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本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14岁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Z(嫔妃的称号)。太宗死后一度不尼。高宗时又被召入宫为昭仪(嫔妃的称号),655年立为皇后。
高宗多病,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握大权,高宗死,中宗继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废中宗立睿宗。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史称“武周”。
执政期间,她开设殿试制度,亲自考贡生;修《姓氏录》,进一步打破士族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她奖励生产,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重视边防,设北庭都护府,巩固了唐帝国在西域地区的统治。为贬逐政敌,她任用酷吏,屡兴文字狱。晚年豪奢专断,颇多弊政。705年,病重,大臣拥中宗复位,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病死。
据史书记载,同男性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一样,武则天的男宠也多至三千。然而是否真有那么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武则天的众多男宠里面,其中有四个是我们应该知道滴!
薛怀义和沈南嫪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他是武则天第一个在历史上有记载的男宠。薛怀义原是一个在市井卖膏药的小贩,因身材魁梧、健壮,被选进宫,成了千金公主的情郎。(按:千金公主是唐高组李渊的第十八个女儿,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当时武则天大权在握,千金公主为了讨好武则天,于是就把薛怀义献给了她。
多年守寡的武则天见到魁梧健壮的薛怀义之后,非常喜欢,遂留用。但是为了使薛怀义出入皇宫更加方便,武则天便让他削发为僧,并在洛阳修建白马寺,薛怀义出任主持。从此借举办佛事之名,薛怀义便可自由出入皇宫。
薛怀义得宠期间,凭借着自己的如簧巧舌,不断得到提拔重用。他不仅为武则天督建明堂,还曾多次以大将军之名出兵讨伐突厥,并由此“因功”受赏(薛怀义两次讨伐突厥,运气都出奇的好,他兵未至,突厥就逐水草而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薛怀义当然把此归结为自己的功劳)。
可是就在薛怀义宠极一时,飘然自得的时候,一件让他非常恼火的事儿发生了,那就是武则天看上了太医沈南嫪。
武则天自与沈南嫪好上之后,薛怀义越来越受到冷落,终于有一天心怀妒忌的薛怀义一气之下,把自己曾为武则天督建的明堂烧了。可是对于这件事,武则天不仅没有治罪于薛怀义,并且还让他再次监修明堂,因为她首先觉得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再者说薛怀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对沈南嫪的嫉妒,这恰恰了说明了自己的“魅力”依然存在。
这一次,薛怀义虽然得到了赦免,但是心中依然不忿,他经常私底下宣扬武则天的丑事。武则天知道之后,终于忍无可忍,设计将其杀害!
薛怀义死了以后,沈南嫪成了武则天唯一的“宠儿”。可是已过中年的沈南嫪虽然仍文雅风流,但已身心虚弱,他极尽所能地想服侍好武则天,但已力不从心。因此没过多久,武则天便陷入了寂寞郁闷当中。
张易之和张昌宗
张易之、张昌宗是一对亲兄弟,唐太宗时凤阁侍郎张九成的儿子。二张兄弟当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并且风度翩翩,相貌非凡。在他们成为武则天男宠之前,二人都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骈夫。后来太平公主因见母亲寂寞难耐,出于对母亲的“孝心”,遂割爱,将二张兄弟献给了自己的母亲。
二张兄弟除了长得“漂亮”之外,还精通音律,善弹能唱,最厉害的一点还是他们“侍寝”的本领高超,因此武则天一得到他们,就宠爱非常。
那么武则天宠爱他们到了何种程度呢?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有一次,武则天的孙子李重润、孙女永泰公主和孙女婿武廷基因不满二张仗势霸道的嘴脸,私下里议论。不想这件事被二张知道以后,告诉了武则天,而武则天竟因此一下子把三人全部处死了。由此可见,当时武则天对二张的宠爱到了何等程度!
二张借着武则天的宠爱,势力迅速膨胀,一时间权倾朝野,蔑视群臣。朝中大臣虽然对二张的行为极为不满,但是摄于武则天的威严,均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公元705年,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朝中拥唐大臣发动政变,把武则天从病榻上“请”下了皇位,顺便诛杀了二张兄弟。其实这次政变名义上就是以“二张兄弟谋反”而发动的,可见当时朝臣早已对二张兄弟恨之入骨了!
