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霍山县:犹记袁老“禾下梦”

由 华爱利 发布于 综合

机器脱谷。通讯员 严江 摄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5月下旬的一个上午,霍山县与儿街镇指封山村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正在开展一场全县水稻侧深施肥现场观摩会。数公顷刚耙平的秧田里,一台大型坐骑式高速插秧侧深施肥机正在来回奔忙着,来自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60余名农机、农学专业技术骨干一边用心观摩,一边与操作人员交流学习。

“传统施肥方式劳动强度大,施肥量大,施肥不均匀。水稻侧深施肥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产用工投入、有效减轻田间草害、增加作物产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优点。 ”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陆保国正手持电喇叭就水稻侧深施肥的技术优势和作业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着。

“自从2012年袁隆平院士在霍山进行百亩‘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试验,我们就一直在延续水稻的良种良法推广,矢志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不能辜负袁老对霍山的殷切期望。 ”陆保国感慨地说。

“杂交水稻之父”情系霍山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 “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计划始于1996年。 2012年初,袁隆平表示,水稻高产不仅需要良种、良田,还要良法,遂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地区进行超级稻的攻关项目。

六安市是农业生产大市,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广泛,种植业基础较好,有良好的生态条件、灌溉条件和水稻种植群众基础,符合高产攻关项目实施条件。 2012年2月,袁隆平院士决定,将超级稻四期目标产量1000公斤攻关点设在六安。霍山县作为“大别山低海拔地区试验点”,在下符桥镇沈家畈村孵坊村民组建立100亩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基地,成为全省三个攻关点之一。

“那时候我们很多人还是第一次接触超级稻攻关项目,没有任何技术储备。超级稻的栽培差异化,不仅需要科学管理,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从3月下旬开始,攻关点工作人员每天都驻守在百亩稻田边,定期到每块田里的五个监控点去人工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分析超级稻各个时期的生育动态,适时进行田间调控,很多时候我们吃住都在田间地头上。而袁院士一直在关心着我县的攻关进程,在我们去湖南观摩学习期间,多次给我们讲解技术难题。 ”说起袁老与霍山的不解之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储成虎拿出自己珍藏的袁隆平院士亲笔签名,缅怀之情溢于言表。

2012年9月19日,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霍山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示范攻关点调研指导。尽管那一年盛夏的高温干旱天气对超级稻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在攻关点工作人员以及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试验田的超级稻长势喜人,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齐穗的稻子比正常水稻高出一截,成熟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禾秆,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已经83岁的袁隆平院士依然精神矍铄,他徒步来到试验田边,看到长势良好的高产水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经省农业专家组对百亩示范片超级稻现场收割测产,霍山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试验点总面积121.16亩,其中,4001S/R1128水稻品种106.63亩;Y两优1011水稻品种14.53亩,平均亩有效穗16.9万,穗粒数230粒以上,结实率86%,千粒重28克,实际平均亩产达801.5公斤。

农作物的产量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直接相关。霍山县海拔仅有60多米,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袁隆平认为,作为普通水稻亩产只有400公斤的低海拔地区,霍山的超级稻亩产试验攻关已经超过了预期目标。“了不起啊,了不起!”袁老连声赞叹。

扎根深山实验田

初夏的阳光有些灼热,霍山县衡山镇柳林河村,面庞黝黑的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刘戴着草帽,卷着裤脚站在刚翻耕完的试验田边,正忙着明天的插秧准备工作。

“这块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我们县农科所专门做耕地保护土壤培肥定位试验的。你看,这第一排依次是不施肥、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生物碳+化肥的,三次重复,共24个处理小区,主要就是探讨不同施肥、耕作条件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不同影响。 ”何刘介绍说。

霍山县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是中西部首个“国家生态示范县”。境内总体为山地地貌,溪河密布,森林覆盖率近80%,气候温润,物种多样,是一个生态系统完备的天然基因宝库。该县于1956年设立的农业科学研究所,除了柳林河这边的40余亩,还在与儿街镇等地流转了50余亩水田,用于全国400多个水稻品种的栽培试验。

“霍山的地域小气候相当明显,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良种都由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发放,每个小品种我们都有6厘面积分三小区以区域试验的方式随机栽种,同一组试验所有品种同期移栽,常规稻、杂交稻的栽插密度、每穴插秧苗数按方案统一要求进行。我们还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试验质量,填写记载表,将试验原始记录上报到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最终的拷种结果将对全国的优良稻种推广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何刘拿出一撂记载表讲解着各个水稻品种的试验效果。

长期埋头在这深山沟里搞水稻科研的何刘,只是许多像袁隆平院士一样为这片土地多产粮、产好粮而默默奉献的农业技术人员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试验田就在我的田边上,那时我就想我的虾田稻也能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超过超级稻就好了,所以取了个‘两超’的名字。”霍山姑娘陈来凤自豪地说。

2011年,这位“90后”姑娘联合了周边的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成立了“霍山县成凤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7年成立安徽青山绿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流转承包田地3000多亩,范围涉及但家庙、下符桥、与儿街等数个乡镇,成为全县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0年,陈来凤的合作社克服疫情、洪灾等不利影响,将自己流转的田地扩大到5000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1100亩,栽种“A两优336”、“野香优莉丝”等优质高产品种,平均亩产500余公斤。她们合作社出产的“两超”牌虾田米全国闻名,水稻加上小龙虾年收入3000余万元,带动周边乡镇10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全县像陈来凤这样的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经有52家、50亩以上的大户91家,培育家庭农场42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18家(规模以上44家)。全县粮食生产正在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发展。 ”储成虎介绍说。

超级稻指的并不是一个水稻品种的改良,更多的是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这一整套科学栽培技术的整体提升。霍山县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 “七山二水一分田”,全县耕地面积只有23201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18814.56公顷,并不是一个产粮大县,现在全县杂交稻种植面积占90%以上,优质稻占比70%。

一部中华民族史,也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在许多像袁老一样的新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2012年,袁隆平院士来霍山进行的超级稻攻关项目,让霍山全县的农业科技水平和科学种田意识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该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2020年,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5%。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经营体系逐步健全,产业扶贫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霍山县粮食产量由2015年10.906万吨增长到2020年11.566万吨,增长6.05%,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基本保障。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理想已经在霍山这个山区小县步步实现……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