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陈美琪晒《鉴证实录》演员合照,并称:“20年聚首,疯了!”照片中,陈美琪披着一头长发,身穿亮片无袖裙,20年过去几乎没有变样,人群中一样就能认出。“宝言”陈慧珊略有发福,但依然气质很好。20年剧中女演再聚依然是那么的漂亮,保养有方,给人感觉很温馨感动之意。
此照片曝光后,引起众网友的诸多回忆,纷纷围观并留言称:“岁月有情,依然那么美!”“琪姐依然很美!”
《鬼影实录》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的恐怖程度和日本的《咒怨》不遑多让。现在该片被改编成了同名的VR恐怖大作,名为《鬼影实录:迷失灵魂》。现在该作的发售日期也公布了,《鬼影实录:迷失灵魂》将于8月15日登陆PSVR。
该作已经登陆Steam抢先体验平台,虽然基于电影系列创作,但并不是系列中任何一部电影的改编,而是全新创作的故事内容,即将在VR平台上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恐怖体验。
《鬼影实录》是用小成本营造真实感的恐怖片,而《鬼影实录VR》(Paranormal Activity VR)就是用VR平台来呈现更恐怖的体验。玩家可以带上Oculus Rift, HTC Vive或者PlayStation VR,在一间闹鬼的房子里走来走去。我们试玩到的版本简要展示了各个场景,在这座房子里呆的时间越久,它就会变得越吓人。你会听到背后传来某种声音,但是一回头却什么都没有,然后再一回头所有的凳子全都突然被摆到了桌子上面。
《鬼影实录VR》让人真正置身于电影之中,不再是观众,而是成为主角,亲自做出那些(愚蠢的)决定。你真的感到自己正在被猎杀,而唯一的出路只有摘下VR头盔逃回现实。
《鬼影实录VR》将于今年夏天正式发售。
(2017-07-29)
在今天举行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7届年会上,因天气原因未能来到现场的任志强用录音+PPT的形式,向现场来宾阐释了他关于房地产的最新观察和思考。
任志强表示,过去两年地价高企, 土地价格的上涨还会推动房价的上涨,房价不可能在土地价格上涨的情况出现大幅下跌甚至崩盘。
另外,任志强指出,房地产企业在2015-2016年的融资大幅增长,达到8500多亿;但在今年1-5月,108家房企的融资持续下滑,包括银行贷款、票据、发债等其他融资都在下降,虽然6月有所回升,但仍然无法达到过去两年的水平。而到2018年,房地产行业将迎来一个还债高峰,额度达到3300亿;2019年额度则达到4700亿,今年、明年、后年房地产企业还债规模将超一万亿。
他认为,接下来的时间,某些房企的现金流会因为收紧的调控出现危机,而还贷高峰也会影响到一些企业未来的变化。
他判断,目前来看,今年商品房销售额可能再创历史新高,哪怕增长1%也是增长。
随后上台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任志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大家对于任志强的一些观点要谨慎看待,”钟伟稍带调侃地说,地价并不是影响房价涨跌的决定性因素,就像股票市场一样,在6000点买入的会被套牢,在2017年初买入三四线城市几千亩地的房企也可能会被套牢。
对于房企的现金流问题,钟伟认为,任志强说房企万亿负债会出现现金流问题也是危险的。虽然未来两三年房企面临万亿还贷高峰,但房企的现金流问题不太大,因为2016年是个好年景,房企的销售额大概为12万亿。
钟伟还说,任志强以前说“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也是一个危险的观点,因为任志强会健康长寿,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调整。
他甚至明确指出,当M2增幅低于10%时,2-3个季度后,也就是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国房价会有一轮显著的下跌。
针对市场上抨击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巨大的观点,钟伟提出反驳,他表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居民家庭资产中有60—70%是地产,剩下的40%左右是金融资产,而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目前所投资的金融资产是100万亿左右,居民房地产的市值大约是金融资产的1.5倍,商品房的市值是GDP的2倍,这与西方国家水平相当。
但即使这样,钟伟依然不看好中国房地产的未来,他表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较少的依赖于传统的大制造业的工业,较少的依赖地产和金融,更多的不得不依赖消费和创新。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仍然会平稳延续。
钟伟强调说,我们必须看到新一届政府对地产和金融的态度是很谨慎,不像过去十年那样把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在“金融+地产”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可能接近于峰值,没有这么多人要进城,还有3亿人没进城的,大部分也已经住在镇里了,或者他们本身已经都有房了”。
以下为钟伟演讲实录:
大转折 小机会
