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10年来刑案不捕率、不诉率从17.9%和4.9%上升至39.2%和23.5%

7月18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6场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依法能动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最高检:10年来刑案不捕率、不诉率从17.9%和4.9%上升至39.2%和23.5%

▲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检察机关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使命。2013年至今年6月,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58万人,起诉1490万人。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起诉涉黑涉恶犯罪23万人、“保护伞”2987人。2013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0.8万人降至5.9万人。针对重罪持续下降、轻罪占比逐年上升的变化,坚决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案件不捕率、不诉率从2013年的17.9%和4.9%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9.2%和23.5%,检察机关起诉到法院前的诉前羁押率从2013年的61.1%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7%。立足检察职能,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经济领域犯罪惩治力度,2013年至今年6月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03万人。深化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一体履职、综合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4万人,比2013年增长59.3%。设立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室,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探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对涉企案件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的同时,督促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做实既“厚爱”又“严管”,防止“办了案子,垮了厂子”,一批涉案企业脱胎换骨,走上依法合规经营轨道。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2019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检承诺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到今年6月检察机关共接收群众信访316万件,已对近95%的信访回复了办理情况。深入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2018年至今年6月起诉25.6万人。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建立的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

三是积极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根据检察职能调整,2018年对内设机构作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构建了四大检察工作格局。几年来,最高检推行“捕诉一体”监督办案机制,提高办案质效;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问题,创新建立巡回检察制度,更有力维护“大墙内”的公平正义。努力做强民事检察。注重精准监督,依法办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2013年至今年6月,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4.1万件。努力做实行政检察。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762件。结合办理行政申诉案件,深入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已化解行政争议2.1万件,其中争议10年以上的1258件。努力做好公益诉讼检察。抓住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领域损害公益突出问题,加大办案力度,2021年是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后第一年,立案16.9万件,是2018年的1.5倍。98%的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在诉前得到有效整改,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不断完善。

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持续巩固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等改革举措。坚持以科学管理促司法责任落实,针对不少案件程序一再反复、增加群众诉累,建立“案-件比”质效评价指标,督促检察官从办案第一环节就求极致。2020年至2021年共压减86.4万个空转程序。“案-件比”指标体系也被形象地比喻为衡量司法办案质效的“绿色GDP”。

五是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检察工作长远发展根基。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深化政治与业务融合培训,改进检察人员考核机制,促进一体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司法环境,抓住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这个“小切口”,像拧螺丝钉一样逐步拧紧,努力做好防治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大文章”。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官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69 字。

转载请注明: 最高检:10年来刑案不捕率、不诉率从17.9%和4.9%上升至39.2%和23.5% - 楠木轩