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可以是三五好友闲聊相聚的陪衬,也可以是孤单落寞时体会人生的雅茗,还可以是醉酒以后助人清醒的良药。茶叶作为三大饮品之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那么你知道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茶叶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来历十分久远,早在炎黄时期就有关于茶叶的传说,在殷商时它曾被当成祭祀祖先神灵贡品,到了春秋年间,茶叶又成了\"菜食\",因为其消暑解腻的功效,西汉之人把它当成了一种药品。
正如《茶经》所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本书的诞生让茶这种饮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世界现存的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一部介绍茶叶的著作,它的作者之生平也充满了曲折离奇。
故事还要从一个杭州和尚去湖边打水,发现桥下大雁用翅膀保护一名弃婴说起。根据《新唐书》和《陆文学自传》中的描述可以得知,在公元733年的一个清晨湖北竟陵龙盖寺的大德智积禅师去湖边打水,路过西郊的一个小石桥。
他老远就听闻桥底下有大雁的凄鸣之声,凑近一看,看到大雁正用翅膀护着一个弃婴。老和尚不方便将年幼的婴儿带回寺庙抚养,就将其交给了与他交好的员外李公。时值李家正好有女婴诞生,夫人奶水充足,就将这名弃婴收养下来,并取名季疵。
等到李家人回到湖州以后,季疵来到庙中投奔智积和尚。老和尚对这个男童十分重视,选《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为季疵取名为陆羽。陆羽这个被大雁护着的男孩,果然有过人之处,他很注重对事物的观察,更是对水情有独钟。
在长大后,陆羽游历长江中下游各地,还写成《水品》一文。他受智积和尚的影响,对茶叶有着天然的兴趣。任何茶叶,智积只要一尝就可知是什么品种、用的什么水源,名气大了以后,就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他又向皇帝引荐了弟子陆羽,师徒二人煎茶品茶之精湛,引得皇室啧啧称叹,就留了陆羽当茶师,但这并非是他的志向,于是跑回苕溪专心写《茶经》去了。
《茶经》著成以后,在全唐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书中对每个茶叶主产区的土壤气候都进行了逐一分析,又对饮茶时的工序做出了整理,同时还对品不同茶叶的工具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又对不同水源所煮出来的口感进行了列举。
这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为陆羽赢得了莫大的荣耀,尽管他本人毫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但仍然不妨被世人奉神称圣。文圣人是孔子,武圣人是关羽,而茶圣人自然就是陆羽。不论如何老和尚也不会想到,当年的那个弃婴,在养大后会成为万人景仰的古圣人。
那么陆羽为何会因为一部《茶经》就能成为圣人?他具体的贡献又在哪里?陆羽成圣,还是因为茶叶对人们太过重要。《茶经》颠覆了人们对茶叶的认识,也正是因为它的问世才让茶叶广为流传。
陆羽让唐朝的造茶工艺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唐朝从\"产茶\",变成了\"盛产\"。首先,茶叶改变了人们的饮用习惯,它本身具有解腻消暑的功效《茶经》又为这本苦涩的饮品增添许多色香,因此人们对其趋之若鹜。
具体表现为宋朝年间的茶马交易,彼时北宋没有没有养马地,苦于缺乏战马,只能通过巨额来买辽国的军马。
契丹人得到铜钱,就将其铸成武器无异于是给别人递刀子。而茶叶则是很好的替代品,辽国牧民们喜食难以消化的牛羊肉,很容易得肠胃疾病,苦寒之地难以种出茶叶;北宋缺少战马但盛产茶叶,两方互补可谓是两全其美。
还有唐宋时期大行其道的茶马古道,也是因为少数民族牧民缺少茶叶而盛产马匹,所以两相互换得来。此外,茶叶还为自唐以后的很多朝代换取了大量白银。
所以茶叶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能为国家排忧解难,它的地位才会如此重要。而\"吃水不忘打井人,喝茶不忘改进人\",因为茶叶重要,所以改造茶叶、编写出茶叶界百科全书的陆羽,地位固然就会很高。
对于不喜欢饮茶不懂品茶之人,自然会觉得茶叶又苦又涩,甚至不如纯净水好喝。不过当人历经世事浮沉看透沧海桑田的变迁,就会爱上茶叶。那么,茶叶究竟有什么魅力会让人如痴如醉?
在生活中有个很常见的现象,幼稚的孩童喜欢的往往是巧克力或者棒棒糖这样甜到发腻的食品,而成年人则大都倾心于茶叶、烟酒这种苦涩甚至有些辛辣之物。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尤其是男性,茶叶的苦比起生活真的太甜了。
只有懂茶叶的人它才会散发自己的魅力。当年卢仝曾经做了一首《茶歌》,讲述了喝茶的七种境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等到了第七重境界也就是第七碗就不敢再喝了,直教人想去蓬莱寻找仙山。可见,在懂茶之人眼中,喝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喝茶会让人在放松时感觉飘飘欲仙,也会让人在谈论大事时愈发的理智。归根结底还是要感谢智积和尚,如果当年不是他在桥下发下了那大雁护着的孩子,就不会有后来的茶圣,茶叶也不会成为那么多人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