by 钟伟
我对中国经济悲观的看法是形成于2010年的第三季度,当时也是博鳌论坛。我所做的演讲叫“中国的好日子到头了”。从2016年初到现在有一个大的转向,过去7年我对中国多是持悲观的态度,未来可能比较乐观。对中国房地产的理解也有一些大的转变。接下来,我想向大家认真汇报我的思考。
首先想批评任志强先生的判断,他的一些判断我希望大家要非常谨慎的看待,比如说他的有生之年看不到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这是非常危险的判断,因为他会健康长寿的。
其次,他认为地价很高,所以房价也高,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判断。因为地价高,所以房价不能跌,开发商为什么不能被套牢?如果2017年年初在中国的“三四线”小城镇拿地,套你一辈子是应该的,赔钱也是应该的。
又比如说在未来两三年,开发商需要规划1万亿的各种债券,有可能导致房地产资金链的断链,这个判断也是危险的,因为2016年销售金额大于12万亿,所以去年是比较严谨,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比较大的流动性。在座的诸位,有谁缺钱的?所以这个判断都需要非常谨慎的看待。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大转折、小机会”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我们看房价的两季度,如果你要看房地产行业的中长期的机会,那你需要看的数据是20年的数据,而不是看一两个月或者是一两个季度的数据。一两个月的可能会包含噪音,但是不包含趋势。
大转折中的第一个转折就是西方的转折。总体而言,西方国家所推行的全球化的政策、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政策,都有所收敛。保守主义甚至民粹主义,在很多西方都会出现出现这样的回潮。未来的一段时间,整个全球经济都处于保守主义的态势之下,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冲击。
第二,我想强调的是中国。自2012年之后到现在,中国的政策调整一直是秉承着频繁的刺激反周期的调整。但从2016年到现在,中国政府反周期的刺激政策,不仅比较少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撤了。我们的增长不再单纯依赖工业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城市化以及快速供应货币的货币化,这老三样城市化、工业化、货币化结束了。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平台,这个增长平台当中,地产和金融,不发挥主导作用。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实是比较少的依赖于像过去十年那样的狂飙猛劲的地产和金融,比较多的依赖于产业升级和中高品质的中国经济。比如说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这是大的转型。
第三,流动性有了一个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开发商并不缺钱,但是不意味着未来全球的流动性。包括中国的流动性还会继续宽松。“钱”很值钱的时代到了,人民币比美元有可能更强的时代也到了。所以,我们得珍惜目前手里所拥有的现金,得看看精明的开发商做什么,如果你的基础资产不够好,那么,你拥有土地,拥有质量不太好的房产,不如更多的拥有现金。流动性开始变得贵,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变得稳中有升,在这个阶段什么都比不上有钱更好。
所以我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最富有的一代人离我们远去》,你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把钱很当回事,看到这么大体量的十几万亿的房地产挣钱的机会,不容易,也不太多。流动性在全球都发生了转折。
第四,我们看未来的投资机会,是大宗商品吗?不是。是债券吗?可能不是。现金呢?很重要。房地产呢?不是。那么,我个人比较倾向性的认为。在未来的两三年的时间,房地产也还算可以,但是更多的机会,可能出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而且是以央企、国有企业为主的创新市场。这是我向大家要汇报的转折。
2015年,我向大家汇报了什么呢?2015年我向大家汇报的是以智慧推动转型。那么,当年向大家侧重的讲了3个趋势:
第一,不要太注重增量,你也得注重存量。存量的意思是说已经开发了楼盘、已经拥有的业主,已经拥有的资源,要从增量到存量增量并举,并且存量也要效益。
第二,从注重钢筋水泥到注重智慧绿色。因为只有良好的基础资产,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三,当时向大家汇报的内容,你不要仅仅拼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要形成一个多业并举的能力。到今天,除了上市的拼前十位的大规模的房企之外,其他的企业,的确应该想想,拼规模是为了了什么?连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都不拼规模了,你还拼规模做什么?