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旦降为皇孙。
那么,武则天难道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了李氏呢?据史料记载,这与名相狄仁杰的智劝和武则天的“怪梦”不无关系。
狄仁杰的劝说很“走心”
狄仁杰如何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提及。
《新唐书》:
会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唐中宗李显被废后,封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又说:“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
《旧唐书》:
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
《资治通鉴》:
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狄仁杰劝说武则天,除了站在天意、民意的角度上,还重点突出了一点,就是“母子关系”。
“母子关系”是一种最能敲动人心的关系,它以最直接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因此母与子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从母与子的关系出发,最能打动人心。狄仁杰紧紧抓住了这一点苦苦劝说,虽然让武则天有所反感,但武则天最终“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
武则天的“怪梦”
武则天欲改立太子期间,做过一个梦。对于这个梦,史料记载有所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新唐书》这样记载:
武则天对臣下说:“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指李显),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亦指李显)于房州。
《资治通鉴》却是这样记载的:
武则天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指前面“太帝以二子托陛下”中的“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两梦内容不同,但殊途同归。其实这梦说怪不怪,只是经臣下一解释就显得怪了。这说明,武周虽立,大臣们对李唐仍念念不忘。或许武则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坚定了把天下归还李氏的想法。不然,看此人心向背,即使自己把皇位传给武氏子孙,武氏子孙也坐不长。
上官婉儿是一代才女。在唐高宗时,上官婉儿一家被武则天抄没,然而上官婉儿一心服侍武则天,她为何就不记武则天的灭族之恨呢?据说婉儿尚在母腹中时,其母梦中见大秤一杆,于是请教相士,相士掐指一算,惊呼:“此子日后当称量天下。”待到婉儿出生,竟是一个女孩,大家都很失望,说相术骗人,无非为钱财而已,也就不再在意。等到婉儿祖父上官仪被武后杀害后,童年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宫中为奴,本以为会暗无天日,可是等婉儿长成,她的才华开始在宫中显露出来。她博古通今,诗词文章犹为出色,甚至书法、数术、弈棋等无所不精。
她的才名很快传到了武后的耳中并召见了她。当场面试时,小婉儿聪明伶俐,从容不迫,一挥而就,写了一首七言诗,其文辞精美,比起朝廷大臣们的腐儒酸调,可谓天上人间。尽管诗的字里行间不时透出对武则天的愤恨之情,可武则天并不计较,并感叹道:“此女才智非凡,赛过须眉!”随后,她命上官婉儿离开掖庭,到她身边来当秘书。
上官婉儿接到诏命,心里非常复杂,这个权力至上的女人,曾是杀死自己家人的仇人,害得自己和母亲沦落为奴,现在,她又要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委以重任,而且是随侍身边的贴身秘书,憎恨、感激、恐惧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烦恼无比。但是一个月以后,她就成了武后最信任的贴身女官。武后讨厌批阅表奏,起草诏命,便把这些事都给婉儿处理,由此也正应了“称量天下”的预言。朝廷大臣们也竞相奔走其门下。从此,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由仇视慢慢转为拥护。到中宗李显即位,上官婉儿更是大被信任,中宗被婉儿的才貌所迷,便将婉儿召幸,册封为婕妤,封其母郑氏为讳国夫人。
但此时婉儿并不高兴。因嫌中宗懦弱无能,在武后晚年时,她开始与武三思私通,并在诏命封旨上推举武氏,抑制唐中宗。此时的上官婉儿已变得心机重重,她为了讨好皇后韦氏,将武三思让给了韦氏。景云元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中宗年仅16岁的幼子李重茂为帝,韦后称太后,临朝听政,并派上官婉儿商请太平公主,想得到她的帮助。此事未果以后,韦后自当朝政,后来还想杀少帝李重茂和相王李旦,此事被相王第三子李隆基得知,他与太平公主合谋,联络羽林军冲入皇宫杀死韦后和安乐公主。李隆基后来诛其逆党时,上官婉儿受此牵连被杀了。“称量天下”的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
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是历史学家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从血缘上看,就非常不一般。除去血缘关系,两人还有什么更加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女王,而李隆基,也算是一代仁君。今天,小编搜集了相关资料,和大家一起解读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
