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的功夫在“话外”

放下筷子,下士廖佳林走出食堂,指导员何家豪快步跟了上去。

“今天的晚饭怎么样?” 廖佳林循声回头,惊讶地发现指导员跟在自己身后。借着伙食这个话题,第75集团军某旅的这位指导员与这名战士开始了一次随机的“散步式”谈心。

营区里花香扑鼻,两人肩并肩绕着营区走了一圈又一圈,从“你问我答”渐渐推心置腹……

上个月,廖佳林违规使用智能手机被处理后,整天闷头不说话。此前,何指导员也曾找他谈过几次心,可都没什么效果……

为探寻“问题速解”的方法,何家豪试过开门见山的谈心方式,还套用过网上的流行“金句”,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何家豪开始认识到,有效的谈心并不在于“走套路”,而在于相互信任的“话外”功夫

“就像烧菜做饭要看‘火候’一样,谈心也要找准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达不到预期目的;谈晚了,时过境迁,会失去谈心的意义。”何家豪领悟到,谈心的姿态、板凳的高低、说话的场合和技巧都有讲究。

班长李嘉福(右)与战士一边下棋一边谈心,气氛非常融洽。骆 瑶摄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多次提及谈心工作,足见谈心对新时代基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然而,“谈心就是聊天说话”“谈心跟约谈差不多”等片面认识,还不同程度存在,导致基层的一些谈心工作失之肤浅、流于形式。

今天,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如何切实发挥谈心工作“凝神聚气”“打通经脉”的作用?这是基层一线带兵人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源于信任的谈心,即使只言片语,也能传递温暖和力量

去年4月,从老连队调整到某保障连,老兵王富鹏的内心没有太多波澜。

在老连队,王富鹏常因“小错不断”“任务完成情况差”“不虚心接受批评教育”等情况三天两头被叫去谈心。

“千万别让王富鹏留守,不然准出事。”恰逢连队机动驻训,有人这样提醒保障连连长何建军。

出人意料的是,何建军找到王富鹏说:“我不听别人说的,我只相信我看到的。你立过三等功,又是党员,我相信你!”

寥寥数语,却让王富鹏的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信任。留守期间,阴雨连绵,连队所处地势低,眼看水涨上来,王富鹏连夜把一楼的电脑、训练器材等重要物资搬至二楼,避免了不少损失。

“连长那么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一次简短谈心带来的“蝶变效应”,不断被放大。去年底,连队调整配备骨干时,王富鹏因为工作出色被大家推选为班长。

“其实,王富鹏缺的不是谈心,而是信任。”一名战友坦言。

抱有偏见的谈心,讲得再多,只会加大分歧;源于信任的谈心,即使只言片语,也能传递温暖和力量。

伏尔泰曾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信任是倾听的基石,是谈心交心的关键。

某连一班班长李嘉福,是人人皆知的训练尖子。在备战上级组织的比武时,他因年龄偏大、训练遇到瓶颈等问题一度想要放弃。

“我相信你能行!”连长向绪文每次和他谈心,都会送上热情的鼓励。尽管向连长任务繁重,仍经常抽出时间和李嘉福一起分析训练形势。

连长发自内心的信任与鼓励,鞭策着李嘉福继续坚持,直至捧回冠军奖杯。“连长的话,改变了我的军旅人生。”李嘉福动情地说。

去年6月,某连下士小郑因违纪受到警告处分。服役期快满的他失去工作干劲,变得精神不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多久,他又因顶撞骨干、站岗形象不佳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做检讨。屡次犯错跌入“谷底”,小郑沮丧又自卑。

此时,恰逢连队备战上级比武竞赛。部署会上,指导员韦锋提出让小郑也参加。

“让他参加,不拖连队后腿才怪!”话音未落,便引来一片反对声。

“我们宁肯考砸一次,也不能放弃一名战士。小郑的军事素质不弱,他太需要一次成功建立自信了。”韦锋耐心说服大家。

“这次比武竞赛,你来打头阵!”那天晚上,韦锋和小郑从华灯初上谈到夜深人静。

小郑憋着一口气,把全部心思放在了备战迎赛上。最终,比赛结果令全连官兵欢呼雀跃。

这天晚上,小郑敲开了韦锋的门:“指导员,就你最懂我。我可以抬头挺胸地做人了。”后来,小郑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脏活累活抢着干。

“我们要让战士进来是铁坯,出去是好钢,让军营影响他的一生。”韦锋说,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谈心,带来的改变不可估量。

善于通过故事去影响,而不是试图通过说教去控制

“那次,他一口气跑出连队5公里最快纪录,还是在山路上!”