2016年在这个时候,向大家演讲汇报的题目是《三年涨、五年平、十年落》,当时我很清楚向大家汇报,三年起点是2016年第三季度,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我也没有预期到,这波的限购、限价、限贷来得如此之急,所以以2015年房地产袭得太快、太猛,到现在受到政策的抑制的也比较多,去年向大家汇报就是这些问题。
第一,楼市由盛而衰,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这样“三年涨、五年平”相对有选择的时间窗口,现在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对大部分消费者是一个迈步的好计划,但是可能不是一个买房的好机会,尤其是炒楼。
第二,万科是过去时,万科在过去5年的创新能力并不太充分。万达是属于现在,但是现在也都不属于它了。万科可能需要瘦身减肥。那谁是有未来呢?“运营”!拥有运营能力比拥有开发能力更好,运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第三,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因为大的开发商,总得做未来几年的滚动,总得有土地储备和有项目在售和项目的储备,小开发商没有关系,形势好就多做一点,形势不好就收兵,所以大的日子未必有小的日子过得舒服。
那么,今年向大家汇报的第一个大的转折,就是我们得看外部世界的转折。外部世界的转折,大概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1991年以来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平台等等,这些拥抱着国际贸易和投资在全世界分工使得中国有了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可能已经结束了。即便没有结束,中国也需要用“一带一路”的方式,来努力主动延长这个过程。特朗普现象不是孤立的现象,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第一件事情要介入欧元进行对中国的贸易进行某种制约。
在刚刚开完的G20会议,看那些国家说什么,那些国家说全球化是好的,但是全球化把我们的很多国民远远仍在后面了,自由贸易是好的,但是还要追求公平贸易,气侯变化是好的,美国退出了不应该,但是美国退出之后,美国人原来掏的1千亿,我们也不掏。
所以,这样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出现了巨大的转折。这种巨大的转折体现在第二点,奥巴马的政策结束了,不可能延续。奥巴马两个任期,GDP从14.7亿万亿增长到了19万亿,也就是增长了30%,但是付出的代价太高了。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从10万亿,几乎翻了一被。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从不到1万亿,到了4.5万亿,翻了4.5倍,所以奥巴马在谈经济刺激增加。收获的是什么呢?收获的是美国经济目前增长大约2%,别忘了2000年到2010年美国经济增加大概是3%,克林顿时期的90年代美国的经过增长是4%。你印了这么多钞票,还了那么多债务换来了30%GDP的十年之内的增长。
这样的政策还能延续下去吗?穷人还是这么穷,中产阶级也从美国消失了。所以特朗普是对过去美国扩张性的世界进程政策的一个特别大的拐弯,无论谁上来继续拐弯。像奥巴马有理想有作为的情绪,我觉得在大国都逐渐退潮,中国要再分一杯羹的难度就大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第三点,前50年和后50年后的大国关系。1972年中美建交到现在,中国对于世界秩序和西方世界亦步亦趋,我们在美国有亲戚,孩子在美国上学,会讲一点英语,以此为荣。但是现在西方好象也没有这么神奇,中美之间两个大国的关系,是自中美建交之后,目前处于重新定位的过程。
过去中国是跟随美国和遵从已有的世界秩序。未来呢?未来可能美国往前走得不够快,以至于中国没有办法在美国后面小步慢慢走。所以未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会持平,甚至有可能中国会超越美国。那么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大国的崛起?心态是很难的,行为举措上会更难。我们必须看到中美良好的蜜月开局是暂时的,在未来的十年,发生一定的可管控的冲突、分歧、摩擦是经常的。
