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特别是最近10年国内汽车发动机行业技术的长足进步,其实最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已经开始取得突破,大大缩小了和国际先进企业技术上的差距。
汽车内燃机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核心就是电气化,和节能环保。小排量汽油机和混动技术结合逐渐成为主流,这为国内发动机行业技术突破带来了机遇。
欧洲在乘用车柴油机方面积累的深厚的技术实力,国内在此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差距很大。但是2016年开始的大众柴油排放门事件的持续发酵基本上宣告了乘用车柴油机的死刑。国内乘用车柴油机技术的短板就不复存在了,可以说国内过去几十年限制乘用车柴油化的政策歪打正着,避免了柴油乘用车技术路线上的失误。
曾经大排量的V8/V12发动机代表了最高的发动机开发和制造水平。自主瓶塞由于产业基础和自主品牌市场定位的原因在这方面和国际一流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
如今,随着电气化的持续推进,大排量发动机必将逐步退出市场。我们已经看到宝马、奥迪都确定了12缸发动机的退出时间,全球大排量发动机的研发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可以说,电气化让我们在大排量发动机方面的明显劣势不复存在。
这样一来,我们随着乘用车柴油机和大排量发动机技术的退出,我们在传统内燃机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一下就缩小了。
二、小排量发动机存在技术突破的机会
虽然目前电动车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汽车的理想驱动方式,但是由于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至少在未来20-30年内燃机仍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过内燃机必然是越来越多的考虑混合动力技术的结合,小排量高效率混动专用发动机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技术方向。在混动专用发动机上,日系是毫无疑问的强者,本田、丰田的混动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是行业标杆。
国内企业过去几年在这方面是实现了相当大的技术突破的。
国内目前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来到了40%以上的水平。甚至出现了广汽2.0ATK的42.1%和比亚迪骁云1.5L混动发动机43%这样行业领先的发动机。
虽然这些发动机刚刚发布,在稳定性和实际使用效果上还需要市场验证,不过,单纯从技术上说,国内企业在混动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上已经取得了突破。
自主品牌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技术最近几年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上汽、广汽都推出了具有相当技术含量和性能水平的1.5T发动机。
长安的蓝鲸1.5T模块化发动机:
长城1.5T上采用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吉利1.5T三缸发动机和48V轻混动技术:
这些发动机在性能上个热效率上都不输国际一流汽车公司的产品,虽然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市场验证,但是就技术本身而言,已经实现了突破。
在发展小排量发动机的同时,自主品牌也开始向高端扩展,在发动机技术方面,自主研发的全新6缸发动机也逐渐开始进入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是两家:
高端发动机的研发也显示了国内发动机技术最近几年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