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的性格千变万化,有的人性格外向,擅长人际往来;有的人则沉默寡言,具有内向的性格。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这两类人面对生活的困难,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看法。
相比较而言,性格内向的人更加心细,内心更敏感,有些事情对于外向的人来说,不会放在心上,而对于内向的人而言,却会感到尴尬。下面是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四个内向者才懂得的尴尬场景。
一、出门前会等门外没有声音才出门
对于大多数内向的人来说,不是讨厌和人交流,而是不知道该如何与陌生人进行没有内容的交流,在知心朋友面前,他们往往能够敞开心扉。
可面对点头之交或是陌生人,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同时也害怕自己所说的话会带来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内向的人,并不擅长浅社交。
在他们看来,和邻居简单的寒暄、打招呼,是一件麻烦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对方的热情和关注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这样一来,内向的人喜欢避免和不熟悉的人进行没必要的接触,通过与他人保持距离来保护自己。
很显然,这样做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由于缺乏和普通关系的人交流,内向者的交际圈会越来越小,人缘也无法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浅社交对于内向者还是很有必要的,过度忽视同陌生人交流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获得他人的帮助,因此需要鼓起勇气主动和陌生人交流,对于内向者而言,每踏出和陌生人交流的一步,都是对自己的突破。
二、面对公开的表扬反而会觉得羞愧
有一些人,面对公开的表扬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仿佛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羞辱。
这样的人往往性格内向,喜欢低调做事,对于他们而言,在一群人中表现是不好的行为,因此他们不喜欢在人群中展现自己。
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冒名顶替综合症,该理论认为:有33%的人会把自己的成功归为运气,这类人在取得成功后往往因为不自信,忽略甚至不敢承认自身的努力。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内向者的群体中,在内向者看来,公共场合的表扬会加剧他们心中的害羞与不自信,这样的心理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要适度,当一个人过分谦虚时,是不自信的表现,而自信是很重要的品质。
当我们获取得成功的时候,应该明白,正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让事情走向成功,只有在心中认可了自身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才能够做到适当的谦虚。
而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会让他人忽视你在整个过程中的付出,还容易让你在下一件事情中获得失败。当你感到焦虑难过或是自卑的时候,可以尝试找一个倾诉对象,帮助你正视自己。
三、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这样的现象显著存在于学生时代,当老师问同学:“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心中有很多疑惑,但是害怕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当然,学生时期的孩子们由于心智发展不完全,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产生这样胆小的心理是正常的。大部分人在青春期以后会逐渐减轻这种心理,少部分人会带着这样的心理障碍进入职场。
由于这类人不敢和他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心中的疑惑,因此常常会给自己增加工作负担,与同事的工作交流也困难重重, 越害怕受到他人的拒绝或是嘲讽,越容易使自己因为犯错受到责骂。
事实上,我们很有必要克服这样的心理障碍,很多人之所以有这种心理障碍,是因为自尊心很强,他们畏惧将自己的弱点展现在他人面前。
对于他们而言,在人群中站出来提问或是讲出自己的看法,都会感到焦虑。
要想克服这个心理障碍,需要跳出给自身心理的限制,不要下意识给自己“会出丑”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积极看待问题,不要总想着说错话。
事实上说错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说话的机会都不去争取。
四、绝不会伸手拿饭桌上最后一点食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经常提到要尊老爱幼,谦让别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矫枉过正,对于谦让一词过分在意,以至于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使自己的姿态很低。
这明显超出了美德的范围,利他的前提是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过分谦让超越了这个界限,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
低自尊的人大多为内向者,尽管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交过程中展现自我,但又由于自卑而畏手畏脚,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希望通过放低身段来获得对方的好感。
要想改掉低自尊的心理,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价值,在心中告诉自己,你很重要,你和他们一样重要,你有追求更高价值的权利。
我们应该明白用牺牲自身利益来换得的人际关系,既不是高质量,也不会长久,也许这样的办法会奏效一时,但并不是长久之计。能够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的,往往是个人魅力,而非委曲求全。
这四个尴尬场景,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