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很可能父母犯了4个错误,你中招了吗?
曾经有一项针对2087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有时父母会发现,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越来越难和他们沟通了。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和孩子总是出现沟通障碍、无效沟通,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沟通,那么,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1、太过强势
一般来说,如果家里有一个很强势的妈妈或者是爸爸,那么孩子他胆子就会比较小,行为也会比较退缩,并且什么都不敢和父母讲,让孩子不敢接近。
那么需要改善的,一定是父母自己的情绪问题,父母一定不要再强势暴躁的对待孩子,要给孩子尊重,要适当的让孩子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而不是父母包办。
孩子在学校里面发生矛盾只会哭,不会去跟老师讲,上课也不举手这样一些行为,孩子回来以后,父母定要去理解孩子,而不是上来就给孩子一顿训斥,“怎么这么蠢,怎么这么没用?你不会说吗?你不会打回去呀!”等等,这样的训斥是没用的。
要知道,孩子这样的行为模式,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里面,孩子已经习惯了的互动模式,他没有力量,也没有方法跳出来。他的这个没有力量和没有方法,是因为父母对他的强制造成的,所以首先源头要改变。
2、要求过于严格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事事都对孩子高要求,孩子稍有不慎就非打则骂,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在父母面前战战兢兢,什么都按照父母的意思来,不敢反抗,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生怕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什么话,什么都不敢尝试,缺乏冒险精神。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个性,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长处,不如别的孩子优秀。家长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对孩子充满信心。
不要过于严厉对待孩子并不代表对孩子放任不理,过于放松,而是不要给孩子太多负担和压力,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
3、喜欢打断孩子说话
别总是打断孩子说话,批评、指责或者建议都会扰乱孩子的思路,打击他们继续讲下去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把发言权还给孩子,就像小时候期待孩子讲话一样,我们要期待他能经过思考说出更多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才能具备独立的思想,他才不会盲从于他人的意见。有了独立发言权,孩子的思想也就不再受到束缚,相信他也会从中享受到快乐。
我们要鼓励孩子畅所欲言,但是在发表自己的言论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说空话。在家里可以随意,在外边还是要有逻辑性的,有内容的,这样他的发言才会收到别人的尊重,在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他。
4、认为孩子的烦恼都是小事
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烦恼。当孩子遇到烦恼时,家长如果不及时去了解孩子的烦恼,不去帮助孩子克服烦恼,轻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重则会使孩子走入极端。
在大人眼里,孩子总是为了一些小事情闹情绪,你让他别哭、别难过、别害怕,他却哭的更凶,更紧张了,不管大人们的态度多好,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孩子身处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认可、接纳他们的感受。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他们会感到非常的欣慰,认为父母和自己站在同一边,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
父母与孩子沟通,也是在教孩子与人沟通的方式,收起你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主动倾听,专注于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避开上述4个错误,会让亲子沟通变得有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也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