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印边境高原进入夏季,气候因素成为了双方需要面对的对手。但在面对这个对手时,中印的表现却大不相同。6月29日的卫星图像显示,印军遭遇了加勒万河涨水的“打击”,印度一侧的河岸公路出现了大面积的塌方,同时连接印军前哨的简易桥梁也被汹涌的洪水所冲毁。
与印方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军队则迅速恢复了在前沿的活动,并且又新建了不少简易房屋,这表明这次加勒万河的突然涨水对于中方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同中国的巨大差距再次显露。
加勒万河谷当地已开始进入夏季, 7月之后出现山洪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加勒万河爆发洪水时会淹没河谷两侧的大部分山体,此时沿河谷修建的桥梁和道路都将因为洪水而出现损毁。
对于印度军队而言,虽然在2017年以来已经做出了在边境地区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但是就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并不能够满足印军的实际需要。
印度在边境地带的陆路建设情况十分糟糕,大部分哨所的补给和人员调动基本都只依赖附近的一条公路,并且公路距离印度实际控制线的距离在20公里以上。这20公里的距离往往需要印度使用搬运工人和驮畜对物资进行转运,不论是运输效率还是运输数量都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印度一侧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印军道路还时常受到山体滑坡等的自然灾害的侵袭,时不时的出现前沿哨所补给线被天灾切断的情况。
对于印度陆军而言,在这样的状态下同一支具备较高战技术水平的现代军队交手毫无疑问会让大量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印军的作战理念之中,由于在步兵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占优势,印军希望在前沿尽可能的部署诸如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以加强印军前沿战斗力。但重型机械化装备在高原地区的运用受到了环境因素的极大影响,除了机械故障的可能性更高之外,机械化装备的能源消耗相对于低海拔平原地区将显著提升,同时弹药出现故障的概率更高。
总而言之,印军希望在前沿部署重型装备的思路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后勤保障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印军也默认了在前沿地带自己处于的劣势状态。根据印军高层设置的“短期高烈度战争”的方针思路,印度在近些年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能够基本满足驻军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和为训练执勤提供便利。
然而,同期的中国已经完成了铁路网的稠密建设并且形成了数万公里里程的公路网。而对于印度而言,其“重点建设”的27条公路只能保证在2022年之前完工,而计划修建的四条战略性铁路还处于项目论证阶段。
可见,印度政府和军方已经开始下力气改变现状,而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同步的,是印度陆军计划将山地步兵师、炮兵师、装甲旅在内的边境机动作战力量进行整编,计划在2020年后实现对于第17军团的整合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内,印军机动能力可能出现的显著增强,是中国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这对中印双方的互信和沟通机制的完善程度构成了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