要知道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就必须先弄清李隆基是谁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乙酉年八月五日戊寅日(685年9月8日)生于洛阳,属相鸡,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庙号为“玄宗”。玄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号为先天,后改开元,再改天宝,756年退位,在位45年,李隆基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母窦德妃。李旦(公元662~716年),睿宗,又名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武则天是李隆基的奶奶 ,李旦是武则天第四子,而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子。武则天和李隆基是祖 孙关系。
武则天挺喜欢李隆基的,有这样一个传说: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 ,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 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发生转折是在李隆基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 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 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 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李隆基认为奶奶武则天是个很有成就的女性政治家,不知不觉中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也亲密起来。尽管奶奶武则天也犯了一些错。但她还是个 有成就的女人。另一方面李隆基又认为女人应该远离政治。政治的血雨腥风对女人的身心都造成了很 大的伤害。女人的内心是感情丰富的。是充满柔情的。但是因为政治 。女人不得不在很多人面前表 现的比较冷。其实女人的内心是很热情的。但是政治女人表面上都比较冷 。
内心都很热情。政治女 人内心也渴望得到感情。得到爱。得到关心和爱。但是政治女人为什么要表现的比较冷。而内心又渴 望激情呢。因为国家大事太多。外界给她的压力太大。皇宫里的争权夺力太厉害。太复杂。还有内心 的孤独 。所以有些人觉得她们没有感情。实际上她们的内心也有着很丰富的感情。因此,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是不一般的。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 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 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
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 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没有等韦皇后动手,多得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 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史称“唐隆政变”。然后 ,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 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啊公杨达之女。而出生于四川。按照古代的说法,是山西人。那现在来说吗,说是四川、山西都可以啊。既是古人就应按照古代的说法,武则天是山西人。
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据说是被武则天毒死的。次子就是李贤,三子李显(哲)为中宗,四子李旦,就是睿宗。两个女儿,但是被她自己害死一个,就只剩下后来的太平公主。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
武则天共生了四个儿子,个个是没作为的窝囊废:
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身患痨病,24岁就死了.据说,他跟母后政见不一,为此有人怀疑是武则天毒杀了他.这种猜测的根据,是武则天当年曾扼杀周岁的女儿嫁祸于王皇后,认为这女人心狠手毒,.....但这不足以为凭,没有充分的证据,仅凭她的过去所为来猜测(况且过去的事也是猜测呢)就断定武则天杀了亲儿子,显然不是史学应有的态度.
次子李贤,先被封为雍王,后立为太子,据说他也是因和母后政见不和而被流放巴州,不久便死在那里.许多人说也是武则天派人毒死的,根据也如上.
三子李显,先被封为周王英王,后立为太子.据说相貌酷似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死后,他继位,史称中宗.他性格昏懦,当了三个月皇帝,便被废黜.贬为庐陵王.后于705年复位,可五年后被自己的妻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于神龙殿.这位仁兄真是窝囊到家了.
四子李旦,初封为殷王,中宗李显被废后,即帝位.他为人庸懦,毫无作为,当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被废黜,武则天取而代之.
应该说,既然四个儿子都不成器,武则天取而代之就是很正常的了.不能把一个无能之辈供在台上三呼万岁,然后他死后(或下台)再来个三七开四六开,有本事就取而代之你来干!这才是英雄胆识,事后诸葛亮是小人见识.
武则天真是奇伟的女人,既有智慧又有魄力,历史上骂她的人很多,歌颂她的也不少.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一位名正言顺的女皇,敢作敢为,令人钦佩,她治理的那段历史,不是历史最好时期,可经济发展,国家安定,政府不腐败,官员不很贪......这样的女人比一些须眉男人强多了.她的四个儿子远不及她,她取而代之,也是对国家对历史的负责呢!呵呵!
武则天活了82岁,她死后许多女人想学她,但许多都是有其志而无其才.她的儿媳妇(李显之妻)韦皇后就是这样的女人.
武则天的智慧没遗传给儿子,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却有母亲的几分魄力.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不及这一个女儿有作为!
