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汽车圈里的新能源圈都被李想的一句惊呼刷屏了,原来是特斯拉在北上深的销量一骑绝尘,不仅干翻了一众新能源车,还将燃油轿车、SUV、MPV通通虐了一遍,以至于李想都惊呼,“一辆445公里续航的车干翻了一切”。
在今年6月的销量数据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的单车销量榜中,特斯拉Model 3均占据第一的位置,并与第二名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三位榜眼,就有奔驰GLC、科沃兹和卡罗拉,一位是豪华车的大佬,两位是家轿的当红小生,三款燃油车(卡罗拉应该包含了双擎),以及其后的各种车型,均被一辆纯电动车远远的超越,确实前所未见。
作为一款国产不久的新车,Model 3从上海工厂开建时就已自带光环,当然,也背负着重要使命。因为,马斯克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对赌协议,从2023年年底起,每年需纳税22.3亿元,同时,每年的销售收入将不低于750亿人民币,特斯拉还必须在未来五年在上海工厂投入140.8亿人民币。
这样算下来,特斯拉需要大量的产能来支撑其营收,而马斯克也承诺,在两到三年后,上海工厂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每周生产达到9600辆。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年产量已达到20万辆,距离目标还有较长的距离,压力不小。
当然,光有压力也做不出好成绩,还得有实力和号召力,这两点,Model 3都有,确切的说,是马斯克都有。作为一个科技和商业奇才,马斯克涉猎的领域很广,从新能源到航天,从火箭到汽车,8月2日,马斯克旗下的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龙飞船”载着两位宇航员在墨西哥湾降落,完成了有史以来首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
这虽然是航天的事,但因为是马斯克麾下的项目,也极大的提升了同为其下项目的特斯拉,在人们的心里固化了一个概念,特斯拉就是先进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不管事实如何,不管Model 3用的LG电池还是松下电池,特斯拉都成为了一个符号。就如《盗梦空间》一样,在消费者的意识里放了一个概念。
在这种意识和号召力之下,所谓的“里程焦虑”,“性价比”都不重要了,445公里续航的Model3就说明了一切,以至于有人说出了痛点,“用户的需求与续航无关”。
但这并不是说Model 3产品不行,相反,Model 3甚至是整个特斯拉的产品定位和策略都非常成功,首先推出百万元级的豪华电动车,高举高打,然后再推出平民级的Model 3,让其一亮相,就具有了豪华的基因,并且定位精准,直接瞄准了中国大量的中高收入人群,并赋予其一个不言自明的标签。但其实,就具体性能和配置而言,Model 3仅算得上中等水平。
在笔者看来,Model 3不算牛,特斯拉也不算牛,牛的其实是马斯克。试想,如果同一辆车,马斯克向你推销,和李想向你推销,你会买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