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今天我们来讲讲印度,从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下印度人眼中的世界;也了解一下印度那些看似奇葩的行为模式和民族心理,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有着颠扑不破的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地认为: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一直以来,“印度阿三”,给国人带来的主观感受,就颇为丰富,丰富到五味杂陈,令人哭笑不得,甚至于有些无奈间杂猎奇。但我们作为名副其实发展中、复兴中的东方大国,实在没必要再从印度身上找自信,甚至找乐子。我们的快乐,或许是印度想象不到的;而相应的,不深入印度,也无法体会印度人苦中作乐,还沾沾自喜的心情。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印度即使确然不堪一击,我们还是应该在战略上摆正我们的应敌态度。既然印度已然确信自己“应当”与我们为敌,我们就不能无视这一位不知哪天就不讲道理的邻家势力,如果我们再不了解它的章法逻辑,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判。这和日常的粗心大意又大不相同,说大说小,都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

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言归正传。我们都知道,印度首先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曾几何时,我们也是第一生产业占主导,但那都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事情,虽说也才半个世纪不到,如今,2020年初“中国日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已然成为第三产业占比半数以上、53.9%的强大有机经济体。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来发展之后备力量还足够充盈。

而印度,表面上看,第三产业也占比半数以上了,第一产业仅占比17%,却占用了印度半数以上就业人口,可以看出,以印度的农业效率,还不算解决了吃饭问题,甚至很艰难,也就是说,农业出问题,半数以上的人都面临着失业,剩下半数的人,吃也会出现问题。

但印度方面并不从这一角度看待发展现状,而是沉浸在GDP增速的喜悦当中,戴着“全球增速最快大型经济体”的帽子,忽略了在绝对值层面,中美经济结构的变化才是世界经济走势的决定因素,而且决定印度周边经济环境的是中国,并不是遥远的美国。所以,高度不同,我们的前方不是印度,但印度却“满心满眼”都是我们,这种不对等,像极了爱情(并不)。

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另外,从历史角度看待中印发展,我们会发现,两国的基础确有一定同质性,区别在于内核不同。印度1947年成立,我们1949,人口规模相近,发展道路起点相似,直到1980年代,两国人均GDP仅相差1美元,如今我们突破1万美元,印度2100,但印度在除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还是排在首位的。

可能这种换位还不够深刻,不足以体会印式自信的来源。首先,印度的“盛世”时代出现在现当代,独立、统一、繁荣、强大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而我们作为“曾经的富人”,背负“复兴使命”的后人,总处于一种抚今追昔不太满足的状态,自然无法体会印度“巅峰时期”的快乐与自满。

另外,印度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十分自信,认为其具有普世价值,而中国是通过作弊手段才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的,其他国家学不来,也不想学。所以,对世界人民来说,印度的发展模式更具参考价值。

这样的自满、自信心理就令印度萌生一种南亚次大陆“我说了算”的主观判断,再看看巴基斯坦,总觉得哪都不顺眼;另一方面,处处对标中、俄、美,力争“平等”,注重战略自主,摆足了大国的架子,一度高举“结盟”大旗,相比之下中国就审时度势、灵活自主得多,也就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话又说回来了,即使印度内心做足了功课,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自信,面对经济现状也是没有任何特权,印度人自然最了解经济状况的,但却安之若素地将日常生活一再改造,这就形成了一些奇特的景象,比如火车外挂,其实是真的坐不下,但条件不允许,就“自力更生”;比如印式“热水器”,把自来水接到电磁炉上热;比如印式“冰箱”,在空调外侧悬挂饮料……

所以,像印度这样,越过一些必要程序,刻意追求纸面数字、纸面报道,是完全靠不住的。经济基础没打好,就追求上层建筑建设,完全是在找刺激。同时,又错误地视中国为百年不遇的“仇敌”,拒绝了中国试图互惠互利的种种带动效应,注定只能长期成为评论家口中,“极具潜力”的代名词,潜力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效用,将成为负累。所幸中国已将潜力大幅激发。

归根究底,印度的问题出在对道路的清醒认识和正确规划上面,这也怨不得被旁人看了一些“狼狈”状的笑话。(猫爪)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17 字。

转载请注明: 印式自信令印度委屈:我这么秀,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