“他也没学过钢琴,可练了3个月,就能把一首经典曲目弹得那么流畅。”

……

在某连采访,战士们围坐在一起 “侃大山”,字里行间都离不开指导员张明。

张明“人气”飙升,源于他的一个特殊魅力——善于用故事谈心。

在训练场上,偶尔听到战士们发牢骚、讲压力,张明并不急着说教批评,而是顺着话题,与战士们分享他曾经的故事和经历。不知不觉间,战士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他再恰到好处引导、提醒一下。

“在指导员面前,没有感到任何拘束,想到啥就说啥。”战士们说。

“故事讲完了,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好像什么都没说,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某旅宣传科科长张政庭说,“用故事谈心,抛开身份,放下架子,是个好办法”。

放低姿态是带兵人讲好故事的第一个“身段”,讲好故事则是谈心的重要“桥梁”。

“班长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们做这做那”“管理压力太大,训练都提不起劲儿了”……去年底,某连四级军士长张常图从班长岗位上“让贤”后,听到了许多曾经“被屏蔽”的声音。

“没了班长骨干的身份,战友们什么都愿意跟我讲。”卸去班长头衔的张常图,惊讶于战友们对他态度的转变,决定积极当好新任班长的助手,帮助新班长化解“隐形的矛盾”。

同样是“被屏蔽”,某连指导员陈赞打开战士“朋友圈”的故事给人以启发。

“平日里明明关系挺融洽的,为啥他们的朋友圈却把我屏蔽了呢?”思前想后,陈赞一脸郁闷。不管他怎么抛出话题,战士们总是以“没有,挺好的”等标准格式回答。

看来,被屏蔽的不只是网络“朋友圈”,还有战士们内心的“认同圈”。

接连观察多日,陈赞发现,文体活动时间战士们喜欢打球,自己却喜欢看书;休息时间,战士们喜欢唱歌打牌,自己则常常一个人练吉他。

作为指导员,没有跟战士们“玩”到一起,又如何“谈”到一起呢?

此后,陈赞主动组织篮球比赛并“首发”上阵,利用休息时间组建吉他兴趣班手把手教战士们,走进班排和他们一起唱歌打牌……渐渐地,战士们对指导员敞开了心扉。

“我们要善于通过故事去影响,而不是试图通过说教去控制。”某连指导员王玉明认为,谈心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让谈心对象听别人故事,启发自己,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行灌输道理。

“只有放下姿态,与战士们分享苦与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某连指导员徐能超深有体会。

今年年初,连队上等兵金铭旭的工作态度突然变得消极。面对班排骨干的批评教育和多次谈心,他依然我行我素。

于是,徐能超用自己初入军营的故事切入谈心话题:“回想起我当学员时,也曾因‘死脑筋’干过糗事……”

在分享故事的同时,徐能超既站在金铭旭的角度,引导他正确看待批评教育,又帮助他正视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在和谐的氛围中,金铭旭虚心认错并表示会加以改正。

“想要影响并说服他人,换位思考至关重要,应当尽量多说‘我们’、少说‘你’。”徐能超认为,面对犯错的战士,如果带兵人戴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只会让彼此产生隔阂。

今年初,连队定下争先进的目标后,大家表态很积极,但实际动作却不多。指导员朱志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我带头申考军事体育训练特3级。”恰逢旅里组织军事体育训练等级评定,朱志鹏借此机会向官兵承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朱志鹏日夜加班迎考的身影也引起热议。

