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终于迎来了暑假的“三下乡”活动。外语海棠赴青州市夏庄村支教小队的志愿者们像去年一样,来到了熟悉的地方,和一群熟悉的人,相伴度日,共同完成一段支教生活。
这里是一所福利院,坐落在青州市大山的脚下,这所小院儿就像一位老人一样,等候着我们一年一度的到来。她仿佛一位年长的慈母,矗立在这里,守候着我们,等待着她远方的儿女归来。今年的今天,我们来了,我们决定让这所福利院旧貌换新颜,为了孩子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志愿者们挥动工具,干起来了!
志愿者们利用卫生工具,清理支教场所的卫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顾龙 摄
曾经偶尔翻阅诗书,在《蓬莱先生传》中看到了这么一句话:鱼水之情,极其娱乐。今天,当队员们打扫卫生时,当地的居民也加入进来。
“奶奶,我们自己做就好,不用麻烦您。”队员们对着年近七旬的老奶奶说道。
“没事,我帮帮你们,你们好好教教我孙子就行。”奶奶说。
也许,我们可以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负面报道,可你要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的为当地做出贡献,不论你在那里停留一周或是一月,那么这只队伍绝不是过客,亦不是行人。
很多像青州市夏庄村这样的地方,在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像奶奶一样的人,他们期望着当代大学生能够到来,哪怕是短短的几天,对他们而言,也能给予孩子以启迪,启迪孩子以方向。
支教地点的打扫是不小的工作量,从居民的家里借来了铁锨和小推车,马不停蹄的打扫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差不多完成。
奶奶帮助支教队员清理干柴,利用干柴生活做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顾龙 摄
看着熟悉的地方焕然一新,志愿者们擦擦头上的汗水,嘴角不不经意间多了几分笑容。
常言道,军民鱼水情。志愿者们若是那帮助孩子们的水中鱼,这里的居民就是那凭鱼跃的深海。我们在这所“焕然一新”的福利院里,共同走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志愿者们来说,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有些新奇。那个独轮车看着那么容易使用,可是一旦换成了自己来操作,又是那样的难以上手。
支教队员小心翼翼的盯着独轮车,利用独轮车倒垃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顾龙 摄
今年,是第二年走进青州市山脚下的这所福利院,有些孩子今天也来帮着我们打扫卫生,也许是生活的相对艰辛,他们明明那么弱小的身影,却有一种成年人的坚毅与担当。
志愿者们在这里,也许只是今天这么片刻的“辛苦”,可和他们这些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孩子相比,这甚至算不得辛苦,他们或许打扫过比这里还要脏乱的地方,可他们似乎一直对未来充满着信心与希望。而这些,不正是我们三下乡志愿服务所希冀的吗?
孩子干起活来,丝毫不逊色于支教队员,真是一位小大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顾龙 摄
出发之前,志愿者们也曾彷徨,担心这所福利院是否“接受”这一批新的队员们;也曾有些许的胆怯,生怕面对这里相对落后的环境,身体吃不消;也曾迷茫,自己在这几天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会不会被认可?
可是这一切,当我们看到那所经过自己的打扫而变得焕然一新的福利院时;看到那些嘴角挂着欢笑的孩子时;看着那些热情招待志愿者的居民时,一切疑虑都已烟消云散。(通讯员 侯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