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少年时代》讲述了月亮岛中学高一六班的邬童、班小松、尹柯等人在教练陶西的带领下重组棒球队实现少年梦想的故事,“教育”与“梦想”两大话题为该剧赢得了广泛关注。《我们的少年时代》不仅讲述了青少年的“少年时代”,也呈现了老师与家长们的“少年之心”。
1.生活不只有爱情和作业,还有棒球和梦想
近些年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上的青春片均不在少数,然而绝大多数青春片或热衷于讲述打架、堕胎、为爱痴狂的狗血故事,似乎青春唯有所谓的冲动与爱情可言;或热衷于讲述被老师、父母、教育体制压榨、严控的灰色青春,似乎青春除了苦闷之外没有丝毫快乐与幸福可言。
《我们的少年时代》可谓是校园青春剧中的一股清流。该剧摒弃了庸俗的言情套路,淡化了教育观念的冲突,讲述了月亮岛中学的学生为重建棒球队、打赢棒球比赛而拼搏奋斗、全力以赴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月亮岛中学学生的热血青春。
人不热血枉少年,青春的激情与热血不应该被做不完的随堂作业所压抑,更不应该被懵懂无知、不负责任的爱情冲动全盘霸占。如果没有梦想,何以谈论青春?中国内地一度缺乏如同美国影片《歌舞青春》一般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影视剧,《我们的少年时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大陆影视剧市场中梦想主题的空白。
2.如何对待孩子的梦想:三对父母各自迥异的家庭教育观
高中时期,正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青少年已经对于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有一定想法并且能够为自己的梦想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不得不受到家长的严格管控和约束。在孩子的梦想面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是本剧创作者关心的重要话题。
该剧的三大主角邬童、班小松、尹柯分别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邬童是典型的富二代,母亲离奇失踪,他坚持认为是父亲的缘故导致了母亲的失踪因而与父亲生疏冷漠,独自一人生活;而班小松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这对开明的父母总是最能体察孩子的心思;尹柯的父母对儿子要求严苛,将儿子置于课业与梦想的两难之中无法抉择。
班小松的父母可谓是家庭教育的楷模。在小松情绪低落时,班爸爸总是循循善诱、悉心开导。小松与邬童“单挑”失败后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打棒球,班爸爸鼓励儿子打起信心好好学习打棒球,还劝说儿子耐心地“感化”邬童、“化敌为友”。尹柯的母亲则与班小松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每晚盯紧儿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逼迫儿子放弃打棒球的梦想,不顾儿子自身的想法执意要送儿子出国读书。
《我们的少年时代》深入地描绘了“一正一反”两个家庭教育案例。当代00后青少年的父母应当从剧集中好好学习班爸爸的教育方式。小松的父母真正做到了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公正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与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怎样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者的人生课题,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实现梦想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父母不应该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3.当“好学生”遇到“怪老师”: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古代中国强调“师尊生卑”,现代教育体系则提倡“师德的公正性原则”,讲求老师和学生在人格及教学方面的公正性。“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理念在陶西和班小松等人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陶西看似是一个吊儿郎当的棒球队教练,一位毫无责任心和上进心可言的体育老师。身为教练,他在比赛中途抛下球队私自离开,在球队输球后主动向校长提出解散球队;身为老师,他经常迟到早退,视工作为儿戏,动不动就把辞职挂在嘴边……这位表面看来“无药可救”的老师,事实上却曾是球技一流的棒球队队员,如今是尽心尽责帮助朋友照顾孩子的“好好先生”。
虽然目前而言剧集并没有过多呈现陶西身为棒球队员的过往。但可以想象的是,他也曾是热血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不顾身、勇往直前。陶西的形象暗暗映射了“失去梦想”的孩子们的未来。如若邬童、班小松、尹柯等孩子们在追梦途中遭到周围人的白眼还受尽父母的打击与压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一蹶不振的陶西。陶西的吊儿郎当、萎靡不振正是所有缺失梦想的人的郁郁模样。
值得庆幸的是,陶西并非无药可救,而遇到一群以邬童、班小松、尹柯为代表的热血少年实在是陶西的幸运。在重建棒球队的过程中,孩子们比陶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们不仅拯救了棒球队,同时也“拯救”了陶西。冥冥之中,恰恰是家长们看不上孩子的梦想唤醒了一位老师,激发了一个棒球教练的责任与梦想。与活力四射、勇敢执着的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是为人师者得到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