一个接一个选手被朱志鹏远远抛在身后。战士们看到朱志鹏的拼劲,充满动力。自那以后,他们以“向指导员看齐”为目标,掀起一股股训练热潮,军事训练水平大幅提升。

“带兵人树好表率、做好自身就是最好的故事。”朱志鹏说。

带兵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谈心的效益

如何搞好谈心,某旅指导员杨远华有自己的“法宝”——谈心笔记本。

与《谈心记录本》不同,杨远华手中的笔记本,既没有时间、地点、谈心内容,也没有谈心技巧、谈心提纲,只记录战士们桩桩件件的“小事”:上等兵梁雄反映饭菜偏辣,下士秦子伟反馈新骨干自主管理空间较小……每一事项末尾,还标注着“已办”“待办”“需协调”等字眼。

“当兵这么久,我主动想找指导员谈心,这是第一次。”中士刘科明说。

翻开杨远华的谈心笔记本,记者仔细一数,今年以来本上记录了26桩“小事”,连队已解决其中的18件。

“谈心过程靠对话,谈心效果看实干,功夫要下在‘话外’。”在杨远华看来,解决问题是谈心的“下篇文章”,也是谈心发挥实效的关键。

“解决问题的态度,决定着战士们对谈心工作的态度。”某营教导员李侃说,“如果对战士们反映的问题仅仅停留在嘴皮上,只会让战士们失去信心。”

“带兵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谈心的效益。”某旅领导一语中的。

去年10月,上士黄恒忠因家中土地纠纷的事烦恼不已。指导员罗尧发现端倪后细致了解情况。“别担心,这件事情我来帮你解决!”罗尧帮助黄恒忠起草家庭涉法报告,积极协调旅保卫科发函给地方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压在心头的石头没了,工作干劲也回来了!”问题解决后,黄恒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也是谈心需要下在“话外”的另一种功夫。

“要求提了,注意事项也说了,为啥还犯错?”去年8月,某连二排的状态一度让指导员徐晓乐十分担忧。

通过与二排的战士们谈心了解情况和间接调查,徐晓乐发现,严禁战士做的事情,一些骨干自己却犯了。原来,问题就出在这种“严战士不严自己”的倾向上。

问题不过夜。徐晓乐当即在连务会上对这种现象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在全连监督下严抓骨干作风形象。没过多久,二排整体建设就有了明显好转。

“带兵人对谈心中听到的意见、发现的问题,要摆出公正严肃的态度,拿出具体的整改方案,把矛盾找准、把措施定实,才能真正谈出实效、谈出凝聚力。”某旅领导说。

当前,官兵自尊心较强,有心事往往藏着掖着,一些潜在的思想问题不容易被察觉。一线带兵人应学会从战士的举手投足中“察言观色”,通过谈心及时发现问题端倪,想兵之所想,解兵之所难,谈心才能事半功倍。

去年4月,新兵下连,新疆小伙依米尔江·吾斯曼一开口,磕磕巴巴的普通话就露了怯。

当时,指导员王伟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不久后,依米尔江却开始“冒泡”:上教育课总是开小差,干活也比别人慢半拍……王伟找依米尔江谈心时,他总是说“没事”。

王伟想到一个人——一位同样来自新疆的军校同学。于是,他拨通了同学的电话。

“你不知道,我刚入学时,有人模仿我说话结结巴巴的样子,我真的挺生气,总觉得大家在嘲笑我。”电话那头,同学道出了一段往事,“当时学员队的领导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却没有注意到我的负面情绪……”

听到这里,王伟明白了依米尔江的“心事”。怎样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呢?王伟急忙与同学商量对策。再三考虑后,王伟请同学把自身的经历写成一封信寄到连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那天,王伟将信递给依米尔江。读完信后,依米尔江的“心病”好了一大半。

没过多久,大家发现,徒步拉练,扛着连旗跑在最前面的是依米尔江;“强军故事”主题演讲比赛,第一个报名的也是依米尔江……

“战士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李琦书说:“一个合格的带兵人,要让战士们有‘受了委屈想找你倾诉、取得成绩想听你表扬’的愿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29 字。

转载请注明: 谈心的功夫在“话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