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意见中,提升管理水平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有市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建议:武汉地铁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站点地名也越来越丰富,很多地名包含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能否在地铁报站的同时增设一些地名讲解,让市民了解武汉的历史和景观,也可以向外地游客展示武汉的形象。

长江日报记者就此做了深入采访,发现几年前武汉地铁曾经有过广播讲解地名,但在讲解的5年间,也收到不少市民的投诉:嫌广播内容冗长、“太吵”、部分站距较短,广播还没说完,下一站就到了……希望地铁报站更简练一点,乘车环境更安静一点。2017年4月开始,武汉地铁集团响应市民呼声,精简报站,基本上取消了地名讲解。

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讲解地名,一部分认为该取消,不同意见的对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简单的做法当然是要么保留,要么取消,两者权衡,满足更大一部分人的需求即可,地铁地名讲解的从有到无可能就是这样。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希望恢复地名讲解的人可能不是大多数,但他们的诉求是有合理性的,地铁是一个便捷交通的公共空间,也是一个人际交流、信息传播、文化展示的公共空间,利用这样一个高传播效率的途径让市民增加对武汉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了解、增加对沿途景观的真实立体感、增加对武汉市形象的直观感,当然有事半功倍之助益。

那么有没有既满足一部分市民恢复地名讲解的文化需求,又满足另一部分市民乘车相对安静的环境需求的办法?有市民就建议,地名讲解不一定要通过广播报站来实现,可以在地铁车厢内的电视、地铁站台上的显示屏上,用画面、字幕的方式讲解,或通过地铁微信公众号等作进一步的宣传。

就此,武汉地铁官方回应说,将会持续关注乘客的出行需求,在充分吸纳乘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用画面、字幕等形式进行地名讲解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方案。

很多时候,民意要兼顾两方甚至多方诉求。能这样做,当然比简单的取消或恢复更能满足广大市民的乘车需求。同时,我们也看到,地名讲解从有到无,再到能否恢复,背后其实是一个管理理念的问题。或保留或取消,非此即彼,是一种理念,既取消也保留,统筹兼顾,是另一种理念。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权衡后的取舍,一个是权衡后的兼顾,取舍容易兼顾难,难就难在将不同的诉求、利益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以人性化、智慧化的方式让管理更“聪明”。而这种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定位市民的需求,论证各种可行性,找到不同意见之间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大胆采用新方法新手段,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就是绣花功夫。

【编辑:丁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21 字。

转载请注明: 从不同意见中,提升管理水平 | 长江评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