所以,在外部的局势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之下,我们当然得看中国所拥有的空间,需要自己努力去做。我们看一下经济方面,比如说美国增长差强人意,但是美国并没有在次贷危机再陷入危机的可能性。美国国内资产价格如股票是比较贵的,比如美股相当于两倍的GDP,创新是稀缺的,创新也包含着部分的泡沫,那么,看起来美国的股票太贵了,那么有的人说我们到美国看看房地产,但是他相当于中国中等城市的开发。
就过去十年,美国的股票,尤其是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股票是贵的,美国的房子并没有这么贵。我们统计了一下,在过去的十年,美国50个洲累计房价上涨10%的洲正好有25个,累计房价上涨超过20个洲,有14个。累计房价涨值超过30%的洲有11个。
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有房屋保险等等,因此,十年如果房价累计涨幅不超过20%,对业主而言,没有任何增值可言。所以美国次贷危机的房价上涨主要还是集中在旧金山、纽约等几个城市。中国开发商进入美国,能够做房地产开发的,还是这些城市以及像德州等等一些小小的规模,大规模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就是美国的状态,西方的状态,在整个拐弯收敛。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会有一场金融危机在等待我们吗?中国经济的拐弯,也需要看下面几点:一是我们进入了新的平台。在几轮刺激之后,现在不太需要刺激了,或者只需要比较少的刺激措施。2016年下班年对房地产刹车,现在开始对金融刹车。你觉得,地产和金融,中央政府都刹车了,他还是反周期的刺激政策吗?我曾经这么开玩笑的说,我们对中国经济并不用这么悲观,因为我们进入了新的平台,目前已经是以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了。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63%,工业和农业加起来才贡献了剩下的1/3。未来,消费对中国增长的贡献,也会更多。不知不觉当中,中国的产业转型,我个人认为,已经走完了一大半。
我们可以看到,像水泥、航运、钢贸等一大堆的问题产业,其实基本上大问题都消化了。如果还有一些行业的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是钢铁和煤炭,煤炭可能都解决得差不多了。那么,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也在下降。
通俗一点讲,我曾经在年初的时候说,衡量2017年国民化的中国经济稳不稳,主要看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2015年的5月25号、2016年的5月9号,分别有一个权威人士的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谁是权威人士呢?当然是有核心的。因此,权威人士的文章,当年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还有某些担心,需要通过这样一个权威人士文章。也就相当于党中央下发的一个明码电报的文章,来通令各地的官员、企业家、民众说,最高层对中国经济今年的定调是这样的,担心有这些,我们将这么做。衡量2017年中国政府对经济是否担心,只要看5月份有没有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文章。所以中国政府对2017年2018年的经济增长并不太担心,反周期的政策刺激也在往回撤。
“老三样”过去了,工业已经走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工业不再代表中国的未来。像美的、格力、海尔不代表中国经济产业的未来,也许这些企业可以在自动化的流水线,使用先进制造机器人会仍然有比较大的潜力,但是他们自己要深度的有一轮再创业的过程。过去的大规模的制造业结束了。带来的影响,中国有可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包括石油、煤炭的需求也到了巅峰。
第二个“老三样”,城市化,也可能结束了。不要看中国有13.8亿人,可能人没有这么多。这个数字有可能被夸大了,不要看中国城市化当时有50%,还有3亿人要进城,没有这么多人要进城了,因为他们已经住在镇里了,或者他们本身已经都有房了,4百万以下的中国应该算大城市了。所以,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可能也接近于峰值,在未来可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更高的高潮在等待了。
