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 年,吴涛于罗湖桥留影(老照片翻拍)。
6 月 10 日,记者来到曾在罗湖口岸边防检查站服役的老兵吴涛家中。自 1978 年部队将他招收为特种兵分配到深圳罗湖口岸边防检查站,他与深圳这座城市已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名曾经的边防战士,他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从无到有,自己也在这里扎根下来。
202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第 40 年,市档案馆将举办《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档案文献展》献礼特区。日前,市档案馆发布征集令,各单位及个人积极响应号召,捐赠出珍贵的档案文献参展。近日,吴涛捐出见证自己来深圳后几十年工作与生活经历的老照片、外汇兑换券、各时期的工作证、传呼机、第一届荔枝节纪念章及自己昔日的入伍通知书、军装、臂徽等物品参展。抚摸着军装,吴涛动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深圳 40 余年 " 见圳 " 的种种往事。
照片摄于 1979 年,是边防检查站时战友帮吴涛拍摄的。相片上,风华正茂的吴涛站在罗湖桥上,罗湖口岸边防检查站就设在这里。
当年的罗湖桥,一条白线将桥面合二为一——这头是深圳,那头是香港。桥上有哨兵严守,人们须持必要的通关证件来往。来往的人群当中,有些菜农虽然住在深圳,但农田却在香港,时常要往返界线劳作农务。1978 年,因为听说到经济特区边检当兵可以免费上课、学习外语,热爱学习的吴涛作为特种兵从广东省阳春县来到罗湖口岸边防检查站服役。来深圳的路上,吴涛怀揣着种种关于经济特区的美好想象。而当时罗湖桥四周荒草丛生,与如今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很不一样。对经济特区的信心让吴涛坚守在这里,他告诉记者:" 虽然当时一片荒芜,但我那时就知道,深圳一定会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华美都市。"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他被分配到罗湖口岸桥头二连执勤,主要工作是检查来往深港的 " 三趟快车 "。" 三趟快车 " 每日满载内地新鲜的菜肉途径深圳供应香港,对香港居民的饮食生活举足轻重,吴涛的任务是确保列车安全。他有一块不足手掌大小的小镜子,每次对车厢进行常规检查以后,还要手持小镜子观察车内、车底各处死角,一旦发现可疑物品就要立即报告。
在罗湖口岸边防检查站执勤,逢节假日是最累的。吴涛和战友们在清晨五点以前就要到岗,为繁重的人员通关工作做足准备。据他回忆,当年节日时口岸通行人次可超万人,工作量很大。为了防止汗水染脏军帽,吴涛会提前把收集的报纸等纸张方正地掖在帽子里,这样既可以保证军帽的笔挺,又能保持它的洁净。
在边防检查站三年的服役经历磨炼了吴涛的心志,也让他对深圳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感情。从部队退役后,他几经周折转入企业工作,不久后与当时在深圳大学读书的黎新颂相恋、结婚。这次,黎新颂也将自己多年前在深大学习时的学校胸章、毕业照捐赠给了深圳市档案馆。他们是深圳经济特区 " 发展奇迹 " 的见证人,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一对平凡而幸福的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