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

亲朋好友相聚到一起

吃月饼、话家常

享受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光

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

这样的团聚并不容易

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革命先辈们把相思之情

深深地埋在心底深处

今天

让我们品读2封中秋团圆夜写下的红色家书

重温革命先辈们家国情怀

再次感受那份曾来之不易的幸福

周恩来致妻子:望月怀人,修家书寄远人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周恩来、邓颖超合影。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1947年9月29日,恰逢中秋佳节,周恩来在得知战友前进路上会路过妻子所在的地方之后,在石窑洞中洋洋洒洒写下千余字的中秋家书。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中秋家书。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藏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从信中可以看到,周恩来首先提到因人民收成不好而受苦的忧虑心情,而后以两个“假使”的猜想来关心妻子的生活情况,并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九个年头了,似乎我们都是在一起过中秋”。

作为革命战友,当周恩来谈及妻子的工作情况时,首先对妻子的进步和成长表示了赞许,同时鼓励妻子要向农民及广大群众学习。作为伴侣,他也希望妻子“不太劳累”,尽显关爱之情。

正如家书中所说,“不管怎样,一切话题都不曾离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周恩来把对妻子的思念和关心的情感,都融入到了对国家、人民的无私大爱中,尽显革命先辈们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少康致二弟:异域征战,忆当年诉相思

同样在中秋节,一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少康,也用手中的笔,给远在祖国的家人写下了他的中秋家书。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胸前有“来沈纪念”字样者为少康。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少康,原名邵尔谦,后来改为少康、邵亢。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3年10月归国。初入朝鲜时,由于保密要求,少康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给家人寄家书,他的母亲一度以为少康牺牲,悲痛欲绝。朝鲜战场局势稳定后,1953年的中秋,少康写下家书,寄送给国内的二弟邵尔均。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1953年中秋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少康在朝鲜战场写给弟弟的家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在家书中,少康用充满浪漫和诗意的文字,写下了对祖国和朝鲜人民真挚的爱和对家人真切的思念。

少康以生动细腻的文字记录了他在朝鲜过中秋的情形。为了让家人安心,他描绘了朝鲜即将丰收的秋天,讲述了朝鲜人民过中秋节的风俗见闻。虽然身处艰苦卓绝的战场,但少康有着精神上的超脱和乐观。而让朝鲜人民拥有这样美好的秋天,也是他战斗的意义所在。

随后,少康又讲述了之前两年印象深刻的中秋节。1951年的中秋节,少康“坐着汽车,穿过敌人飞机封锁的开阔地”,危险重重,然而少康依然抬着脖子,希望看到敌机被击落……;1952年的中秋,“三天四夜没睡了”,即将随部队参加反击战的少康“割些草,铺在单人掩体内”,开始养精蓄锐,在激战前夕的寂静中度过了这一个“有意思”的中秋节。在这两个中秋节,少康并没有想家也没有退缩,内心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取得胜利!

信的最后,少康问起弟弟尔均的恋爱情况。他叮嘱弟弟,不要只听家里的话,要看对方思想是否进步。给弟弟提供方向,也没有忘了叮嘱弟弟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信研究。一字一句无不展现出哥哥对弟弟的爱护之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今天我们重读中秋家书

正是有无数个优秀的中华儿女

英勇奋斗、流血牺牲

才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

如今烽烟已经远去

但舍家为国的精神

永远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资料整理:张三丰 资料来源:解放军报、人民网、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三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10 字。

转载请注明: 中秋夜,品读2封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