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角色”发展成“超级大佬”台风预报难在哪?

人民网-环保频道 原创稿

从“小角色”发展成“超级大佬”台风预报难在哪?

福建泉州,盐工们赶在台风到来前抢收原盐。

今年7月,我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空台”现象。进入8月,台风“报复性”登场,仅8月1日至10日就出现了4个台风,且3个台风在近海加强。那么,这些台风是如何从“小角色”发展成“超级大佬”的?预报有何难点?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一起来听听专家解读。

原因:内外因结合蓄积能量

记者梳理发现,继7月的“空台”现象之后,8月初,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第4号台风“黑格比”和第6号台风“米克拉”都属于近海加强台风,其中“黑格比”和“米克拉”都是近海快速加强的典型。“黑格比”看似块头不大,能量却惊人大,破坏力也不小 ;“米克拉”24小时内从热带低压加强到台风级,实现了三级跳。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成为“超级大佬”,且破坏力惊人。

近海加强台风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张玲表示,与在开阔洋面加强台风相比,近海加强台风的原理、所需条件基本一样。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并达到较强等级的台风,需要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需要有风切变环境和适宜的海温条件,还需要有较强的动力强迫的增强,包括低层从台风外围向台风中心流入的增加和高层从台风中心向外流出的增加。在这些条件中,适宜的海温作为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夏季一般都能满足。但是,垂直切变的条件则相对困难许多,在垂直切变偏大的区域难以满足台风能量聚集的需求,不利于台风增强;反之,则有利于台风中心附近对流的集中发展和强度增强。

张玲指出,今年的“黑格比”和“米克拉”都处在季风槽内,随着8月初以来季风增强,帮助它们源源不断从低层向中心输入能量和水汽;而在高层出流方面,两个台风正好处于中国内陆上空南亚高压东侧和西北太平洋洋面高压区的中间地带,台风的出流以向赤道一侧的东北风出流为主,保证了较强的高层出流强度,也避免了垂直切变过大的情况。这些都是它们近海快速增强的重要外部力量。自生成以来,保持紧凑的内部结构,这是它们在近海快速加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度:强度“拿捏”是主要预报难点

由于台风近海加强,往往留给预报和防范的时间相对较短,加之有的台风前期表现并不“厉害”,容易“麻痹”数值预报模式,从而低估它的快速加强过程。目前,台风快速加强,包括近海快速加强的机理和预报仍是业务难点。

张玲表示,台风加强幅度的“拿捏”是台风快速加强的主要预报难点,特别是对极端强度的把握。因此,预报员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和模式预报一样,难免会高估或低估其发展实力。

她举例说,以今年的“米克拉”为例,从它编号到登陆不到一天时间,留给预报员思考和调整的时间就更短,预报难度相当大。对预报员来说,

对于近海快速加强的台风,资料显示,此类台风均满足既有较强的高层出流、垂直切变又不太大的大气环流配置条件。

“但是,如何来判定台风是否符合上述配置条件是主要难点。因此,对快速加强台风个例进行研究是提升判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张玲补充道。此外,加强对数值模式的检验和提高对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也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54 字。

转载请注明: 从“小角色”发展成“超级大佬”台风预报难在哪?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