第三样是货币化。由于你有工业的发展,产能增加这么多,由于有基建和楼市需要这么多钱,所以,中国人民银行顺势而为印了那么多钱,但是工业化、城市化到了一个拐点,印钞票也到了一个拐点。这老三样并不再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未来确实需要深入的创新。
那么,有两样,是不再做加法的产业,这两样:金融和地产。地产一定是不再做加法了,金融有可能要做减法。金融行业的压力,看起来不比地产小。金融行业,对中国的GDP的增加值和贡献,在次贷危机之后持续的超过了房地产。金融行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所以金融要变得更小一些。中国金融行业的产品规模、从业人员、网点都过剩了。未来5年中国的银行网点比厕所多,但是情况会有很多的改观,所以大家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读金融。这是金融行业的做减法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的利润,银行及说我们挣钱挣得不好意思说的时候,其实是在2011年,到今天只有6年,银行业的利润已经很低了,大概11—12%,但是比制造业的6%要高。
那么,中国目前总体上的金融状况,到了什么状况?M2对GDP大概是220到240,如果以平均资本成本6%计算,你可以乘一下,大概中国实体经济每年背负的要进贡的利息是10—12万亿之间,大约10到12万亿之间,每年新增信贷可能15、16万亿,其中2/3是用来还金融体系的利息的,剩下的实体经济才能够再扩张。所以金融到今天的规模,连滚雪球都滚不下去了。
什么是未来的大企业呢?如果不是富士康,如果不是格力,那中国未来的大企业是什么样的呢?中国未来大企业现在已经在做,可是我们看不见淘宝的店铺在哪里,也看不见京东的客服登门拜访,但是他们是大企业,我们看不见谷歌的员工在哪里,他们跟终端消费者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但是他们是世界级的大企业。所以大企业跟过去,和大厂房不一样的是,他们有大的研发,跟过去很多人面对面跟终端消费者接触,他们并不真实的和终端消费者接触,他们是虚拟的接触。这跟过去大企业需要有非常大的产品不一样的是,未来的大企业是无形的、智慧的、柔软的。他们都是大企业,你不能说马云的企业不够大。所以,我们现在已经面临这样非常大的转折。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较少的依赖于传统的大制造业的工业,较少的依赖地产和金融,更多的不得不依赖消费和创新。
那么第三个要汇报的是钱值钱起来了,不要不把钱当回事。
为什么这么讲?在我曾经2007年、2008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多少钱够养老?这文章的结论是,1987年的1万块,大约和2007年的25—35万块是一致的,所以我当时的结论是2点:第一,在这么快速的跨国时期,只有人民币不能吃。第二点,如果按照这么发钞的速度再延续20年,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可能要100万才够养老,一线城市可能要四五百万。那个阶段,我们对发钞的速度是比较担心的,可是现在事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开始于2014年。
首先,看美元。我们的外汇储备,我们的外汇闸门是来自于美国的美元供应,如果美元把供应的闸门一关,我们的外汇储备就少了。全球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的下半年到了顶峰。特朗普上台之后,无论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政治政策,都倾向于保守和孤立,没有这么多的美元从美联储印出来了。各个国家的央行,包括美联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如果把中央银行看到一个企业的话,这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的规模,不仅不再扩大,反而在缩小。比如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是4.5万亿美元,今后一段时间,美联储的规模不会比这个大,只能比这个小,因为在危机之前人家的规模只有1万亿。