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之前《直播生活》报道了一个快3岁的小男孩,站在幼儿园门口大声哭着和爸爸说“再见”。爸爸站在原地不动目送孩子,孩子回过头看了他一眼,而后哭着给老师敬了个礼。
很多网友表示被这个孩子暖到了,后来爸爸回应:其实他看着孩子哭也心疼,但忍住了,毕竟上幼儿园是一定要经历的事情,这样他才会独立。
是的,在必要时刻忍住对孩子情绪的怜悯,他才有更多机会成长。
生活中对孩子,除了应该用爱和关注陪伴,在一些问题上父母更应该学会在恰当的时候“忍让”,让孩子收获完整的童年。
教育家杨咏梅曾说:“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不同心态的父母处理的方式也不同,那些强势冲动的父母,孩子更易胆小自卑;父母若能智慧“忍让”,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也更优秀。
智慧的父母都有以下这“四忍
1、 忍住不越界,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伦敦大学做过一个幸福感调查,那些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度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自己本身的幸福感不强。
曾经饰演过电视剧《奋斗》的朱雨辰,因为妈妈上了多次热搜,让不少网友吐槽这样的母子关系太让人窒息。
朱雨辰已经39岁了,但依旧单身,从节目中他妈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端倪:我孩子每一段恋情我都知道,而且都有参与,女人嫁过来就应该做像我这样的贤妻良母。
对此,有网友戏称,朱雨辰妈妈是凭“实力”让儿子单身的呀!
她对朱雨辰的爱简直是密不透风,小到每天的饮食起居,大到控制接什么戏,和谁谈恋爱,还监控他的微博。
朱雨辰也和妈妈大吵过:“你这样,会把我搞死的!”但妈妈都不以为然,甚至以死相逼,她的观念中自己就是太爱孩子了,没有错。
她甚至自己说:“我完全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言语中全是自豪。
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毕竟你不可能陪他一辈子,何必这样消磨两人之间的亲情?
2、 忍住不暴躁,给孩子平和的心理疏导
与其说是忍住不暴躁,不如说忍住自己虚伪的表达。
父母总在生气时要求孩子怎样错,但从没有觉察过自己的情绪,不正确的表达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这场气来得莫名其妙。
试着简单说出自己的情绪,生气就是生气,这样孩子才会察觉自己和身边人的情绪,了解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
综艺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妈妈总对着孩子大声吼叫,一点小事也唠叨不停,常对着孩子大喊“你就不能安静点,你太吵了!”
在这样强势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完全没有容身之地,不管做什么都成了耽误妈妈做事的阻碍。
偶尔冷静下来这位妈妈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但她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觉得这样才能舒服点,至于孩子当时真的没有考虑到。
后来,育儿师把妈妈带进了一个房间,最开始很安静,慢慢地从收音机里传出了自己的声音:你能不能别打扰妈妈?你看你又把水弄洒了!你怎么这么笨?
听着这样的声音一直持续着,妈妈终于受不了了,捂住耳朵蹲在地上哭。
育儿师说:“你忍不住吼的人是你儿子,但其实你儿子在你吼叫时已经很安静,最应该安静的是你,以后请忍忍你的暴脾气,想想孩子。”
3、 忍住不催促,给孩子准确的时间观念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慢,有的是自己太急,有的是对孩子期待过高,这样都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父母要简单准确地告诉孩子,什么时间回家,什么时间写完作业,什么时间可以玩耍,尤其在要出门前和孩子设定一个暗号,只要暗号出现就要提速。
平时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慢悠悠的后果,这样他才会知道磨蹭是种不好的习惯,
除此之外,如果想让孩子快一点,父母要思路清晰,做好提前预告,给孩子留出时间,让他按照自己适应的节奏行动。
4、 忍住不打击,给孩子更自信的未来
央视《心理访谈》中, 33岁的女大学生范成金表示:自己毕业10年仍成天在家,其实不是不肯出去工作,而是经常被父母打击否定。
成绩进步父母嫌弃,告诉她不要得意,这点成绩还达不到要求;热爱设计多功能鞋和新衣服,却被父母说不能成气候;生活中各种小事也会被说得一无是处。
父母是孩子坚实的后盾,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会飞得更高。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和支持孩子完成心愿,打击并不等于激励,反而可能逐渐消磨掉孩子的自信。
有时忍也是一种爱,更是一种智慧,人生是场马拉松,父母不要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