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招牌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市民“头顶上的安全”,也体现了城市的景观面貌。《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户外招牌的设置要求和管理规范。据悉,松江区共计有3万余块在册户外招牌,面对新要求,如何让这些店招店牌在安全的前提下,秀出街区活力和城市品质?
守住安全底线,“一网统管”促进管理精细化
“现在《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了,按照新的规定,你店所涉及的‘常规许可’户外招牌,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新规》实施首日,松江城管方松中队、方松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对辖区商户作法规宣传。相比2013版的《办法》,此次《新规》由行业规范上升为政府规章,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管理责任,明确招牌设置人应当办理许可、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纳入常规许可范围的户外招牌进行定期安全检测。
为规避相关安全处置风险,《新规》专门增设了鼓励设置人、所有人购买相关责任保险的条款。商户王女士说:“我们很重视户外设施的日常检修等有关营业的相关安全管理,‘户外招牌公共责任险’对我们商家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降低处置风险的措施,所以我们接下去也会把这个考虑进去。”
在规范招牌设置之外,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尤为重要。据统计,全区在册的户外招牌共计有3万多块。日常排摸巡查任务量艰巨,人手不足成为管理方面的现实难题,以往区绿化市容局探索引入第三方市容服务队伍,来加强日常巡检覆盖面,起到积极的效果。在《新规》施行之后,相关职能将进一步下沉街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促进户外招牌的精细化管理。
“我们对全区在册的3万多块招牌全部发放安全告知书,以此提醒责任单位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新规》实施后,结合‘一网统管’,对所有招牌的事中事前进行一体化管理,使我们的招牌管理更加智能和高效。”区绿化市容局景观管理科负责人冯骏告诉记者。
在众多形式的户外招牌中,高空楼宇招牌是隐患突出的风险点。区绿化市容局从“拆、建、管”三管齐下落实招牌的安全问题,逐批清理高空楼宇招牌,并推进各类违法违规招牌整治。去年,共计拆除各类违规户外招牌设施2080块。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执法中因终止生产经营或搬迁而导致的遗留招牌,在《新规》中作了进一步明确。
松江城管方松中队副队长蒋英杰说:“在以往执法案例中常碰到一些遗留招牌,设置人终止办公或搬迁,难以落实责任人;实施行政助拆,又会平添公共人力物力支出。《新规》对这方面有了新明确,在我们找不到招牌设置者的情况下,所有权人,也就是涉及这个房子的房东或者这个房子的物业,就应该履行招牌拆除责任。”
提升城市品质,“分类引导”秀出街区活力
“我个人认为,这个户外招牌首先要和它的经营范围,和它自己的文化相结合就是好的。”市民应女士说。如今户外招牌的制作材料层出不穷,不同的街区、不同的商户有着不一样的需求,社会对城市户外招牌也呼唤着更高的审美层次。招牌设置既要考虑安全性,也要体现个性化;既要整洁有序,也要避免千篇一律,考验着主管部门的管理艺术。
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新规》也对户外招牌的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有效规避以往户外招牌管理中的短板,《新规》从品质提升角度,制定了三级共管的体系,即市绿化市容局从技术规范进行刚性约束,区绿化市容局编制设置导则以规范指导,街镇发挥属地优势体现属地风貌和特色引导。而对于单个店铺的店招设计由专家把关,平衡个性需求与法规约束。
“在户外店招店牌管理方面,今后会对不同风貌特色的街区、商圈,进行一个分类引导。”方松街道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吴懿珉告诉记者,“依托社区的党建引领,把每一个包括像不同的英伦小镇、大型商圈,结合它的一个建筑立面风格以及功能性做一个总体引导,力求让我们的户外招牌既有整体性又有特色。”
据悉,区绿化市容局已提前着手《松江区户外招牌导则》编制,对主要道路沿线、景观区域、历史风貌区等予以指导,并抓紧形成重点区域、重点道路户外招牌改造提升方案,建设精品街区、特色路段,提升户外招牌整体品质。“我们大力推广‘精、简、轻’的设计理念,希望通过户外招牌的改造提升以及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持续提升我们松江的城市品质。”冯骏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仓汇路、江川路等户外招牌特色路段建设22条,改造提升户外招牌1640块。
■文 蔡小兵
■图 蔡小兵 吴涵彬 姜辉辉
■栏目责编 陆佳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