中国人民银行,也得缩小,2015年的时候是暂时的缩小了一下,现在总体是温和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慢多了。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不敢摊大。为什么开发商可以求大呢?人民币贬值,窗口没有了。如果要定调,未来50年的中美关系,尤其使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美元对于非美元,对于日元和欧元,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都已经贬了7%—8%,人民币才升了2%—3%,这个升值幅度跟美元和日元比不够多。美中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主角,总得解决一下。尽管有“一带一路”,但是中国跟欧洲、中国跟美国之间,没有就自由贸易达成清晰可见的决议。
所以,这一系列的因素制约了中国和美国欧洲比较好的相处,在次贷危机之后,人民币的贬值窗口有可能已经关闭了。
所以我个人不负责任的认知是,在今后的3年,人民币对美元要升值,不是贬值。所以开发商能够负美元债可以负一点,否则在美联储加息之后,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第三,请记住现金很好,特别好。
第四,楼市过去经历了什么?当下的楼市是什么?有哪些是真的,有哪些是假的?一是泡沫。年初以来到现在,最典型的说法,中国的房地产的市值相当于4倍GDP,而且300万亿了,世界最高,所以中国楼市是最大的泡沫。这个说法,我个人非常不赞成。因为总体上来讲,中国的楼市并没有这么大的泡沫。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中国的居民家庭资产当中,大约60%—70%是地产,剩下的40%左右的是金融资产。按照我们所计算的数字,中国居民目前所投资的金融资产是100万亿左右,中国居民房地产的市值大约是金融资产的1.5倍,中国目前的商品房的市值是2倍的GDP,这样的话,跟西方国家的水平大致是相当的。
所以我们得否认的是,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地产泡沫。
第二个谎言,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跌,这肯定是谎言。因为已经看到了房价下跌了,2008年的下半年和2009年的上半年,中国的商品房新房的价格大约下降了20%,只是后来比较幸运,这两轮价格的下跌,都由更高的上涨覆盖掉了,未来中国的房子会分化,但是中国的房价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是二十年出现显著的全国性的上涨难度是很大的。
第三个谎言,库存去化完成了吗?2014、2016年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太大的贡献。2016年非常火爆,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吗?没有像大家想象的这么大。因为去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仍然是个位数的。那么,我们再看区域的分化,一二线很好,但是三四线不怎么好,这个不会延续。供不应求的趋势还是在一线,三四线的一些库存的去化永远不会完成。
我们再看一下总体的库存去化过程,以及金融的安全性。这件事情比较麻烦,比如说库存。你刚卖了6个季度的好房,去年全年一共才多卖了4亿多平米的房,库存去化怎么就完成了?目前在建的商品房76亿平米,住宅52亿平米,去年一共才卖了15亿左右平米的房子,现在在建的东西,去化三到四年都无法完成。待售的是7亿平米,去年卖了十六七亿平米的房子,再看看新开工的,比去年的销售多了2亿多平米,中国房地产通过短短的6个季度就完成了去化。
那么,地产是不是对金融构成了巨大的风险呢?应该是巨大的,但是也没有这么可怕。按揭加公积金加起来20万亿,但是抵押物的价值是100万亿。所以,未来房地产行业可能会出现合并重组,这是我们看到的现状。
在整个的大转折情况之下,未来的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仍然会平稳延续。可是,江湖已远,小机会才有。习总书记讲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所以江湖的日子结束了。我们必须看到新一届的政府对地产和金融是相对谨慎的,不像过去十年把中国的高速增长建在金融+地产的基础上。
最后一个大的转折,未来对运营能力的考核。
