,明目张胆弄虚作假。

媒体也曾曝光,辽宁某县相关部门在违法围填海问题整改中,蓄意编造假文件谎称违法项目已停建,暗中却悄悄推进;河南某县并未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相关部门怕被追究责任,便照搬照抄市政府相关文件,核心内容高度吻合,印发日期竟比市政府文件还早6个月……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指出,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不管是督察、暗访,还是检查、巡察,目的都是通过找问题来规范相关部门的行为,让各项政策、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本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却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企图通过造假应付,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最终不仅损害政府部门形象,还让党和人民的事业蒙受损失。

造假应对整改,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缺少监督问责和跟踪落实机制,假整改成本太低;二是检查流于形式,一部分干部心存侥幸,存在应付过关的心理。造假应对整改,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常见的路径依赖。一位乡镇干部坦言,县里检查他心里有底,也不担心;担心的只是国家上级部门的检查,那才是真检查,真能发现问题。

刹住造假应对整改之风,需要进一步强化跟踪追责机制和作风建设,让公众参与进来。整改需要群众全过程参与、监督和评判。整改到位不到位,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果整改有难度,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帮助协调,定时限、促落实,防止整改沦为耍嘴皮子、摆花架子的表面文章。(完)

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42 字。

转载请注明: 马上整改不能成“马上造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