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末,被欧洲战场上的坦克战惊到了的美军决定研制一型速度快、穿甲能力强的坦克歼击车,研制代号T70。当时美军对坦克的理解依旧是坦克歼击车负责反坦克,坦克则用来配合步兵作战,所以对T70的要求是有足够的穿甲能力。
《坦克世界》中的M系六级反坦克歼击车M18地狱猫
起初预备装在坦克歼击车上的还是37毫米反坦克炮,但北非战场的战况让英美明白,小口径炮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最终主炮选用的是M1型76.2毫米坦克炮,具体可细分为M1A1、M1A1C、M1A2型。身管为55倍径,备弹45发,可发射被帽穿甲弹、穿甲弹、榴弹等多种炮弹。战争后期配备高速穿甲弹,几乎可在1000米内击穿所有德军装甲目标的正面装甲,但因为这种炮弹价格昂贵,一般一辆车只能携带两发。
M18侧视图
M18俯视图
1943年2月T70项目设计定型,军方编号为M18,代号地狱猫(Hellcat),是美军唯一一款采用专用底盘的坦克歼击车。车长6.65m,宽2.87m,高2.57m。最大行程161公里。可涉水深1.22m,最大爬坡角度31度。采用扭杆式悬挂,有三个前进挡一个倒挡。辅助武器为一挺.50口径机枪,备弹800发。
目前仍有可以开动的M18
M18的最大特点就是速度快,它几乎是二战中跑的最快的履带式装甲车辆。动力装置为一台大陆R975C1型9缸星型风冷汽油机,这款发动机改装自航空发动机,功率达到294千瓦(400匹马力),后期提高到了338千瓦(460匹马力)。相比于澎湃的动力,M18的重量还不到18吨,使得M18可以跑出惊人的速度。理论上的最大时速高达88公里/小时,但由于动力损耗以及路况等原因,实际最高速度大约只有60公里/小时。
野外的M18地狱猫
有得必有失,在火力、机动性、防护能力三项指标,M18占据前两项,最后一项防护能力几乎可以忽略。装甲最薄处仅4.8mm,最厚的炮塔正面也不过25mm。炮塔顶部是开放的,别说防弹,连防雨都做不到,以至于乘员会自己给炮塔焊一个盖子。这意味着虽然M18可以击穿德军所有的坦克,反过来,德军所有的坦克也能击穿M18。甚至德军的轻武器也能击穿M18的薄弱处。
M18从1943年开始生产,直到1944年10月停产,总计生产2507辆。最早装备M18的是美国陆军第704独立坦克歼击营,总计装备了20多个营,活跃在从菲律宾到法国的战场上。
美军独立坦克歼击营属歼击连编制
M18装备的76.2mm坦克炮在当时可以击穿虎式坦克与黑豹坦克的装甲,是一只可降虎伏豹的凶猛地狱猫。可实际使用中却发现,M18的地位极其尴尬。原本这款车在设计时,是准备在防御战中使用,凶猛的火力与超强的机动性可以灵活的在防线机动,打了就跑,在运动中杀伤德军的装甲目标。
但是西线战场上的美军却要进攻,就算M18能跑出80公里/小时的速度,也没有机会施展。M18在面对虎式或者虎王这些重型坦克可以保证击穿的同时利用机动性躲避敌军还击,可在面对4号坦克等中型、轻型装甲车辆时,由于机动性有时被大大抵消,反而不知所措。可偏偏西线多的是中轻型坦克。面对步兵时,76.2mm的坦克炮显然不是反步兵的好武器,除此之外车上仅有一挺.50毫米机枪,逼得一些乘员会在狭窄的车里多带一挺机枪。更致命的是,这款车薄弱的装甲在步兵或者轻装甲车辆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正在配合M4作战的M18
几乎可以忽略的防护让M18的乘员必须要小心翼翼,在配合步兵进攻时不敢太过靠前,否则任意一款火炮都可能击穿它。而要发挥机动性运动到敌人侧翼进攻的话,则要小心德军步兵的埋伏,不要说铁拳,就算是MG-42也有机会打穿M18的装甲。
但正所谓事在人为,毕竟M18有一款强悍的火炮,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发挥出威力。在防御作战中,M18可以凭借着优秀的火力以及机动性躲避敌人的炮火,优秀的俯角可以让乘员充分利用地形阻击德军装甲部队。
进入城市的M18
二战末期,美军试图将M36杰克逊坦克歼击车的90mm炮以及炮塔安在M18的底盘上,只是炮塔相对与底盘过于庞大,直到欧洲战事结束后的1945年6月才安装完成,但并没有量产也没有编号,有人称更换炮塔的M18为超级地狱猫。
M18地狱猫应该算是美国对坦克使用的错误理解导致的产物,在三大性能指标上过于偏科,导致当战场环境发生变化后极度不适应,算得上是生不逢时。M18的战斗历程并没有随着二战结束而结束,1993年的南斯拉夫内战中,仍能看到M18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