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打通地震中的“生命通道” 的那支队伍依然奋战在抢险最前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北川 王洪江 王俊 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赵丽梅)前方发生7.5级地震,出现了房屋倒塌、路桥损毁、化工品泄露燃烧等各类险情,急需救援……这是日前“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中模拟的灾情场景。

  在此次演习中,中国安能救援成都基地投入人员91人、装备35套(台)在张掖主会场和敦煌分会场同步参加。这支前身为“武警水电第九支队”的救援队伍,在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中,抢险人员冒着余震塌方的危险,历时73个小时,率先打通了马尔康至汶川的第一条“生命通道”。14年过去了,虽然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支队伍依然奋战在国家重大自然灾害抢险的最前沿。

14年前打通地震中的“生命通道” 的那支队伍依然奋战在抢险最前沿

  2008年汶川地震,这支队伍打通了马尔康至汶川第一条“生命通道”。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安能救援队伍参与演习的4个课目中,除地震救援中常见的塌方体剥离、水电站排险外,今年还接受了中欧班列倾覆吊装、对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泄露燃烧进行回填掩埋等两个新课目的实战检验。

14年前打通地震中的“生命通道” 的那支队伍依然奋战在抢险最前沿

  模拟中欧班列出现倾覆,救援队正在进行救援。受访者供图。

  地震发生后,码放高处在货物集装箱发生错位、四处散落,参与演习的人员驾驶起重设备迅速落位、利用登高车在30多米的高空进行钢丝绳吊装捆绑,在牵引绳的精准配合下,数十个集装箱在完成“空中转体”后迅速复位。

  输气管道破损泄露燃烧,就地取材进行掩埋、快速熄灭成为最优方案,习惯了决口封堵的推土机操作手,在面对熊熊火光时同样临危不惧,在极为狭小的工作面向险而行、沉着应对,迅速扑灭明火。

  塌方体剥离救援中,在房屋坍塌现场进行人员搜救时,成块的大型预制板压在了被困人员上方,鉴于房屋废墟作业空间十分有限,起重设备移动不便的实际,救援人员采取一台起重设备缓慢剥离,一台挖掘机转运清除的方式接力进行,两台重型设备的高效衔接,为后续的人工清理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敦煌分会场“党河水电站”排险现场,大坝坝体出现多处裂缝、背坡还有渗水点和管涌,在断电无法提闸泄流的严峻形势下,果断采取“前截后导、固坝护脚、固防并举、泄流消浪”的处置战法,结合大坝临水侧铺设土工膜、上游用钢板桩形成防渗墙、中间采取固结灌浆提高坝体完整性等措施,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43 字。

转载请注明: 14年前打通地震中的“生命通道” 的那支队伍依然奋战在抢险最前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