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锅岭村:富在眼前 美在心头

见到第一书记祁志刚时,他正在烧锅岭村的阳光大棚里。第一茬香瓜熟了,瓜园里飘出醉人的香气。

“我们的瓜,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看这个头儿,大小不一,绝对是自然生长。”摘下一个拳头大小的香瓜,祁志刚开始“王婆卖瓜”。一旁管理瓜园的村民秦晓利,麻利地抖落脚上的泥土,乐得合不拢嘴。

从瓜园出来,不远处就是葡萄大棚。这里种植的,都是从黑龙江寻觅而来的优良品种“碧香无核葡萄”。眼下,一串串葡萄莹润碧绿,珍珠玛瑙般缀满藤蔓。

瓜熟了,葡萄也丰收在望。下一步,就是卖出个好价钱了。秦晓利对记者说:“这瓜园、菜田,都是村里的扶贫项目。村里的贫困户只要来这里打工,给瓜田除除草,给葡萄掐掐尖,每天的收入就有六七十元。而给这些农产品找销路,都是祁书记的活儿了。”

看着秦晓利眉开眼笑的模样,祁志刚告诉他,先摘下熟透的一批,明天他就安排人来运。秦晓利搓着两手,说宁肯半夜起来摘瓜,也绝不提前采摘,让瓜变蔫了。这,绝对有失他种瓜的水准。

说说笑笑间,今年的第一茬香瓜就卖出去了。利用第一书记代言平台,祁志刚协助村里销售果蔬。另外,包保单位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也会点对点进行对接。几年来,长春市建委通过多种方式,为村里筹措各类资金670余万元。

从果蔬大棚出来,又来到了牛舍。这是村里的又一个扶贫产业项目基地。

蓝天白云下,牛舍四周的玉米地一片青绿。这个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牛舍,是投资240多万元建起来的,其中长春市建委投入了40万元。经过不断繁育,眼下,120余头肉牛正茁壮成长。每年,可为村里贫困户人均分红1000余元。

牛倌儿大爷乐呵呵地从牛舍里走了出来。他告诉祁书记,方砖运来了。

原来,随着肉牛的不断繁育,原有场地已显得略为拥挤。基地场长要扩建牛舍,为牛舍铺方砖。他找到祁书记。办事一向雷厉风行的祁志刚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马上给长春市建委打电话,寻求支持。很快,几车方砖运来了。一边卸着方砖,场长一边望着祁书记乐。

祁志刚说,这些肉牛可是村里的“摇钱树”。可是眼下,他并不急于把这些“摇钱树”立刻变现。他要将其继续繁育壮大,为村里留下能够“造血”的储备。

时近中午,祁志刚带着记者来到贫困户谷凤英老人家中。

小院里静悄悄的,一园子的土豆秧苗,把几间土屋掩映得别有生气。但就是看不见人影。

隔着院墙,祁书记回头张望。不远处的大道上,一位老太太正步履蹒跚匆匆而回。

“您去哪儿了?肺不好还不在家歇着。”望着老人,祁志刚亲热地嗔怪道。

而老人只是笑。又唠起从前,儿子遭遇车祸,老伴也因病离世。祁志刚笑着打断她,“这不有我们呢吗?”老人连声说:“那是啊,你们三天两头来看我,现在我可是吃穿不愁了。看病还能报销,每年还享受村里的扶贫分红,日子舒坦着呢!”

老人笑着,眉头舒展。她望着祁书记,就像望着自己的孩子。

临走,祁志刚看见老人家厢房顶的一道裂痕。这几间老屋已经做过安全鉴定了,但祁志刚还是不放心。他快步走回车里,拿出手机,把这一条裂痕拍了下来。

又踏入贫困户苑士国家中,苑士国的老伴儿正锄地归来。老两口和他们患病的儿子,一起围拢过来。两位老人憨厚地笑着,说起儿子享受的低保,全家享受的扶贫项目分红,黝黑的面庞转眼笑成了花。

祁志刚就这样忙碌着。从长春市建委轨道办公室的岗位来到农安县合隆镇烧锅岭村,两年多的时光转眼飞逝。现在,不仅每家每户情况他都了然于心,还与贫困户打成了一片。两年多的驻村工作,对祁志刚而言,也是脱胎换骨般的历练。

站在烧锅岭村的村路上,远眺,无边的玉米大地正扬起绿色的波浪。伊通河流经这里,变成了窄窄的带子。在村边的低洼处,如果不是走到近前,很难发现,这里竟有这样一条河缓缓流过。

烧锅岭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正一天天走上致富路。如今,村里的路灯立起来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联合收割机买来了。家家户户,富在眼前,乐在眉梢,美在心头。

而对于祁志刚,这里也早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即使有一天离开了,他也会情牵不断。闲下来,他不停地憧憬着,脱贫致富奔小康后,未来的烧锅岭村,将会变成怎样更加美丽的模样……(记者 王小微)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64 字。

转载请注明: 烧锅岭村:富在眼前 美在心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