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义,男,57岁,中共党员,2017年4月从安徽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选派到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以村为家,积极帮助王湾村夯实基层基础,建强村级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王湾村已经出列,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仅有4户未脱贫。
王湾村先后被评为“亳州市五星基层党组织”“亳州市五星远教站点”,他个人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被授予“优秀选派帮扶干部”荣誉称号。
贫困村来了“领路人”
“王老板,现在生意咋样?”10月9日,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陈家义来到了王小杰经营的水泥直销门市部,了解销售情况。“陈书记,您可别叫我老板,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您的帮助……”王小杰笑着说,上午刚卖出去一批水泥,能赚百十块钱。
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王小杰,陈家义感到很欣慰,这个年轻人三年前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如今浑身像是有使不完的劲。三年来,不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们的精神状态,王湾村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时间拨回到2017年。作为全市下派的第七批驻村帮扶干部,陈家义来到了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他面对的,是一双双不相信的眼睛。“咱们王湾村啥时候富裕过,他一个市里的大干部来了就能带领咱们致富吗?”“听说还是法院的领导,咋能在这湾湾里呆住……”村民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在种种猜测和质疑中,陈家义开始了工作。手里拿着本子,走家串户,问人口、问收入、问困难,经过一段时间摸村情问民需,他心里已有一张民情图,哪家有困难,哪家有孤寡老人;“两委”班子状况、村民收入状况等问题,他都门儿清。
身患白血病的张迪迪,身患尿毒症的张娅,夫妻二人都坐轮椅的丁双振,车祸住院不醒人事的马朋飞……“经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一些群众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我心情十分沉重。”陈家义说,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感觉乡亲们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他们都希望能早日脱贫,早日过上好日子。啥都不要说了,我们要带着他们一起干。”
城里干部成了“泥腿子”
王湾村地处涡河北岸,土地肥沃,但群众的思想保守,种植结构单一。陈家义积极推动“家庭农场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庄子农业种植合作社是王湾村引进的第一个企业,他们建立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带动了十余户贫困户实现了就业,有效增加了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后来,王湾村将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注入王家湾家庭农场,参股分红,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按贫困程度30户54人从资产收益中受益。
“俺家里5亩地,每亩800块钱流转出去了,我到合作社干活,一个月工资是1500块钱。”说起家里的收入,贫困户鲁国梅笑得合不拢嘴,“陈书记刚来村里时,俺还真‘看不上’他,觉得他就是来走形式的,没想到真的干了很多实事。”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陈家义脸晒黑了,鞋子磨破了,嗓子喊哑了,扶贫日志记满了,老百姓的腰包变鼓了!
近三年来,王湾村流转土地近3000亩,引进冠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尚元集团两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3家家庭农场,规模以上养殖场6家,带动30户贫困户务工就业,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万余元。
“现在你看看陈书记,比来的时候黑了几层,鞋上都是尘土,哪还能看出来是个城里来的干部?”村民们笑着说,他们就喜欢和这样“泥腿子”的扶贫干部打交道。
帮扶干部心里装着“穷亲戚”
村民活动小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修的道路笔直宽广,新装的路灯照亮了夜空……王湾村的这些新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和基础设施比起来,村民们身上那些看不见的变化更大。“他们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了,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强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了。”陈家义说。
2014年,王湾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户354人,贫困发生率达7.06%。现在,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0.28%。
刚驻村时,村集体没啥收入,陈家义就积极协调帮扶资金用于购置公共设施、救助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如今,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很多项目村里直接就能办了。
“我来王湾驻村帮扶的时候,就把这里当成了我的家。这些村民尤其是贫困户,都是我的亲戚。帮亲戚们脱贫,咋能不尽心尽力呢?”陈家义说,因为驻村帮扶,家里的事情基本上无暇过问,家人给了他莫大的支持,“我80多岁的母亲一给我打电话,总是叮嘱我,作为党的干部,要把党交办的事办好,不能辜负全村人的期望。我就回答她:一定不辱使命,不胜不归。”(蒋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