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航空人边“闯”边“创”让航空工业振翅起飞

中国航空报讯:

天降大任,其谁担当?家国使命,高瞻远望。

49年前的6月10日,我国第一架预警机首次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需要,拥有作为“空中帅府”的预警机,成为我国当时的迫切需求。1969年9月,紧跟当时世界空军装备建设发展潮流,人民空军提出研制空中预警机。1971年6月10日,“空警一号”一飞冲天。尽管“空警一号”只是将雷达站移到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警机还有较大差距,但对改善当时我国防空能力仍十分具有实用价值。然而,在经过近5年试飞后,“空警一号”终因性能不能满足需要,而在1979年停止了研制工作。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如今,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数十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预警机进入国际市场的国家。正是有了当年“空警一号”的开拓探索、技术积累及人才培养,后续国产预警机研制才得以迅猛发展。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航空工业是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各种机型的研制和更新换代必须有足够的先进技术支撑才能做到,而这些技术储备则是一代代航空人的不抛弃、不放弃, 他们将所有心血倾注在一个个型号当中,为后来者撑起了“巨人的肩膀”。

事实上,航空装备研制的每一个进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包括无数“下马”机型在内的航空装备的诞生与成长,都历经了无畏探索、艰苦预研、大胆试错等漫长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一步一步迭代的研制、试验、验证,哪怕是失败的教训、走过的弯路,都为后续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正是如此,研制效率得以提高,研制周期得以缩短,最终得以推动航空装备研制体系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航空技术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能力。

看得远,方能飞得高。

一代代航空人边“闯”边“创”,是他们的忠诚与坚守,使中国航空工业完成了从蹒跚起步到振翅起飞的跨越;一批批航空科技研究者们充满“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如一棵棵在山尖扎根的青松,守望着雾释冰融后的第一缕曙光;是他们的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使得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制再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风物长宜放眼量。立足长远, 需求牵引,不懈探索,勇于试错, 仍是未来蹄疾步稳的航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18 字。

转载请注明: 一代代航空人边“闯”边“创”让航空工业振翅起飞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