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勇士,青春不悔守边关

怒江大峡谷,素有“世界第三大峡谷”之称。这里高山林立、峡谷纵横、气候恶劣、人迹罕至。有一群边防战士常年驻守在这里,守护着中缅边境的界碑。他们就是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五营官兵。

巡逻执勤时,官兵需要穿原始森林、战蚂蟥毒蛇、越沟壑激流、攀悬崖峭壁、翻雪地冰川。在大家看来,他们每一次巡逻就像在拍好莱坞大片,只是这“大片”没有电脑制作,没有影视特效,有的只是边防军人的汗水与奉献。

近日,笔者跟随该营十九连官兵踏上海拔 3997 米的中缅边境 37 号界碑的巡逻路,目睹了在幽深边远的怒江大峡谷的边防卫士们用生命冲锋陷阵,用青春保家卫国,在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谱写了一曲青春不悔的奉献之歌。

穿越“死亡区”

行进途中,听得最多的便是官兵们如数家珍地讲述那些巡逻途中历经生死的故事。 笔者从他们眼中看到的不是恐惧,而是荣耀。

“前面就是‘蚂蟥区’,里面的昆虫会吸血!”来到一条小溪旁,连长认真地检查每一名同志腿上的绑带,并反复提醒大家 :“风油精抹了没?袖扣扣紧了没? ”

“蚂蟥区”位于两山之间,纵深达两三百米,加之长年不见阳光,使得蚂蟥无处不在。树枝上、草丛中、溪流里……一旦进入这座山谷,便如同进入了蚂蟥的“伏击圈”。每次巡逻队途经此地,官兵们必须“全副武装”,从领口到裤腿包裹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有些时候还是躲不过蚂蟥的“袭击”。

这不,行进间一名战士的领口红了。仔细一查,一只吸得圆滚滚的蚂蟥从领口滚落,留下不停渗血的伤口。趁卫生员帮他处理伤口时,大家也开始“清剿”身上的蚂蟥。数了数,总共 121 条,人均十条以上。

比起“蚂蟥区”,“黑熊林”就更恐怖了。热带山岳丛林里的黑熊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四肢粗壮,爪子锋利,攻击速度非常惊人。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那头黑熊就朝我扑过来了……”提起黑熊的攻击力,界务员王松最有发言权。5 年前, 一次巡逻途中,巡逻分队在一片竹林空地宿营。他独自一人到附近的竹林里砍竹子,正好与一头成年黑熊相遇。

“当时我在砍竹子,突然听到一个像打雷一样的声音,抬头一看,魂都吓飞了。”王松回忆道。黑熊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吼声,吓得他连砍竹子的砍刀都拿不稳了,身体瞬间瘫软。当他准备逃跑时,黑熊迅速将他扑倒在地,手脚并用地对他一阵撕咬,王松毫无还手之力。

“那头黑熊扑过来之前是站着的,个头比成年人还高。”等他反应过来时,撕心裂肺的疼痛向他袭来,上半身与黑熊的两只爪子纠缠在一起,他只好用脚猛踢黑熊的肚皮。大概是黑熊也感到了疼痛,又看见有人过来帮忙,最终匆忙逃走,王松这才发现大腿被黑熊的獠牙戳出几个血窟窿。

笔者挽起战士的裤腿,一块块红色印记映入眼帘,这记载着他们曾经惊心动魄的瞬间。上士高伟,第一次巡逻时,被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毒蛇咬伤,军地联合转运,将他紧急送往大理,幸运地捡回一条命 ;排长立青仔追, 两年前脚后跟上被蚂蟥叮咬的伤口到现在还会发痒、灌脓……

也许正如大家说的一样,“这是特有的边防印记”。这片曾令人恐惧的“死亡区”,正逐渐被这群边防卫士熟悉而征服。

领教“绝望谷”

第二天,晨雾还未散去,巡逻分队便整装出发。

巡逻路上的“拦路虎”还真是一个接着一个。昨天好不容易穿过了“死亡区”,今天又是令人望而却步的“绝望谷”。

“绝望谷”位于海拔 3920 米的邦唐山半腰。 冠以“绝望”这个名称,是因它由相连的 18 个山谷组成,每个山谷谷深大约 400 到 500 米,两谷间夹角 60到 75 度,且坡陡平均 70 度左右。山谷内沟壑深邃,荆棘密布,河里水流湍急。上有飞石密布,下是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

