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住滇池的“腰”,就要让公共监督挺起腰

“昔日绿树成荫生态隔离带,如今别墅密布成‘水泥森林’”,5月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问题。通报称,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了滇池生态空间。

“滇池的‘腰’没了”,映入公众眼帘的,是“90%以上区域已被开发为房地产项目”,滇池长腰山俨然已经成了“水泥山”。

“胖得连腰都没了”是一句对体形管理不善人士的调侃,但在“滇池的‘腰’没了”的背后,又隐藏和滋生着多少侵蚀社会健康肌理的不良因素?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大搞房地产开发,滇池长腰山所呈现的恶劣情况并非首例,秦岭别墅案破坏生态、虚假整改牵出的地方党政贪腐、渎职大案教训犹在眼前。

并不陌生的是,此番滇池长腰山长达数年肆无忌惮地以破坏甚至摧毁生态为代价的商业地产开发,其每一个项目的立项、土地规划、建设施工、环境影响评价等一应程序,都拿到了相关手续。此番中央环保督察组多次点名的涉事责任主体——“晋宁区及诺仕达集团”,已经非常清晰地指明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在此次大规模、长时间违规开发商业地产过程中的失职、失守问题。

通报显示,在2011年国家开始开展“清高”工作后,涉事高尔夫球场曾被要求停止经营却并未落实,而2015年昆明当地政府明令其“立即停业并退出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更是遭到了经营主体明确的拒绝。如此明目张胆抗拒央地几级明令的企业,究竟是谁给了它恃财傲物、顽劣不逊的底气?

直到2021年,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反倒是滇池景区管委会才有点“坐不住”:采取紧急措施铲除部分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的球场,并在铲除的球场上种植树木,甚至为显示整改进度和成效,还“将树枝插入浅层表土,冒充植树虚假整改”。给前期“拒不退出”的企业遮遮掩掩、修修补补,滇池景区管委会的“补救”不惜违规违法,也实在是毫无骨气。

看起来一度莫名“硬气”的涉事企业,腰杆似乎已经挺不直的当地有关部门,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政商勾结与权力寻租?举世震惊的昆明“孙小果案”,揭开了云南司法领域的权力寻租、贪腐渎职黑幕,而滇池长腰山暴露出的生态破坏乱象,已经俨然另一个版本的“孙小果案”。地方政府的纵容背后,是执法监管的形同虚设,更有多少负责官员的“高抬贵手”、默不作声?

要求退出却“拒不退出”,而且一拒就是多年,个中的诡异已经不言自明。“滇池的腰”不是一天就毁掉的,身在当地的地方监管部门,对滇池长腰山生态破坏乱象为何不能及时制止?就算本级监管真的无力干预,又为何不第一时间向更高层级进行及时反馈?

如昆明当地此番整改表态所言,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背后以权谋私等问题要坚决查处,“合力打通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的堵点难点,推动问题有效整改”。事实已经毋庸讳言,环保督察的整改反馈之所以出现堵点难点,可能就是因为某些地方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甚至屈服于地方权力“小环境”。而正是虚假整改、无效整改当道,才让“有效整改”长时间缺位。

“滇池的腰”没了、坏了,已经严重伤及子孙的生态利益。更令人忧心的是,当地的政治土壤和决定执法监管力度的“权力之腰”也因此存在莫大的隐患,亟待一次彻底的排毒、清理和再造。

护住滇池的“腰”,就要让公共监督挺起腰,让监管令行禁止,让整改切实有效,让查处问责果断雷厉!

(南都社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34 字。

转载请注明: 护住滇池的“腰”,就要让公共监督挺起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