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这个词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古诗词中也不多见。《增订注释全唐诗》中注释王绩的“却报机中妇”,注了“却报”意思是“再告诉”,“机中妇”是什么意思没有解释,仿佛它的意思各位都能懂。此类情形,在古诗词的注释中极为常见,本该解释的词跳过不解释,本已明白如话的反而解释一堆。不知出于何种考虑?
乐府诗中的“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是“机中”一词的最早出处。《汉语大词典》里引何薳《春渚纪闻·酒谑》事例为证,解释为“机智允当”。但这个意思在乐府诗这里解释不通。
“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这些南北朝的诗,“机中”还是照字面意思解释更为妥当,即:在织布机中、在织布机前。机,机杼,就是织布的器具。唐人诗句如:寒山“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刘禹锡“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台上著霓衣”、李白“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20200725
张奉娉贤妻,老莱籍嘉偶。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这是王绩的择偶标准。
张奉是东汉时候的人(陈铁民,彭映生,2001:199),是个老师,平时生活清苦。太傅袁隗(袁绍的叔叔)把女儿嫁给了他。嫁妆丰厚,陪嫁丫环百人以上。不过结婚多年,张奉始终对妻子很冷淡,那些嫁妆也没去动它。后来妻子明白了张奉的心思,就把豪华奢侈的装饰打扮都撤掉,丫鬟们也穿得朴素一些,去织布。这样,张奉就高兴了。夫妻两人从此过上了恩爱美满的幸福生活。
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传说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娱亲”或“彩衣娱亲”,说的便是他一把年纪了,却穿上彩色的衣服扮成小孩逗父母开心。年轻的时候,楚王要让他去做官,他答应了。他的妻子说,吃别人的嘴就软,拿人家的手就短,你要是去当官,就得听人家的话,按照人家的规矩办事。你真要去当官,我可就生气了。老莱子觉得妻子说得对,就放弃做官,带着妻子进山继续隐居。这件事,陶渊明写过。他说他身边没有像老莱子妻子这样的人。
梁鸿也是东汉时候的人。家里穷,品德高尚。同乡有个富家小姐叫孟光,很仰慕梁鸿的为人,非他不嫁。梁鸿听说后,非她不娶。后来两个人结婚了。婚后前七天,梁鸿都不理孟光。孟光就问梁鸿为何如此。梁鸿说他要娶的是能吃苦耐劳、能陪她一起去隐居的妻子,可是你却涂脂抹粉的很让人失望。孟光听后不是悲伤而是欢喜。因为这是她在试探梁鸿的志向。七天后,孟光换上粗布麻衣跟着梁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隐居生活去了。
王绩所写到的上面三个妻子,有什么共同点?第一: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丈夫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并且都要去隐居;第二:都能和丈夫知心,且无条件支持丈夫的隐居理想。
历朝历代一直在宣扬这种婚姻观、价值观,非常可怕。这是很粗暴的非此即彼。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自然是好,但是没必要就得避世隐居、逃离世俗生活。只要夫妻二人齐心,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岂能以丈夫的个人意志为准则而要求妻子无条件支持?陶渊明的“恨室无莱妇”,不知多少男性读者心有戚戚焉,便是此类遗毒所致。
夫妻彼此知心很重要,婚前可以这么希望和追求;婚后若是要求对方必须同心,则是无理。
【来源:大方气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