第一,在地产之上如何加载产业,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住宅的主人就完成了居住的用地,酒店也不需要,但是未来,如果我们不能够有好的对于地产开发的加载产业的能力,地产就不值钱了。
第二,我们现在流行的加盟机制,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呢?让一个项目经理的总的投资风险95%是你的,项目经理5%的风险是他们的,这种跟投机制,或者是加盟机制用得过头了,有可能会获得非常好的短期扩张的效果,导致2017年或者2018年的排行榜有变化。
第三,我们得看到,帮政府所做的保障混改,老旧改造等等,都是有机会的。但是这种机会,有局限性。局限在哪里呢?局限在一线的楼市供不应求的、人口净流入的地区。如果没有办法做租售并举以及租售同城的,当我们要做自持的时候,我们可选的城市并没有这么多。特色小镇的“特”在什么地方?大多数的特色小镇并没有特色。比如说物流,你不就是挣流水吗?不挣钱。例如说养老健康,别指望这个。在我这代人死光之前,养老产业不会真正的成熟。因为30后、40后要么没有付费养老的习惯,因此真正的付费养老行业的出现,要等到75年后的人老去了,要等到政府愿意对养老地产提供直接的养老补贴。
我们看一下加拿大和美国,养老地产都离不开政府的补贴,都离不开老者对自己养老的高度付费的意愿。为什么说中国目前已经老区的老人不愿意付费呢?一方面是足够老的老人经历了困苦的生活,因此极其吝啬。目前94%是来自于政府的基本养老,剩下的6%来自于企业的,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购买商业养老,那么养老就很难迅速的成熟。它在未来可能是一盘大棋,但是现在不是,现在更多的机会是对已有存量住房的改造,子女给父母掏5万对不适合老人居住的房子进行一些适老化的改造。
另一方面,各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金融产品,尤其是保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由子女或者是父母共同的去购买让父母居住。所以,我认为还是在存量住宅的适老化改造,以及金融产品的推出。
接下来给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建议不多:
第一,有钱比什么都好,有钱比有地好,有钱比有房好,如果你欠钱更好。
第二,稍安勿躁,两三个季度的时间,少做比多做好,不做比做好,明年年初再出手刚刚好。今年春节前,中国的商品房新房仍然有另外一轮价格的下行。
第三,做投资不稀奇,做开发、做建筑不稀奇,你有没有营运能力很重要。同样是建筑成本投进去,10个亿的资产,如果能够让资产每年年画有5%的产出,那么,这个物业是值钱的。如果它只能产出2%,这个物业是不值钱的。如果这个物业还不能产生现金流,你的物业只能卖给人家。所以,你的运营能力决定了你的自持物业的潜在价值。运营能力可能会超越开发能力、超越建造能力、超越投资能力成为考验开发商能不能在未来房地产平台期,成为优秀的挣钱的明智的房地产企业特别大的考量指标。
所以,总结我的发言,大转折时代下,我们只有一些小机会,运营能力重于泰山,谢谢。(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界
(2017-07-23)
最近几年,时间少了,折腾的机会也更少了,一直想入手一台DDR4平台的主机,但是也一直没有动手。结果电脑前几天罢工了,好吧,机会终于来了,开始入手配件吧。这次还是不想装太高端的配置,最新大热的G4560成为了目标,果断下单,然后还配了铭瑄 MS-B250MD4 Turbo原生支持G4560的主板。然后2条金士顿8GB DDR内存对这个平台来说还略感奢侈,现在内存价格不算贵,一步到位吧。显卡GTX1050Ti来自华硕,玩玩网游与压力,最后还配了个酷冷至尊的冰神240一体式水冷散热。好吧,介绍完了配置,让我们来看看几大部件吧。
金士顿的DDR4对条,默认频率2133MHz,对应不超频的用户来说足够了,而且第一次入手DDR4平台还是循序渐进,慢慢来。
对条设计,用来组双通道正好合适,而且是1.2V的低电压条,非常适合我这个平台。
单面内存设计,8颗颗粒组成了单条8GB的规格。
再看主板和处理器,处理器是今天才到G4560,作为Kaby Lake架构的奔腾处理器,居然开始支持超线程技术,活生生的酷睿i3标准,但是散片的价格却比i3低了很多,非常划算。
铭瑄 MS-B250MD4 Turbo这块板子也非常有意思,原生支持G4560,无需刷BIOS。
其次还采用了雾黑PCB板,中空散热,做工还是非常出色的。铭瑄现在的做工用料确实不错了。
采用双显卡插槽,可以支持PCI-E接口的SSD或者万兆网卡,支持optane技术,速度完秒SATA接口的SSD~
再看显卡,来自华硕的GTX1050Ti,虽然只是10系中最入门的一块,但是性价比高,如果用来玩网游就再合适不过了!
