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都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安置房掩映在青山之间,房屋外墙上绘制着水书等民族文化元素,宽敞干净的街道上穿着水族服饰的妇女互相说笑着,不时抬头欣赏眼前的“新家园”,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崭新的居民楼
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凤羽街道东面,占地面积32.23万平方米,目前建有48栋126个单元2644套房,安置入住2407户11356人,安置体量居全州第一。因安置点人口密度大,为方便社区管理,将48个楼栋按照密集程度和以道路为界度划分为同心、和谐、感恩、奋进、幸福、小康六个苑,也寓意着城南社区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和谐发展,感恩党的关怀、奋勇前进,奔向幸福小康的生活。
社区群众一起观看大阅兵仪式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不仅从村里搬到这里住进了新房,交通也更方便了。”谈起家里的变化,原居住在都江镇打鱼村的王会江说:“之前孩子在村里上学来回很花时间,现在家门口就有学校,不用接送步行10分钟就到了。”城南社区立足基本教育需求,建设教育服务配套设施,建成三都黄埔幼儿园、第八幼儿园、第四小学,并在城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配置儿童之家、益童乐园、夜校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安置点内的第四小学
儿童之家
有居民解决了孩子上学远的问题,也有的居民在新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潘英福就属于后者,从三合镇搬迁过来的他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居民楼底下开了一家小卖部,“我们从卖一瓶矿泉水开始,然后慢慢累积直到去年8月才开了这家小卖部。”潘英福的小卖部不仅做零售也做批发,物美价廉深受周边居民的青睐。
像潘英福这样的自主创业者在城南社区还有几十家,居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就业。城南社区结合社区管理需要,综合开发环境整治、治安管理等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解决搬迁群众就业670人;通过“群众下单”“政府点单”“企业买单”的“菜单式”培训,组织开展电工、焊工、家政、厨师、养老护工、挖掘机等技能培训来自主择业;同时引进企业进驻,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目前,建成吉城电子厂、江歌鞋业、高原纸业、祺祥制衣厂等7个扶贫车间,吸纳周边大量劳动力就业;并广泛开展东西部就业扶贫协作,组织凤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江北区人社局、贵州世方硕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人力公司在凤羽街道开展现场招聘会,采取劳务输出解决就业问题。
正在车间工作的居民
“搬”进来了,如何“稳”得住呢?
城南社区为让社区居民由旁观者向建设参与者转变,不断激发“新市民”内生动力。通过设置积分超市来革除生活陋习,优化生活环境,推动“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深入融合,动员引领安置点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主动参加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脱贫攻坚夜校上课、参与工青妇群团和社区的管理、调解社区内矛盾纠纷等方式获取积分,每项分值在5分至40分不等,分值可在超市兑换相应的礼品。同时,组织开展创业示范户、党员示范户、道德示范户、感恩示范户、教育示范户、就业示范户、脱贫示范户、文明示范户、志愿示范户、自强示范户“十佳示范”评选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争当新型市民、户户争创“幸福家庭”的氛围,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十佳示范户”表彰大会
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搬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的要求,组建社区党支部,选派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以苑为单位划分党小组,让易地扶贫搬迁党员有“新家”,搬迁群众有“主心骨”和“领路人”。
“刚搬来的时候,老人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谁家小孩走丢了等等问题,居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我们帮忙,这是出于一份信任,而我们做社区工作就是要对得起老百姓这份信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适应搬迁新生活。”三都县凤羽街道城南社区党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尹曼说。
来源:云黔南网
编辑 周欢/编审 邓文盈/签发 黄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