韦皇后毒死亲夫(中宗李显)后,也想学学武则天,独揽朝政,但她有这野心没这本事,不久就被太平公主联合自己的亲侄子李隆基策动羽林军杀进后宫,杀了韦皇后及其党羽,扶睿宗李旦重登皇位.
李隆基是李旦的四儿子,他是武则天的孙子.
李旦之后,李隆基继皇位,他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三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那又是另一段历史佳话.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号(周)。
武曌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傧的一种)。李世民死后,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妃傧的一种),经过长期的苦心孤诣她当上了皇后。然后再排除李氏王朝当上皇帝。
虽然在武曌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但并没损害整个中华帝国的元气,并使中华帝国顺利地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
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有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
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
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做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
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
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
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
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为之赞叹不已。
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
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
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第四种:为维护道家统治,防止儒家登台,把儒生杀的血流成河,武则天知道历史多数是儒家编写,如果不立此碑,那一代女皇的名声将彻底成黑。
另外,还有几种说法认为:
一是,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对武则天无法称谓,是称武则天为先帝呢?还是称其为太后?二是,唐中宗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却曾被废而复立,因而心怀嫉妒,在李唐王朝中插进一个21年的“武周”更是奇耻大辱,为了雪恨,故意立碑,让她难堪、出丑。三是,如何撰写碑文,评价武则天,一直争论不休,由于没完没了,那碑就始终空着。这三种说法可信之处在于,帝王一般不会死前下诏对如何撰写碑文评论自己发表意见的。
还有一说,武则天离世后,政局动荡,无人过多关注,待人们重新关注,他的那段历史早已众说纷纭,真假难辨。
武则天当了多少年皇帝?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那么武则天是多少岁当的皇帝呢?又当了几年的皇帝?
武则天在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唐中宗和唐睿宗时做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即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即位时已经67岁了,是中国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655 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这样看来是一共当了15年女皇帝,但是实际掌控朝政是从当皇后开始的,一共是50年。
把国号改为了“周”,追认周文王为武氏始祖。
武则天被后世人们非议最多的是“好杀”和“荒淫”两大问题。主要描写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二人情感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大明宫祠》,对武则天如何“荒淫”有较详尽的表现。历史上武则天的私生活(男宠问题)又是怎样呢? 多情的薛怀义 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是薛怀义。薛怀义本名冯小宝,在洛阳经商为业,初与千金公主侍儿有染,后被千金公主介绍给武则天,为武则天所喜爱。当时宫中经常举行佛事活动,为使冯小宝方便出入宫中,武则天命他剃度为僧,又命他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改名薛怀义,薛绍称其为叔父,朝野则呼为薛师。 薛怀义依仗武则天之宠幸,多为不法之事。后因武则天宠幸御医沈南,薛怀义恩宠渐衰,气极之下,竟偷偷将明堂焚毁。 武则天知是薛怀义所为,但也自觉难堪,未予追究,反令怀义主持重修明堂。后薛怀义益发骄纵,并张扬武氏私事,为武则天所恶。在武则天授意下,太平公主率人将其缢杀。需要指出的是,武则天宠幸沈南和授意杀薛怀义,说明她对薛怀义并非一往情深,而薛怀义在焚烧明堂之前也早已不愿进宫,武则天和薛怀义的爱情被《大明宫祠》有所美化。 面如莲花的二张兄弟 张易之和张昌宗属世家子弟,宰相之后。被称为面如莲花的张昌宗是太平公主推荐给武则天的,张昌宗又引进其兄张易之,武则天一见甚悦,于是二人同入宫中侍奉武氏。此二人先被任为中郎将和少卿,后屡屡加官,因武氏年事已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二人权倾朝中,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复辟唐朝的政变,将二张诛杀。其实二张对唐朝的复辟也是有功的。 在武则天晚年为立谁为太子犹豫不决时,二张劝立庐陵王李显,对武则天应有所影响。这一点,《大明宫祠》没有表现。 唐高宗死的时候,武则天60岁。两年以后,开始宠幸薛怀义,从此至死20年间,武则天又先后与沈和二张有染。史籍中有关武则天男宠问题的记载大致如此,除此之外的传说均系流言。武则天也曾下令选天下美少年入宫,但被大臣谏止。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