型号是DUAL-GTX1050TI-4G,算是华硕旗下非常高性价比的一张卡,4GB显存,HPU可以动画台提速到1392MHz。
白色外壳设计,双风扇看起来也很骚,华硕的卡确实不一般。
显卡的接口也非常多,HDMI、DP和DVI都包含了,常用的高清接口一应俱全。
最后还有个重量级选手,来自酷冷至尊的冰神240一体式水冷散热
作为专业生产散热设备的大牌,酷冷在风冷和水冷领域都有非常经典的产品。
冰神240则是一体水冷中比较经典的款型,采用240冷排,内建双腔水泵和微流道。
并且支持最新的Ryzen平台
240mm冷排,集成了众多的散热鳍片,整体效果还是非常出色的。
而自带了众多的扣具,可以支持Ryzen和常用的LGA1151以及LGA2011平台。
赞下酷冷的扣具设计,非常简单,不需要负暂的安装,大赞。
装机效果
好吧,篇幅太长了,先给大家介绍装机吧,实际的上机和跑分,下一帖再给大家分享!
(2017-04-18)
(口述:小蕊/整理:明一悦读,谢绝非法转载)
我今年24岁,谈过一个男朋友,好了两三年,很爱他,双方父母也见过面,条件相当,婚房都是现成的,本以为可以按部就班结婚的,不料他却出轨了。
他跟一个比大5岁的女同事滚了床单,女同事是个恨嫁大龄女,想拽着他走进婚姻,用尽心机各处晒,后来被我发现了照片,跟男朋友大吵一架后,分手了。期间男朋友找过我很多次,想复合,我都拒绝了。
今年3月,我爸爸住院,我跟妈妈两个人忙得焦头烂额,男朋友听说后,跟他父母一起来了,两家人合力劝复,我这才同意。
复合后,我们好了一段时间,把婚期定在年底,虽然心里还有疙瘩,但我极力说服自己接受一切。然,跟前任复合这种事,不是你想好就能彻底好起来。
那天,我跟男朋友一起出去吃饭,碰上他两个同事,隔着桌子议论那个女同事的绯闻,我听得真切,饭也没吃完就退场,心里百般滋味。
出轨这种事,当事人忘了, 不等于别人也能忘,更何况还有那个真正的第三者,也会跳出来不时打扰。
那个女同事,经常联系男朋友,男朋友不接电话,她就发微信,有时候还会故意在楼下说自己路过,只想看一眼男朋友就走云云。男朋友是那种不懂拒绝的人,实在拒绝不过去,也会接电话或是见一面,以前还会背着我或被伤害到我,后来我再发现时,他竟然说:“之前的事你都知道了呀,不是原谅我了吗?又提是什么意思?”
后来女同事辞职走了,虽然男朋友也一再保证不联络,但我要求他删掉联系方式时,他却说:“同事一场,有些工作还没交接完呢,以后再删吧”。
前两天,我陪爸爸去医院复查,又遇上了那个女同事,她认得我,一脸跋扈地过来叫板,“如果不是你回头,小栾早就娶我了,不过是他父母更看好你。”我生气地想要反驳,女同事却抢了先“你们都分手了,我俩好也不关你的事,你还是我们之间的第三者呢!”一句话点中我的死穴,他俩就算好,也是复合之前的事,我再计较,有用吗?
那天我跑回家想质问男朋友,却看到他父母正忙着帮我们做家具,不忍伤了老人心,男朋友还热情高涨地问我“这个颜色行吗?那款家俱你定怎么样?”关切的样子,如果没有女同事那一幕,真觉得他是全心全意地爱我……
现在,我很犹豫。我知道自己很爱男朋友,不想失去他,但我对女同事的话也深信不疑,因为男朋友始终不肯删掉女同事的微信和电话,有时候我真怀疑,复合之后的自己,是否真成了他们之间的第三者?不然女同事哪来的底气跟我叫板?我更害怕,就算再爱,就算嫁给他,当真能保证不会再有第二次出轨么?何去何从?
(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