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杨涛 辽宁沈阳报道
角落里的鲜花,身着军装的退伍士兵,席地而坐的老人以及寄托哀思的便签纸……再等三个小时,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恢复对公众开放。
此前,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于当日上午10时准时开始,27名礼兵鸣枪12响,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下沉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的地宫。
陵园之内,静默、无声,在场所有人都凝视着前方,然后默默送别烈士入土为安。
陵园之外,站满了等待的人群,他们想表达敬意和感谢,哪怕是一次鞠躬。
开门之后,一名小男孩被妈妈领着,手捧几束鲜花,在众多无名和有名的烈士墓前,小心翼翼地呈了上去,他说,“谢谢你们,好好休息。”
安葬:他带着家乡的橄榄 来给逝去的亲人“品尝”
魂兮归兮。三鞠躬之后,礼兵护送着烈士遗骸的棺椁,安葬到地宫。
一旁的英名墙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烈士的名字。此时,一名身穿黑色衣裤、黑色鞋子的男子,走到一堵墙面前,对着吴雄奎的名字,拜了下去。
吴雄奎烈士后人
他叫吴玉成,是烈士吴雄奎的侄子。而吴雄奎,正是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找到亲属的四名烈士之一。
这次,趁着第八批烈士遗骸的迎回、安葬,吴玉成带着父亲的嘱托,从福建省闽侯县赶过来,还带来一包橄榄,他说这个是来自家乡的特产。
临走时,父亲吴奎俤叮嘱他,到了现场,要给吴雄奎带一句话,“这么多年家人其实一直都没有忘记他。”
因为,吴玉成出生那年,吴奎俤就提议过,要将儿子过继给吴雄奎为嗣子,多年来也都如此照做。吴玉成一直称呼亲生父母为叔叔、婶婶,就连户口本上的父亲这一栏,填写的也是吴雄奎的名字。
但他对于吴雄奎的记忆,也仅仅停留在一张照片,以及父辈所讲述的那些往事。照片中,吴雄奎还是一脸稚嫩模样,身着军装,背靠一面五星红旗,周围是一片高楼林立的场景。
吴玉成说,这也是伯父梦想当中的未来图景,“如今我们生活变好了,但可惜他看不到了,今天特意把家乡特产带来给他。”
据了解,2020年归国的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中,包括福州闽侯抗美援朝烈士吴雄奎在内的4位烈士正式确认找到了亲属。
而吴雄奎烈士是福州闽侯县青口镇宏三村人,生于1931年,生前系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3营7连战士,1953年7月牺牲于江原道铁原郡。
与这些已经找到亲属后代的遗骸类似,随着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回国。遗骸的DNA采集工作将陆续进行,未来将为2万余名在韩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建立亲属信息库,并分期分批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DNA信息采集工作。
等待在陵园外的人
仪式之外,与吴玉成受邀参加迎回、安葬仪式有所不同,一些闻讯而来的人,则是等候在陵园外,遥寄哀思。
9月3日上午九时,一位小男孩和妈妈就早早地来到陵园门口。
陵园内,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安葬仪式即将开始,陵园暂时不对公众开放。
男孩在妈妈身边活蹦乱跳,妈妈提醒“再等一会儿我们就进去了,再等等。”
他们手捧着两大束菊花,据母亲介绍,他们是沈阳本地人,这次前来,是给自己大爷爷(爷爷的哥哥)的战友们,献上一束鲜花。
记忆当中,他们对于祖辈当年的从军故事不甚了解,只知道家族里面有一个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而烈士直系亲属今年也已90多岁,腿脚不便,希望年轻人能代替自己,告慰这些归国的英灵。
下午1点整,陵园准时开门,男孩和妈妈第一个小跑进入了里面。“这是谁啊?”小男孩问。
在杨根思墓,在一些无名的烈士墓前,他都好奇地发问,母亲就耐心给他解释,所描述出来的碎片化细节,逐渐拼凑出一段段并不算完整的故事。
从安葬仪式到陵园重新开放的三小时内,不断有闻讯而来的人,自发前往陵园进行祭奠。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思。
比如,一位挎着老式布包,将一份“光荣纪念证”夹在衣服里面的老太,即引起了人群围观,她把纪念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谈起纪念证上的人名与自己的关系,时而滔滔不绝。
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向旁人诉说当年亲人所告知他的战争故事,聊到兴起时,他还演绎起握枪和匍匐前进的姿态。
遗物背后:那些牺牲的战士身影
时间把圆镜打磨得已经失去光泽,透过现场的灯光观众却分明看见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还有那些早已锈蚀的钢笔,可曾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写下对家人的思念。
这是烈士陵园内抗美援朝纪念馆“英雄回家”展陈环节中的一幕。
展厅内寂静无声,观众沉默不语。一物胜千言,从印章到水壶,从钢盔到胶鞋。这些跟随志愿军烈士遗骸一共归国的遗物,仿佛将观众带回当年的战场,眼前全是战士们拼杀的画面,耳朵里是炮弹爆炸的声音。
角落里,印章、纽扣、圆镜,深埋异国65年后,这三件遗物才和许玉忠一起重回故土,被妥善陈列在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供人瞻仰。“从小爱打枪”的许玉忠是河北青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副班长,1951年5月牺牲,时年30岁。
在此之前,许玉忠留给家人的唯一念想是一份珍藏多年的喜报,上面记载着“青沧县七区赵官村”“许玉忠同志”“在秦岭战役中建立了英勇追敌不怕困难完成任务三等功绩”等内容。许玉忠的父亲辞世时时曾告诉家人:“要是将来能找到他,就把他接回来,埋在我脚下。”
烈士许玉忠的遗物,仅占据展厅内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遗物尚未确认主人身份。从2014年至2020年,中国政府共迎回七批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7000余件烈士相关遗物。而在第八批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相关遗物也有1226件之多。
这些遗物中,包含橡胶制品、皮革制品、武器类、钱币类、文具类、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品等共计13类,对它们的整理、保护、展陈和档案管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追溯志愿军烈士们来时的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