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些时候孩子确实做了一些让你觉得生气的事情,不过家长们要记住,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如果不好好维护这层关系,那么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孩子虽然小,但是当他们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孩子就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也可以理解家长们话语中的意思,不要让你的无心之言成为孩子心中的痛。下面3句话,一定不要对孩子说。
1、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家长说这样的话: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家长们可能觉得这样的话,只能为了吓唬孩子,让孩子停止哭闹。可是家长们根本无法体会,孩子幼小的世界里,这样的恐惧带来的心理伤害究竟有多么严重,这样的“吓唬”有害无益,孩子是不会被“吓”乖的,只会被“吓”坏。
恐吓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消极、负面的评价与引导,这种不良的评价与误导,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混乱,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教育孩子的路有无数条,而恐吓,无疑是最愚蠢的一条。亲爱的家长,别把恐吓当教育,毁孩子一生!
2、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你看看隔壁的彤彤考了多少分,看看你自己!”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几乎为人父母都讲过这些话?很多家长不太愿意承认一个事实:培养孩子很少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自己。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被父母理解,被父母认可,而对比性的语言,最伤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生长节奏和优势,只是你一时看不出来,别急于让孩子去绽放,放下评判,接受每一个生命本来的样子。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鼓励。多鼓励孩子,在孩子做了很棒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要给与及时的赞美。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更加的自信,事情反而会越做做好。
3、你真笨/蠢/真没出息
有的孩子一犯错,父母就爱给他们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内向、顽皮、笨、蠢、自私、懒惰、没出息等等。
负面标签贴得多了,久而久之,孩子心里就会将其强化: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愈演愈烈。
心理研究显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经常说一些生气的话,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要明白,所有的语言暴力,都没有半点教育成分。因为我们这是在本质上,恃强凌弱,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
长时间的不平等对待,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甚至自暴自弃。
4、你跟你爸一个德行
很难想象,孩子来到世界上,最先听到的难听伤人的话,往往都是出自父母之口。
父母双方,在恋爱时的甜言蜜语,耳鬓厮磨,结了婚之后,却开始当着孩子互相诋毁,互相谩骂,用尽最恶毒的语言。
这样的夫妻,内心不成熟,也不强大。
不仅破坏了另一半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离间亲子感情,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变得不知所措,充满焦虑,甚至会认同这种诋毁,形成敌对、仇恨的心理状态。
为孩子树立一个不健康关系的榜样,这种影响远比离婚更加糟糕。
最好的父母,是永远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幸福的家庭,是不会有犀利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