这一路,需要蹚溪水,爬陡坡,过悬崖,钻树林,难度极大。曾经来过的战友们戏称它为“绝望谷”。大家在谷里的悬崖边上行走,抓点和踩脚点极少,崖上的野草都变成了巡逻官兵们的“救命稻草”。

“同志们加把劲,这是最后一个山谷了!”队伍前方传来连长黄仕刚的鼓劲声。

望着眼前的山谷 ,第一次参加巡逻任务的上等兵何洪永一脸绝望地说 :“连长在激励我们呢,早就听班长说这里有18 个连环谷!”

何洪永叹了口长气,又咬牙继续前进。他双手牢牢地抠进岩缝,小心翼翼地往前攀爬。突然,一块飞石坠落,为躲避石块,何洪永心里一慌,脚下踩空了,向悬崖边滑去。危急关头,一旁的下士贾富林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他身上的枪背带,何洪永这才逃过一劫。“如果不是战友及时救助,我就化作守卫在边界线的界碑了。”何洪永连声向贾富林道谢。

翻过了绝望谷,何洪永刚想松口气就地调整歇息,却被黄连长果断地制止了。原来,有一年,黄连长和官兵途经此地遭遇雪崩,幸好大家反应迅速,及时躲在一块巨石后面,才幸免于难。到达安全地带已是傍晚时分。地图上直线距离仅 10 公里,巡逻分队却走了一天。何洪永拿出一根唯一可吃的士力架说 :“这个‘绝望谷’啊!爬得让我心如死水,面无人色。假如再多几个山谷,我感觉自己会疯掉。”吃完干粮,何洪永和战友们又开始整修场地,搭建晚上宿营的简易帐篷。

战胜“刀脊山”

第三天早晨,大家简单吃了点补给,继续前进。

界碑就矗立在不远处的山峰上,原以为这一天的路程很短,应该很轻松。殊不知走近山脚一看,只见一道将近 80度的悬崖。要想到达界碑,必须抓住崖壁上稀稀疏疏的金丝竹向上攀爬,500米的高度让巡逻分队整整爬了半天。

“大家注意脚下!”“垂直天梯”带来的难受劲儿刚过,却不成想,爬上海拔 3800 米的邦唐山吼,更为难行的“刀背山脊”又横在眼前。

“刀脊山”因其山脊酷似一把锋利的刀刃而得名,整条山脊宽度不足 1 米,长约 200 米,山脊两侧绝壁千仞。如果不小心摔下去,绝无生还希望。官兵们每巡逻至此,经常都是手脚并用,小心翼翼。

“把登山绳系紧,老兵先上!”为安全起见,连长黄仕刚吩咐大家拉紧登山绳,让老兵陈国平系着登山绳打头阵。只见他熟练地将登山绳攥紧,沉着冷静、像猿猴一样敏捷地在山脊上稳稳往前挪动,不久便到达指定位置。殊不知,其实他原来有恐高症。“在这条巡逻路上走一趟,什么病都治好了!”陈国平打趣地说道。

陈国平告诉笔者,他第一次过“刀脊山”时,由于大雾弥漫,根本无法看清脚下的路。恐高的他被吓得两腿发软,呼吸急促,始终迈不开步子。还好, 连长黄仕刚这名“老司机”一直拉着他,一边走,一边给他讲述巡逻路上的趣事,分散他的注意力,直到走完“刀脊山”。

从那次巡逻归队后,陈国平就给自己增加了一个训练课目 :专门爬上那些又险又高的山头往下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从一次 10 分钟,到一次 20 分钟,逐渐加时、加量……后来,训练的次数多了,也就不恐高了,走的次数多了,便什么也不怕了。

听官兵们说,“怒江天堑”的艰险却远不止“刀脊山”一个,还有常年浓雾不散、进去容易迷路的“断魂谷”、 “人过狗不过” 的狭窄栈道……

与峡谷为伴,与艰险为伍,驻守在怒江峡谷的勇士们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确保了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北段防线固若金汤。他们用青春和忠诚戍守着祖国的边关,用行动默默践行着“请祖国放心,边防有我”的铮铮誓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48 字。

转载请注明: 峡谷勇士,青春不悔守边关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