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界修路受挫,改口称“准备长期对峙”?其实已暴露心虚一面

从“决不允许修路工程被阻碍”,再到“对峙可能一直会持续下去”,印度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虽然不是1962年,但如果轻敌冒进,还会重蹈1962年的覆辙。
印度越界修路受挫,改口称“准备长期对峙”?其实已暴露心虚一面
6月6日的两军高层对话使得边境军事有所缓和,但最大问题依然无解。印度要求恢复2020年4月底的现状,但又不同意停止修建公路。于是对峙继续。《印度时报》6月11日报道称,双方在10日举行了新一轮艰难的会谈。
班公错湖地区的对峙如今看来已经是最无法谈拢的问题。双方军队尽管在过去几天里都后撤了1到2公里,但班公错湖北岸的几个对峙点仍未减少军事人员。
尽管暂时谈不拢,但通过媒体公开报道,还是能看出两国为控制事态而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定效果:
1、双方都有意通过对话而非武力方式来解决争端;
2、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双方已进行了有效沟通,取得了积极共识;
3、按照有关共识,双方正为缓和边境局势采取相应行动。
长期的、分阶段和渐进的脱离过程虽然已经迈出“第一步”,但外界不应乐观地认为可以迅速结束紧张状态。
印方一直狡辩,修路架桥是在己方实控线内进行,因此没理由提出反对,反而要求对方撤军。印度一直回避的事实是,拉达克地区本来就不属于印度,是印度侵占了别国领土。
新德里方面不应揣着明白装糊涂,之所以在5月份发生大规模斗殴,起因就是因为印度方面试图在拉达克加勒万河谷建成一条公路和一座桥梁,以便提升军事部署能力。这一做法不仅单方面改变了现状,而且充满了敌意。
最为关键的是,明知继续修路会导致不测,印度还顽固地妄称这一工程被阻挠是不可能的。按照印方自己的计划,要在冬天之前铺设完2条颇具军事意义的战略公路,还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成桥梁的建设。
不过,这个计划其实已经破产。因为出乎印方意料之外的是,6月6日数小时之内,东方大国就集结了数千兵力和大批装备,从中部的湖北投送到高原。以快制胜是空降兵的优势,如此高效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方面得益于平时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得益于航空、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印度越界修路受挫,改口称“准备长期对峙”?其实已暴露心虚一面
而据媒体6月11日报道,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已经远程机动至海拔4200米的昆仑山腹地展开野外驻训,目的是“在恶劣条件下锤炼实战硬功”。这则消息值得印方细品,再细品……
实际上,印方虽然一度声称什么“决不允许修路工程被军事力量阻碍”,但其实这种“寸步不让”的口号也只是口号而已。
当发现在边境的常规兵力优势意外被骤然缩小之后,印度应该明白,路是修不下去了。但这并不能让印度偃旗息鼓。印媒声称,对峙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印度已经做好了长期准备。新德里方便早已放话:一点都不会妥协。印方的消息人士甚至声称,如果对方不撤军,那么印军也完全可以在此地进行长期和永久部署。
一场比拼耐力和内力的竞赛已经开始。由于局势的复杂性,军事对峙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僵局不太可能立即结束,双方的立场存在较大分歧。
但能够明确的是,目前的紧张态势由印度引起,是印度方面在我方领土上建设基础设施。化解当前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印度必须停止破坏现状的活动。
至于在这次对峙里究竟哪一方会先眨眼,其实是由国力和边境地区的军力来决定。在这方面,印度短时间内在边境的军力部署上占据了一些优势(兵力6比1),但从长远来看,面临双线作战的印度无法承受这种消耗。
印度越界修路受挫,改口称“准备长期对峙”?其实已暴露心虚一面
最后无非是这么个结果:印度要战,便战,印度要和,就先撤回去。按照2017年的经验,新德里应该会选一个恰当的时机和理由下台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79 字。

转载请注明: 印度越界修路受挫,改口称“准备长期对峙”?其实已暴露心虚一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